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撕成都名片 “ 宽窄巷子 ” 的四宗罪
有没有一种感觉,只要去过国内的一条旅游古镇,就感觉走完了中国所有古镇?因为,它们大到前期的定位与后期的运营,小到商铺中所售卖的各类商品,都一模一样,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其实这些旅游小镇(古街),都因“旧城改造”而诞生;在这“改”与“造”的手法中,有的已经名存实亡,而有的却在争议中成为城市名片,被誉为成都“老城市的底片,新成都的客厅”的宽窄巷子便是如此。
“宽窄巷子 ”是清代满城三十三条兵丁胡同中遗留下来的三条胡同。经过 200多年的历史 ,这一片区已 成为现代建筑和民清建筑共存的地区。宽窄巷子是北方胡同文化在成都的遗存,,既有南方川西民居的特色,也有北方民俗文化的内涵,,对成都本地人以及外地人有着独特的吸引力。许多外国人都喜欢在宽窄巷子喝茶、住宿 ,他们觉得在 这儿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但随着时间的冲刷,巷子在2003年也加入了“改造”的洪流中,也随之成为“是非”之地。
2003年 ,成都市开始启动宽窄巷子的保护性改造。改造后的宽窄巷子,对原有的居住功能进行置换,并向文化、商业、旅游的模式发展。但在长达五年的改造过程中 ,围绕是以 “ 拆 ” 还是以“保”的方式进行商业化的争议就未停息过。赞成拆迁者认为原真建筑破烂不堪,应当拆迁;反对拆迁者认为,拆迁会破坏历史建筑原真性。
来看下宽窄巷子改造总策划师杨健鹰,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
“ 文化要得到最大化的保护,就要用钱来包装,因此宽窄巷子的改造就要在保护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商业化 ”。
这话听来是没错,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整体的规划与改造,能实现项目的最大利益化。但宽窄巷子是受到法规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 ,与锦里或其它古村镇相比,有本质区别。如果前期的定位只是单纯以商业包装整体或是修复文化而实现商业价值或许显得粗暴。因为,国际上一些好的古街改造案例,如京都祗园古街、清水坂都不是以商业改造去带动人流,而是以文化保留吸引了消费。
如何进行文化保留,便是不多加一处“景”。走在祗园古街、清水坂最为直观的感受便是, “ 没有一处被精心设计过的地方 ” 。没有景点标志、没有古迹描述牌、没有古街文化展示区,甚至连路牌都没有。由于,没有一处提醒你已到该景点,当你走进或许都不知你已进入其领域,原来的街道还是那条街。
而回看我们的宽窄巷子,从景区大门到巷子中的各种细节,完全以旅游景点的方式处处被设计,处处被规划,无时无刻不提醒你它的历史、它的价值。试问,在这样的设计中,巷子还能是那条巷子吗?
加之现代建筑材料在历史建筑翻修过程中的使用,使得街区的历史文化信息受到了损害。有人认为现在的宽窄巷子不中不洋、不古不今、不伦不类,价值不大了。还有人怀疑宽窄巷子目前状况未能充分发挥它的原有优势和神韵,即使改造中保留了无数的建筑立面和建筑材料甚至是空间组合方式,也无法保留住宽窄巷子的魂 ,现在的宽窄巷子只能说是一个不错的仿古商业街。
而在国外,如罗马、希腊、法国等地,对历史文化区的保护更为严格,绝对不能改,政府不能动,也不允许老百姓私自乱动,完整的让它继续完整,残缺的让它继续残缺。有的学者认为历史街区可以带来旅游收益,将这里的建筑仅仅看作是一种旅游资源,而将保护作为开发旅游的手段。
成都市对宽窄巷子改造定的原则是 “ 迁而不拆 ,严格保护 ” ;只拆除违法 、违章建设及确无保留价值的建筑 ,以展现宽窄巷子的神韵。为了做到 “ 修旧如旧 ” ,政府与规划组作了多番努力,但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总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
2004年 11月 7日是宽窄巷子的一道坎,这一天是宽窄巷子改造确定的最后拆迁期限,宽窄巷子近六成的现有建筑将被拆除,据当天《 四川日报 》报道:
很多人士对宽窄巷子的拆迁现状表达了忧虑。有业内人士指出,宽窄巷子的改造工程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现场已是一片废墟。成都市对宽窄巷子改造定的原则是“迁而不拆 ,严格保护 ”,只拆除违法、违章建设及确无保留价值的建筑。据宽窄巷子住户讲,宽窄巷子的建筑已被有关部门分别列为一至六类建筑,其中一类至三类建筑应受到严格保护,然而作为一类建筑的窄巷子1号和38号,已被拆成一片废墟。住户们质疑,难道这些被整个拆除的都是违法违章建筑,或真的已“确无保留价值 ”? 一类建筑尚且得不到保护,别的院落,倘若人一迁走,难道不会同样被拆除?记者在窄巷子1号看到,该院落确已全部拆完,只剩下院落门口一个黑黑的照壁孤零零地立在寒风中。照壁后面被围墙围起来的,已只剩下一些残砖碎瓦。
