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环城生态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城市“生态项链”

成都残联 2024-03-07


风吹麦浪,金穗飘香。5月1日,凤求凰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里,一排排收割机将麦粒尽收囊中,一派丰收的景象。“环城生态区今天‘开镰’,将持续到本月25日,秸秆将全部还田。”天府绿道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市民在环城生态区骑行


几十米开外,阵阵麦香中,人们在绿道上骑行、跑步,享受着“五一”假期的美妙时光。“我今天沿着绿道跑了10公里,两边既有精巧的园林,也有一望无垠的田园,非常漂亮。”跑步爱好者宋健说。“蓉漂”十年的他,钟情于成都的安逸与活力,并为生活在这样的城市感到满足。




环城生态区,像一条“生态项链”镶嵌在成都平原上,公园、绿道、湖泊、农田如四颗宝石点缀其中。但曾经的它,脏乱差一度是抹不去的标签。20年间一场蝶变在这里发生,依托绕城高速,成都市规划建设了横跨12个行政区的环城生态区。这一在超大城市转型发展中,统筹生态、农业和城市建设的全新探索,让曾经令人避而远之的城乡结合部,逐渐成为人们青睐的公园城市美好生活体验空间,城市品质因它而提升,市民生活因它而多彩。


市民在环城生态区骑行


因为热爱,所以关注。近期,环城生态区受到社会各方关注。环城生态区规划是否会有变化、会不会“退林还耕”、下一步如何建设?带着市民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天府绿道集团、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相关负责人。


一张蓝图绘到底

133.11平方公里生态空间一以贯之

环城生态区最早可以追溯到20年前。“老成都人”都知道,环城生态区在那时就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同其他大城市一样,大量土地被出租用于厂房、仓库、市场,废旧物资和建筑垃圾随处堆放,导致农业功能不断丧失,生态功能持续退化,灌溉水系逐渐萎缩,土地撂荒,耕地质量下降。


混乱的背后,存在普遍性的原因,那时城市的规划几乎都只管城区,没有覆盖到农村地区,所以形成了城乡结合部的诸多问题。从环城生态区规划之初,让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协同并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最重要的任务。20年来,成都一直在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环城生态区规划的提出,是为了防止城市的粘连扩张和无序发展。20年来,这里的发展经过了几个重要时期。


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各大城市相继进入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成都中心城区也快速向外扩张,双流、龙泉驿、郫都、新都、温江等郊区新城则迅速向中心城区聚拢,城市空间格局呈现明显的粘连趋势。2004年成都在编制《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时,将绕城高速公路两侧500米及北湖、青龙、安靖等七大楔形片区作为中心城区的生态隔离区,这便是环城生态区的雏形。


中和湿地公园整治前后对比图

整治前


整治后


2007年成都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启动了区域内约35平方公里的土地整理和违建拆迁。市民熟知的多个郊野公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成都人由此也开始爱上了都市中的田园野趣、找到了城市中的乡愁记忆。


在思考中前行,城市发展的目标越来越清晰。为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2013年,《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颁布施行,同步编制完成了《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2012-2020)》,明确通过推动建设用地减量,规划形成由农用地和园林绿地构成的133.11平方公里生态空间。


这一时期,备受成都市民喜爱的锦城湖、青龙湖、桂溪生态公园、中和湿地等先后建成,“栖息在城市生态公园里”成为成都人生活新的向往。但是,水系不畅、农田破碎和耕地质量不高的问题尚未有效解决,生态治理刚刚起步。2017年,成都市部署天府绿道建设工作,明确依托环城生态区建设锦城绿道,作为天府绿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锦城湖边骑行的市民


时代在进步,公园城市成为成都新的探索。2018年起,成都修编了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理顺了农业生产和生态修复的关系,持续推动生态空间内的建设用地减量,明确农田整治区规模恢复至2009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时10.10万亩(67.33平方公里)的水平,生态修复区规模增加至9.87万亩(65.78平方公里),整体保持133.11平方公里。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对环城生态区的整体功能进一步优化提升,着力打造超大城市近郊高标准农田建设典范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生态价值转化试验区。并成立了天府绿道集团,负责高质量建设运营环城生态区。


