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今年夏天,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成都举行,运动生活、全民健身正成为成都人表达幸福美好的常态。在全民健身的氛围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一根绳”带着一群视障跑者奔跑于城市之中,让他们冲破生理带来的黑暗,跑出自我、跑出健康、跑向光明。一转眼,成家麟71岁了。42年前,他曾利用280多天工作存假自费最早完成了自行车穿越万里高原及全国33680公里的骑行;17年前,又是最早以22多个小时完成了成都三环路10圈520公里的“千里骑行迎奥运”。跑步骑行50余载,现在的他成了一名视障跑者的陪跑员。“李中书,准备热身了。”4月某个周日的清晨,成家麟正站在交子公园的小广场活动身体,在他身旁,还有他的“跑搭子”——视障跑友李中书。弓步压腿、腿部拉伸、脚腕运动……在跑团锻炼的人群里,他俩已经搭档跑步很长一段时间。人群外,(成都站)黑暗跑团负责人刘静把嗓门提得老高,一遍遍大声喊着:“今天天气好,大家控制好速度,志愿者一定要时刻关注好视障朋友。”“要得。”“都是经常跑了,没得问题。”……跑步的队伍中传来积极回应。陪跑员和视障跑友在交子公园跑步志愿者从手握火炬到牵起陪跑绳“都很自豪”4月的成都,天已经亮得早了。早晨6点,成家麟和爱人简单吃了早餐,便匆匆出了门。这次夫妻二人和共同的朋友将一起参加(成都站)黑暗跑团组织的周末例跑,周五前群里发出信息,不多的志愿者和视障跑友名额很快就被“抢空”。7点刚过,交子公园的小广场上就热闹起来,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视障跑友和志愿者陆续到达,他们有的早上4点半就起床了,换了两趟地铁才到。“你把双手分别放在肩膀上,从前往后环绕运动。”“今天天气不错,热身结束后,我们还是按照正常配速跑。”当一个人的眼睛看不见,听觉就会格外灵敏。热身的人群里,成家麟喜欢离李中书近一点说话,让他更好听见自己声音。热身、分组、出发!成家麟手上攥着绳扣,身旁的李中书则将绳子另一头套在自己手腕上。起跑之后,成家麟会通过拉绳的力度示意李中书转弯或是避让。挺胸、抬脚、摆臂、迈脚……从慢走到快跑,李中书开始体会奔跑的速度感。右一为李中书,右二为成家麟清晨的交子公园,一根拇指粗的陪跑绳,让两个人“连”在了一起。回想起几年前偶然加入跑团,成家麟笑着说:“都是运动带来的缘分。”2020年的一天,成家麟正在青龙湖独自跑步,偶然间遇到也在此跑步的黑暗跑团,打听下来才知道是志愿者带着视障者在跑步。“我觉得很好,于是就想参加跑团。”近三年来,他成了跑团里出勤率最高的陪跑员,达到85次以上。为让志愿者与视障人士在跑步时更加“默契”,跑团把大家划分成ABCD四个组别。A组马拉松训练组10公里以上B组健康跑组5公里以上C组徒步组D组新人培训组成家麟和李中书,则是A组成员。今年三月,成家麟和姚莉、苏劲松、凃光明三名志愿者,一起陪同李中书参加了成都双遗马拉松,最终李中书以4:30:12的成绩完赛,PB(个人最好成绩)提升3分钟。作为陪跑小组组长,成家麟说:“视障者参加马拉松,一般需要四人护航。1位负责领跑观察,指引方向,1位通过陪跑绳牵引视障者,1位则在视障者的另一侧陪跑,还有1位在后方确保安全。”成为陪跑员之前,成家麟还是08年奥运会火炬手,无论是手握火炬,还是如今牵起陪跑绳,他说:“都很自豪。”最右为成家麟如今,在他的影响下,年逾古稀的爱人刘惠仪和她的同龄好友冯双凤女士也加入了陪伴视障者步行锻炼的队伍。视障跑者从3公里到10公里黑暗的日子有了“光”10点半左右,大家陆续跑回广场,身上都冒着热气。