与中国 “ 旧城改造 ” 的“拆”相比,在日本对于 “ 拆 ” 却是以另一种方式在进行。日本维修古建筑的主要手段是外旧内新,从单个下手的同时保留、加固外观并内部翻新。后者允许在尽量保留内部原有结构的同时,根据需要灵活设计。因此,像祗园古街、清水坂中虽然不乏咖啡店、洋食店,但建筑的风格,却散发出浓浓的日式风情,甚至像星巴克这样的产业,想进来,也必须遵循古街的模式。
6月30日,京都二宁坂新开出了一家星巴克,随即迅速被咖啡爱好者和星巴克粉丝刷屏,这家全称为“星巴克京都二宁坂 YASAKA 茶屋店”的新门店位于著名景点清水寺旁边,同时更能给人留下记忆点的是:它是世界上第一家带榻榻米的星巴克,而且被官方认可脱鞋进入。
事实上与其说榻榻米特别,倒不如说整个门店都有着别样的意义,它所在的房子超过 100 年历史,星巴克进行的改造主要是加固和针对咖啡店进行的必要工序,其它基本延续原本的味道,最终这里整理出了两层楼的营业面积,虽然楼梯走道还是相当狭窄,面积也不算大(甚至可以说相当小),但这本就是是留给游客来感受传统的日式家屋的体验。
当然,如今的宽窄巷子少不了星巴克,也不乏一些文艺酒吧、书吧、画廊、高档餐厅,但这类的招商,又与大理、凤凰何异,就连最能代表本地的特产和平民小吃,也处于尴尬局面。
巷中卖的很多东西根本就不是这里的特产,但是在宽窄和锦里却都摇身一变,成为了本土特色,然后抬价很多倍出来卖。老成都们嘴里不说,心里却知道,这根本不是他们记忆中的感觉,但是也无能为力。商人们要吃饭要生存要挣钱是天经地义,老成都们只有不去这些地方,不买这些东西,却并不能改变什么。
还有号称本地小吃,虽然是本土的,但是每个都价格不菲,味道也不正宗。既然又贵又吃不到正宗的味道,老成都们当然也不愿意多花冤枉钱了,还不如安安静静地去以前光顾的小店,来一碗正宗的。
而在日本古街中,不必担心价位与街外的差异,相同的物品,景区内外、地区之间,价格几无差别,做工也同样精良,由此而生的信任,实乃日本建立对外良好形象的基础。虽不能说各家店铺都有其主打内容,但各街都有区域强调:漫步京都,销售宇治茶叶、八桥点心、渍物、梅制品等特产的店铺随处可见;在以野鹿为标志的奈良, “ 麻吕君 ” 系列玩具俨然成为人气商品。即便并非日本独有,日本元素也定会有机融入其中,雨伞的伞柄被制成笑眯眯的可爱人偶,毛巾上印着赏樱的艺伎,至于冰激凌和咖啡,抹茶口味自然必不可少。
再次,日本注重让游客通过亲身体验,近距离感受日本文化。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当代社会,由于不合时宜,以手工制造、精雕细琢为特点的传统行业走向衰落,是难以避免的。闻名世界的日本艺伎、茶道、和服等,其实也面临这一趋势。日本解决此问题的手段,是借助它们的对外吸引力,举办收费体验活动,如让游客试穿和服、浴衣,在专人指导下尝试制作日本料理等。
改造后的宽窄巷子尽管受到许多文化人的指责,但游客依然络绎不绝,人气不仅旺,经济效益也好。某报曾经采访过一位姓王的公司老总,这位王先生说他经常带客户到宽窄巷子吃饭 ,因为这条街有许多古色古香的东西,比普通的星级饭店更有特色。对于这条街上哪些建筑是保留原来的,哪些建筑是假的他不清楚,因为这不影响他和客户吃饭谈生意。
而在京都,对于讨论建筑是否真假,已是不可想象的问题。他们讨论的真假是那些我们觉得很荒谬的论理 —— 在京都的古街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 京都有不少经历过数代而流传下来的小店,有的甚至被誉为 ‘ 千年店铺 ’ 。其中有两家相邻的店铺,由于竞争的关系一方店家主人常和客人说另一方不正宗,究其原因,回答道,“该店在两百多年前已经转手,换过主人 ” 。
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也无法考证真假,但看看如今京都古街上,一身和服的男女老少,不难看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尊重。虽然,人们是否尊重本土文化,不完全取决于古街;但此时我们可以反问,代表京都传统文化的古街是拿什么让当地人对其如此的认可与自豪。
- 总 结 -
古街、古镇得以保留,除了历史价值,更为深层的原因和实际考虑,当属其作为所在城市、地区的形象名片,能够拉动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客观而言,适度的商业化不可避免,但若未在开发与保护之间寻得平衡,必然顾此失彼。
- END -
福 利
留言点赞数前5名的Uper
将获得由“金沙城海明威书店”提供的
《摄影美学七问》一本
截止时间:7月19日 中午12点
获奖名单也将于当日稿件公布
《摄影美学七问》,作者阮义忠,被称为中国摄影教父。这无疑是这些年对爱好摄影者影响较大的一本摄影书,思想深刻、艺术性强,7篇对话,把摄影的美学特性剖析得淋漓尽致。喜欢摄影的都应该读一读。
粉丝福利:在以后每周日的《艺术成都》栏目
UP君都将精心挑选艺术/摄影/绘画类书籍
回馈向上粉丝,敬请期待
● 往 期 回 顾 ●
一座美术馆救了一座城,从日本大原美术馆藏品质量看建川博物馆的差距
编辑:sonki
美编:Amy
主编: Comet
图文来源:成都向上 \ 网络 \ 悦己 · 影像
商务合作 / 申请入向上微信群:请添加个人微信账号:Kanpta1205 谢谢!
本文章由成都向上团队原创,请勿擅自复制、转载;如需转载,可联系客服人员授权;如有抄袭,UP君将投诉到底,直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