2022年元旦,环城生态区100公里环城绿道全线贯通,78座绿道桥梁相接,特色园、林盘院落逐步串珠成链,成为国内外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第一条100公里无障碍绿道,2022年总骑行量突破1304万人次!随着文化创意、科研、艺术、体育等公共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可进入、可参与、可感知、可欣赏、可消费的环城生态区,成为了市民放飞身心、诗意栖居、愉悦徜徉的美好生活空间。


锦城湖边骑行的市民


这20年,变的是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规划蓝图始终没有变,133.11平方公里生态空间的总量始终没有变,打造城市‘生态项链’的为民初心始终没有变。我们在建设过程中逐步深化认识,但始终是一张蓝图绘到底。”该相关负责人表示,20年来,成都用越来越实的举措、越来越大的力度,接续推进环城生态区建设。“生态项链”已深深烙印在市民游客心中。 



城乡结合部变了模样

超大城市的绿色空间特别珍贵

“江安河边大变样了。”成都市民侯倩漫步江安河边,河道上下游一端连着“水韵园”教育基地,一端连着一片生机勃勃的农田。


她告诉记者,以前,江安河边是一片低洼棚户区,有的厕所污水直排河道,家畜乱跑、污水横流,如今,江安河周边原本一片老旧的城乡结合部摇身一变,成为了集多种文创业态、且兼具文旅与生态功能的都市休闲街区,这是她没想到的。


位于武侯区金花桥街道江安河社区的

水韵园项目前后对比图

整治前


整治后


与侯倩一样感慨“没想到”的,还有在亲子牧场农业示范区内骑行、打卡、拍照的市民。今年“五一”假期,市民郭小艾在金色的麦田中幸福遛娃,麦浪一望无际,麦穗一片金黄。“以前这里就是荒地,连机耕道都没有,如今成了我最喜欢来的地方。”


亲子牧场前后对比图

整治前


整治后


对这样的新旧对比,成都市自然资源调查利用研究院相关负责人直言“相当不容易”:“对于一座超大城市来说,有这样一个兼具生态、游憩、农田的绿色空间是相当难得的,它不仅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给市民提供了一块难得的城市美好生活体验空间。


天府绿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环城生态区已逐步形成了一些积极的生态环境效益,比如“冷岛”效应,夏季高温天气该区域能够降温1.0-2.5℃。在环城生态区的公园里,随处可见飞翔的白鹭和游人互动。这样一个生态隔离区,可进一步保护和修复山水田林湖等自然要素,对于提升生态系统的连接性、完整性、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这片绿色空间兼具城市功能、贴近城市市民,城中有园、园中见城、推窗见绿、推窗见田。随着建设有序推进,环城生态区具备更加丰富的农业、生态、文化、体育、游憩等综合服务功能,也一并推进了城市格局的优化。


锦城湖SUP桨板赛


“经测算,环城生态区全面建成后,中心城区人均绿色开敞空间面积将增加9平方米。”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通过持续拆迁拆违,生态空间累计增加25平方公里,长达100公里的环城绿道贯通,文商旅体设施350余处建成,生态基底明显稳固。如今,环城生态区不仅成为市民游客热爱的“打卡地”,更是众多文体活动的举办地。


2023第三届中国绿道运动生活嘉年华


绿道在城市和乡村延伸

所有的变化都是为了更好

由于涉及面广、跨度长,无先例可借鉴,环城生态区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是超大城市治理的创新探索,仍需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完善提升。


对此,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成都市规划天府绿道,以区域级绿道、城区级绿道、社区级绿道三级绿道建设,把成都市慢行交通连为一个整体,与轨道和公交共同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其中,规划区域级绿道1920公里、城区级绿道5380公里、社区级绿道9630公里。截至2022年底,全市城乡已累计建成天府绿道6158公里,而环城生态绿道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今天,天府绿道的建设和配套设施仍在进行中。


根据规划,前期已建成的青龙湖、桂溪生态公园、萌宠乐园、蜀道通衢园等是城市“生态项链”上的一颗颗明珠,让市民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环城生态区的美好。