“今天天气凉快,跑起来很舒服。”56岁的曾秀冬很兴奋,作为一名全盲跑者,这次跑了10公里。左为曾秀冬没加入跑团前,曾秀冬曾经历了人生中的几次大手术,术后只能走3公里,跑起来,绝对是不敢想的。每天就待在家里,也不知道该做什么,曾秀冬的日子过得像一面白墙,没了“色彩”。2021年9月,同为视障人士的邻居王克泉突然找到他,劝说一起参加跑团,跑出家门。左为曾秀冬,右为王克泉这一次,曾秀冬答应了。当有机会重新推开门去感受“光”时,黑暗的日子也开始变得“明亮”。在陪跑员的陪伴下,曾秀冬慢慢能跑起来了。在跑道上,他不再觉得孤单,有了“呼朋唤友的快感”。现在,参加周末例跑他俩都会结伴出行。这次到交子公园,曾秀冬早晨4点半就起床洗漱,从打车再乘地铁到达指定集合地点,一路“折腾”了2个多小时。问起累不累,曾秀冬说:“不辛苦,只有快乐。”握着手中的陪跑绳,他说最想感谢的就是志愿者。“我们的安全都系在志愿者手上,他们为了不让我们跑步受伤,付出很多。”曾秀冬说,“换做平常,如果没有盲杖,自己一步也不敢走。”正是因为有了陪跑员的牵引和陪伴,视障跑者感受到了安心和踏实。以爱换无碍,如今更多的志愿者也陆续加入进来。00后大学生志愿者徐亚玲是一名新人,活动结束后带曾秀冬与王克泉去搭乘地铁,就是她的任务。左前为徐亚玲要出发时,曾秀冬用手轻轻搭在徐亚玲手臂上,王克泉就静静地跟在他后面,空气中传来阵阵悦耳清脆的鸟叫声,仿佛为他们唱着回家的歌谣。(成都站)黑暗跑团负责人10年和视障人士打交道带领视障跑者跑进户外从2013年在工作中接触视障者,到2016年全面负责(成都站)黑暗跑团的工作,10年里,刘静一直在和视障人士打交道。视障人士为什么需要跑步?每个人或许都有着不同的回答。在刘静看来,他们的生活其实是很枯燥,如果能够带领他们走出家门,用跑步去感受生活,用脚步去丈量城市,那么,为什么不呢?成立于2016年的(成都站)黑暗跑团,如今规模逐渐壮大:视障跑者50人左右,志愿者上千人,其中能够参加半马以及全马的视障跑者超过了10人。“从最初的周例跑,到带领视障跑者参加各地的马拉松比赛,一路走来特别不容易。”刘静说。让视障跑者对陪跑员建立充分的信任,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今年夏天,成都将举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为了让视障跑者走进大运场馆,感受大运氛围,刘静还特意组织了视障跑者到东安湖体育公园“打卡”,部分视障跑者第一次近距离触摸到了成都大运会火炬塔。如今,在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跑团的过程中,她相信,这根短绳,未来可以“牵”着更多的视障人士走出家门、迎风奔跑。记者手记一个视力健康的人,是很难切实体会视障人士所经历的“黑色世界”。跑步,或许正是视障人士寻找生活里“光”的一种方式。因为有了陪跑员,从“黑暗”跑向“光明”的路上,他们心有依靠、不再孤单。在采访中,成家麟的爱人刘惠仪说,视障跑友常常对她说感谢,但是在她心里,她觉得自己才是那个应该说感谢的人,因为在视障跑友身上,她看到了乐观、自信,一个人在经历磨难后仍然对生活充满热爱,自己收获了太多欢乐。用爱心和善意温暖他人,其实也是在温暖自己。一根绳的两头,让原本步幅、频率、感知并不相同的两人变得“出奇”一致,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生命不息,运动不止的体育精神。—END—来源:成都日报编辑:成都残联更多精彩推荐,点击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