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思考】新型政党制度的根基是什么?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全国政协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联组会时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有根有魂的政党制度,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为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为世界政党政治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展现了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风范。
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坚实的理论根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任何政党制度都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人民民主理论和政党及政党关系理论,奠定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根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多党合作的实践,形成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理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历史和时代发展要求,提出一系列多党合作新的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发展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前进和发展。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使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有了坚实的理论根基,也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为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华文化滋养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它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土壤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的政党制度不仅符合当代中国的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文化传统,为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制度自信源于文化自信。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汲取与发扬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精神,执政的共产党和参政的各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民主协商、共存共荣,“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显著特征,彰显出“和合”的深刻内涵,和而不同、兼容并蓄。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能够避免政党互相倾轧造成的政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在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中,执政党与参政党具有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双方之间是团结、合作的关系,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目的是更好地帮助共产党执好政掌好权。合作与协商、执政与参政,构成我国多党合作制度运行的基础。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秉持了中华文化“和谐包容”的意蕴。一方面承认矛盾、差异、不同,另一方面主张包容、合作、平衡,“和合”的内涵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崇尚和谐包容是中华文化的突出特征。在中华文化长河中,先哲们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和谐包容的和合文化特征。
总之,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秉持中华文化广泛包容的气度,中国共产党以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与各民主党派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团结合作、互相监督,避免了一党制缺乏监督和多党制轮流坐庄的弊端;秉持互相尊重的基调,在合作共事中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真诚协商、务实协商;秉持和衷共济的意蕴,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共同把中国的事情办好,为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
新型政党制度具有牢固的历史根基,为世界政党政治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政党政治模式才能适合中国的国情?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家和先进知识分子都在极力探求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中国政党制度模式探索的历史昭示人们,无论是照搬西方多党竞争的政党制度,还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党制度,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和中国人民的愿望,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统治中做出的正确选择,是中国各政党共同奋斗的历史凝结起来的伟大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团结奋斗的实践成果,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在寻求中华民族的解放、追求民主的进程中逐步探索形成的。
中国共产党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确立了在中国各种革命力量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长期实践中经过比较,自觉地、郑重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8年,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五一口号”,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开展新政协运动。在这一运动中,既建立了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平等合作关系,又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地位,探索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新途径,催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的土壤中萌发生长。伴随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型政党制度正式形成;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新型政党制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一步确立;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新型政党制度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新型政党制度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历经几十年风雨历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形成、确立、发展,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历程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牢固的历史根基。新型政党制度克服了旧式政党制度无法克服的种种弊端,在整个多党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让一些跳不出旧式政党制度的国家看到了可以借鉴的模式,为世界政党政治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新型政党制度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其能够历久弥新的魂之所在
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现实情况错综复杂的国度里进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如果没有一个可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善于并可以总揽全局,有效协调各方的政治核心作为中坚力量,就只能是一盘散沙。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其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核心,是灵魂。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通过坚强有力的领导,把包括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体中华儿女紧紧团结在自己周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动员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削弱了党的领导,新型政党制度就失去了灵魂。
旧式政党制度之所以出现“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其本质上,没有一个可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核心作为灵魂是重要原因。我们党在探索多党合作的历史上,也曾有过放弃党的领导,革命失去灵魂带来的惨痛教训:大革命时期,由于没有坚持党的领导,致使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大革命失败了。因此,党的十九大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的首要方略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魂之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多党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形成更广泛、更有效的民主。
综上所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有根有魂的政党制度,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人民民主理论和政党及政党关系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对其创造性的发展形成的多党合作理论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坚实理论根基,中华优秀文化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深厚的文化根基,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历程是新型政党制度牢固的历史根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新型政党制度能够历久弥新的魂之所在。
(作者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参政党教研室主任、教授)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关注】民革全国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聚焦】万鄂湘:凝聚共识 发挥优势 共创新时代毕节试验区更加美好的明天
四川民革党员亮相 民革中央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朗诵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