青龙湖边露营的市民


凤求凰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是环城生态区农业整治的一个缩影。天府绿道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凤求凰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卫星对比图。第一张拍摄于2018年,图片中的地块以绿色为主。“但这些绿,其实都是撂荒耕地上长出的杂草、灌木与杂树。”天府绿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说。第二张拍摄于2020年,图片中的地块以黄色为主,此时正处于整治阶段,“我们清除了杂树杂草,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小田并大田,耕地数量增加了、耕地质量提高了、农田生态改善了、田型布局优化了,还耕地以本来面目”。第三张图片拍摄于2022年,图片中的地块恢复为整齐的绿色,规模化的农田保护区的模样初现。


凤求凰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卫星对比图


会不会有“退林还耕”和“退绿还田”的情况?天府绿道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方案编制阶段,严格按照“服从规划、尊重历史、稳妥审慎”的原则,保护古树名木、保留胸径20厘米以上的树木和临近居民区的树木,保护性移植树形好、规格适宜且具有景观价值的树木,清除杂木、杂灌等,调优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用地空间布局。在实际整治过程中,依据随坡就势、因地制宜的原则,恢复撂荒耕地,整合零星地块之间的田埂、杂木林等,实施小田并大田,将耕地地块平均面积从2亩增加到31亩。同时根据水系调整、道路迁改、田型地貌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微调景观绿地。“客观地说,个别地方建设过程中,对灌溉水系、土壤肥力恢复难度估计不足,种植效果还需要一定时间提升。这也要求我们在建设管理过程中,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更加精细高效。”


都市农业新探索

美好生活新空间持续涌现

田在城中、城在园中、四季分明,是公园城市城乡融合的题中之义。


成南立交旁环城绿道花田里拍照的市民


中国农科院都市所理论与规划团队专家王柟表示,都市农业是紧密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市民,充分体现公园城市融合的特征表达,让农作物与公园景观融合发挥出更强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实现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以‘农业+文创’为主要形态的明月村,以‘农业+会展’为主要形态的新津农博园,都是公园城市融合的新范例。”


蒲江明月村


记者从天府绿道集团了解到,环城生态区的农业不仅仅是大田种植,更是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景观农业,建成后的农业区,既是公园的生动呈现,又是生活的灵活表达;既做农,也做旅。去年底青龙湖湿地公园上新,位于环城生态区的农业科普教育基地面向公众开放,五颜六色的成都平原土壤样本、色彩斑斓的昆虫与植物标本、“鱼菜共生原理”实验装置……诸多看点吸引数万人打卡。


成都环城生态区农业科普教育基地


环城生态区发展还有巨大想象空间。今年将建成7个农业示范区、10个林盘、20条智慧跑道、30个智慧驿站以及多个主题园区:成都人可以在纵横公园感受多维交通体验场景,可以在丛树艺术公园看展、喝咖啡,也可以在棬子树足球公园来一场家庭足球赛……形式各异的美好体验背后,是一个个别样精彩的生活新场景,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天府农博园


今天所有的付出和努力,只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在这里,良田串起城市与乡村,河水流经古老与时尚,树林映照天空和大地。良田憧憬着美好的期许,田野承载着美好的梦想。假以时日,“稻花香里说丰年”的诗句在岁月流转中,呈现在我们行走的这片土地;“天府粮仓”的历史故事,在这里高质量续写。更值得期待的是,农业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这里将深度发掘农业多重价值,深化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构建产业复合、城乡融合的都市现代农业形态。


环城生态区16号地块开展亲子插秧农事体验活动


城市的主体是人。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公共服务将不断优化,美好生活新空间将不断涌现,而沿线周边的100个未来公园社区,将引导中心城区人口疏解和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也将继续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让广大市民参与进来,12345实时在线,实现共建共享,环城生态区将因你的意见建议更加美丽。”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烟火里的幸福成都畅游环城生态区已成为成都人的生活日常除此之外古老神秘的金沙遗址 萌宠可爱的熊猫沸腾鲜香的火锅 别具韵味的宽窄巷子时尚潮流的音乐小镇......这个五一,成都别样精彩!

—END—


来源:成都发布

编辑:成都残联


更多精彩推荐,点击下方

· 五一国际劳动节丨致敬每一位平凡的劳动者!

· 一根绳的两头,从黑暗到光明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成都环城生态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城市“生态项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