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稿:北京全力打好疫情阻击战
●严把入口关 防范输入性风险 ●
2月22日,北京市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是北京市报告确诊病例以来,新增病例报告数首次为0。
23日无新增,24日新增1例……新增确诊病例持续走低,并不代表疫情风险降低。“大家切不可掉以轻心,切不可放松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落实。”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说。伴随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外地返京人员数量逐渐增多,北京仍面临不小的输入性风险。
面对严峻形势,北京严守“入口”关,在交通场站加强健康检测,严防死守、严管严控,尽最大可能切断传染源。 记者在北京西站看到,返京旅客均戴口罩,经体温检测后方可出站。在北京站,出站通道正上方有一排红外线测温仪,可自动测量乘客体温。 “我们采取进京旅客信息登记、车上车下抗疫广播、列车隔座号售票、增加隔离区、所有人员测温进站、强化列车消毒等一系列措施,阻击疫情在铁路交通中传播。”北京铁路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请您保持1米安全距离”,在北京西站地下出租车等候区,地面上每隔1米贴一张黄色反光标志线。据了解,为避免旅客集中出站出现的短时间人群聚集,北京多个火车站都在进出站口、咨询台、公交车站等处施划“一米线”,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地铁、公交等市内交通同样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北京轨道交通要求安检点候检乘客超过50人时,采取站外分批进站。凌晨4时,在北京南站北广场交通枢纽,北京公交20路消毒人员张斌已开始工作,他说:“扶手、投币箱、刷卡机、车门都是消毒的重点。”公交9路车司机姜旺林说,司机体温检测合格后才允许上岗,“如果有乘客没戴口罩,我们会提醒他,如果执意不戴,只能劝阻他不要乘车。”
●战“疫”在社区 织密“防扩散”保护网 ●
为切实在社区、农村阻断疫情,北京市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通过对居住小区(村)封闭式管理、核实登记小区(村)来往人员和车辆、加强健康检测、细化“地毯式”摸排等措施,牢牢守住社区防线,织密“防扩散”保护网。封闭式管理有助于筑牢阻断疫情的“铜墙铁壁”,但却让许多老旧小区犯了难。“虽然叫甘家口小区,但并不是封闭区域,小区产权单位10多家,90%以上的楼宇没有统一物业。别说统一出入口,连院墙都没有。”海淀区甘家口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刘文静介绍,甘家口小区20余栋楼房分属于甘东和阜北两个社区,小区内四通八达,出入口众多,经常有行人穿行。
经过实地查验和反复讨论,街道决定临时关闭出入口8个,设置24小时值守岗位5个,实现封闭式管理。截至目前,已排查返京人员近800人。
“没有人随便穿行,出入有专人测体温、查出入证,我们心里踏实多了。”家住甘家口小区35号楼的郝女士说。封闭管理拉起严密“社区防线”的同时,干部下沉进一步吹响社区抗疫“集结号”。 “街道常住人口22万,流动人口7.3万,约有50%流动人口已返京。”丰台区卢沟桥街道工委书记高文娟告诉记者,为充实一线防控力量,丰台区下沉干部150人,街道下沉干部150人,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组成卢沟桥街道1100余名一线防控队伍,参与156个小区的疫情摸排、封闭管理、消杀防疫等多项工作。“要想守住这座城,我们就得守好小区门,看好社区里的每个人!”目前,北京市已选派5万余名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下沉社区(村),全天候派驻,编入社区(村)工作团队;组织14万余名在职党员回社区(村)报到,下一步还将加大力度,继续充实基层一线力量。
●精准有序复工复产 降低对生产生活影响 ●
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北京市组织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抓好经济社会发展,有序推动复工复产。
记者在北京奔驰公司位于亦庄的一个生产基地看到,高度智能化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佩戴口罩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进入车间需要进行严格的身份核实、体温检测和登记,车间内有专人不停消毒。“当前是防疫和生产‘双线’作战,在保障员工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计划有序复工复产。”车间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北京市国资委系统43家市管企业集团总部已全部复工,二级及重要子企业1089户复工复产接近100%。北京市商业服务业中连锁超市、大型商场、批发市场、商超物流等开工率均在90%以上。
与此同时,北京冬奥会项目,道路交通、民生等领域的重点工程也在有序复工。记者从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建工集团了解到,两家集团已有100多个重点工程有序复工建设。
“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进行,除了工厂车间、建筑工地等场所,商务楼宇也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素芳介绍,目前北京针对不同行业出台48个防控指引文件,倡导企业实行弹性工作制,鼓励企业采取错时上下班、居家办公、轮岗上班等方式,细化会议室、电梯、食堂等重点场所的防控措施,利用科技手段,加强楼宇精准防控和管理。来源:新华社
推荐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来京调研指导后,各街乡迅速落实,严防死守社区防疫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