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定位.交际语境.写作支架——评作文指导课《这儿真美》
执教:下沙第一小学 丁丽娜
点评:张祖庆
《这儿真美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能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2.能从几个方面写一处美景,把自已看到的、听到的、想到写下来。
3.乐于和同学分享习作,尝试自主修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初说美景
1.听说《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正在拍摄第六季,编导们正在为第六季外景拍摄地而伤脑筋。编导对外景拍摄地的要求可高了,只有那些美不胜收、风景如画的地方才能拍出感觉来。
丁老师觉得咱们下沙就是一个特别美的地方,真想把下沙推荐给编导。你们能一起来出出力,帮我找找下沙哪里特别美?
2.你去过下沙哪些特别美的地方?
(1)生交流
(2)PPT图片播放:请大家一起跟着我去领略一下下沙的美吧。
3.你用“( )真美”一句话夸夸下沙美景。
4.要想让挑剔的编导真正了解这个地方的美,今天咱们就要围绕一个意思把这一处的美景写得更具体,才能打动他人。
二、自主选材,定格美景
1.教师思维导图范例
我觉得我们下沙一小也是一个特别美丽的地方,到了秋天,校园里的银杏树、桐树、石榴树特别吸引我。(板贴完成附板书)
2.自主书写自己的导图
请你围绕你的第一句话,写出两至三个方面。
三、初试身手,自由写作
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围绕一个意思,把你所选择的下沙景写下来吧,看看谁的文字最能打动我们。生自由写作
四、交流反馈 修改习作
1.选取一位同学的习作:
下沙月光下的大桥真美。那五颜六色的灯光,真是人见人爱呀!月光下的大桥反射更绚丽多彩了。灯光在水面上反射,显得格外美丽。他的样子很奇特,像一个机器人一样。
学生点评交流:能围绕一句话,从灯光、样子两方面把自己看到的月光下的大桥写出来了。
2.教师下水文展示、交流
(1)你们觉得老师做到这两条:围绕一个意思,从几个方面把自己看到的东西写具体。
(2)请思考一下,除了写看到的景物之外,我还写了什么?
是的,除了写看到的景物之外,我们还可以写听到的、闻到的、甚至由此想到的。
3.自主修改
接下来请你读一读自己的文章,并自主修改。修改前请先来看看老师给大家的写作小贴士,修改过程中可以参考一下
4.二次反馈,点赞鼓励
金沙湖的湖很清澈,波光粼粼。湖面形成一个大大的大写字母“U”字,中间有一片大草坪。
金沙湖的花草也美。花五颜六色的,有红的、白的、紫的,还有黄的和蓝的,瑰丽无比。草虽然不像春天一样嫩绿,但很漂亮,还夹杂着一股花香。
金沙湖里还有一些小动物 。小鸟唱着叽叽喳喳的歌,好像在说:“欢迎,欢迎!”
交流评议:他可以拿到三个赞,他将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和想到的全都写了。
5.我们请四人小组快速把你的文章读给你的同伴们听,让他们评一评,你能得几个赞。
推荐组内最优秀的一位,进行交流:
下沙的金沙湖美不胜收,令人赏心悦目。
如果要我说那金沙湖最美的就是海滩了。海滩和天空的水平线上,站在被阳光照过,闪闪发光的巨石上看都不分不清哪条是水平线了。夜晚下的湖泊也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美。一条上有灯光倒影的湖展现在自己面前,令人陶醉。湖旁的植物是在联欢会吗?是的,花儿们都给自己喷上了香味扑鼻的“香水”,有桂花香,也有菊花香,也有茉莉香。这时响起了沙沙声,这是伴奏曲吗?
教师评:没想到我们的下沙在你们的笔下如此的美丽。不仅让我看到了美景,让我闻到了花香,让我听到了美妙的音符,真是美妙极了。
五、总结与提升
教师小结:
每一天
与不同的美景相遇
细心观察
用心思考
及时记录
我们的美景
就会永驻心间
2.我们的下沙已经变得越来越美了,旗袍秀在风光秀丽的湖畔公园,女子马拉松在风光无限的沿江展开,国际龙舟赛在碧波荡漾的金沙湖拉开帷幕,让我们一起期待着《爸爸去哪儿》的到来,好吗?
美丽的下沙
课堂点评
张祖庆
各位老师,如果把下沙第一小学的整个语文节比作是饕餮盛宴的话,我们刚才就是品尝了一道精美点心。我希望接下来的50分钟,不要成为鸡肋。
50分钟,讲什么呢?我想讲一讲自己听了两节课的学习体会,和自己正在做的一个小专题,向在座的各位专家、老师们做一个汇报,供大家参考。
我想围绕这三个关键词来表达我的学习体会,第一个是目标定位,第二个是交际语境,第三个是写作支架。
第一,目标定位。目标定位非常重要,目标是方向,是靶子。如果定位错了,那么可能接下来走的路都会出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这儿真美》这节课的目标定位比较精准。
这堂课是部编教材三年级的单元习作,教者定位的目标是: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从几个方面写清楚。这个定位,我觉得理解得很到位。
很多老师往往搞不清楚三年级起步作文的起点究竟在哪里。一上来就要求学生写具体,写生动。可我们的课标里边,三年级的要求,是没有写具体的要求的,三年级更没有写生动的要求。所以这节课,老师定位非常精准,把一段话写明白、写清楚,就是三年级起步作文的目标定位。
有的,才能放矢。
第二,交际语境。我们来关注一下这次活动的主题“关注表达需要,激发写作兴趣”。主题非常好,尤其是"关注表达需要",提的非常及时。
很多时候,我们的作文教学是缺失表达需要的,我们的写作是缺失语境感的,学生不知道读者对象是谁,不知道为什么写作文,所以孩子们写的作文,没有明确的对象感。学校教研组关注到了这一点,非常鲜明地提出“关注表达需要”,非常好!
我们来看一看《这儿真美》这节课,交际语境是什么?交际语境是为“爸爸去哪儿了”选择新的拍摄地址。如果,把下沙推荐给摄制组,我们应该可以把哪些景点推荐给他们呢?这就创设了一个仿真的交际语境,整个课都围绕这个交际语境展开,最后又回到这个片子的拍摄,让孩子们把下沙更多的美景介绍给大家。
语境的创设,有助于激发表达动机,解决了为什么写的问题。
第三,写作支架。关注了表达需求,创设了交际语境,是不是学生就会写作文了呢?不是是,还需要搭建写作支架。
那么,写作支架怎么搭建?
我们来看看这堂课,教者搭建了哪些支架:
第一个支架,图片支架。课堂一开始,用一组图片呈现对下沙的整体介绍。短短的一分钟的图片播放,唤醒学生对下沙美景的记忆,孩子们在脑子里建构表象,这就是图片支架。
第二个支架是什么?思维导图支架。老师用自己呈现的思维导图告诉学生,我们介绍某一个地方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介绍,紧接着让学生看着示范导图,填写已经准备好的导图。这就落实了“从几个方面来写一个事物”,这个支架搭建得非常好。
第三个支架是什么呢?范文支架。我们看到老师让孩子们试写之后,再呈现自己的范文,通过范文把这堂课的第二个目标,“通过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几个方面把一个地方介绍清楚。
这节课的支架,分三步走:图片支架,导图支架,范文支架,每一次运用得都恰到好处。
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教师采用“先写后导”的方法,让孩子们放胆写文,写了之后,再出示老师的范文,发现老师使用了一些新的方法。之后,让孩子们进行二次修改。孩子们的的文章果然比第一次有了进步,这就是范文导引的作用。
那么,教师为什么不直接使用范文呢?我是这么理解的,便于精准把握学情,在孩子们出现问题的时候,呈现范文,水到渠成,更容易把握学情。
总之,这节课先写后导,导后再评,让孩子们通过相互交流,再点拨再提升,整个过程做得非常扎实。
在这里,我也想提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交际语境的创设如何更贴近学生生活?
这节课,以《你爸爸去哪了》摄制组要寻找更多的拍摄地为由头,创生交际语境,可不可以?当然是可以的!
那么,除了这个由头,有没有更贴近实际的,更加接近于我们生活的的交际语境?
比方说过年了,外地朋友们要来杭州游玩,要来下沙游玩,如果让你设计一份下沙一日游游玩的攻略,那么你觉得哪几个景点是必须要推荐。这样的写作,是为了让更多人热爱下沙,来下沙旅游,到下沙定居。
这可不可以作为一个交际语境呢?当然可以。
写好了,发在爸爸妈妈的朋友圈,看看留言谁更多,点赞谁更多。这就是一种真实的交际。我们用《爸爸去哪儿了》,我想老师大抵不会真的把孩子们的作品交给摄制组吧。所以,这个语境跟生活隔着一层儿。如果文章发在爸爸妈妈的朋友圈,让爸爸妈妈的朋友们去点赞,这个,才是真实的交际语境。
最后,总体评价一下下沙一小的孩子们。老师很年轻,课堂很活泼,和孩子们的交流游刃有余,应当说,两节课都非常好地呈现了学校整体语文教学的实力。我为下沙第一小学的团队和学生点赞。
其实,学生的精彩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精彩,可能不是这一堂课所教出来的,更多是背后的长期积累。教者,只不过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昨天精彩的舞台,所以更要把点赞献给这两个班级原来的语文老师和孩子们的父母。孩子的父母也应该点赞,因为,孩子们的母语素养很多时候是来自于父母,来自于阅读。
老师们,千万不要以为孩子们的母语都是我们教的,教所起的作用是很有限的。我们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我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引渡。我们要当好渡船的角色,要做一个“过河拆桥”的人。让孩子们渡过这条河,进入文学的王国,流连忘返,沉迷于文学的世界,让他忘记回家的路,这就是“过河拆桥”,让他们。如此,孩子走进了阅读的殿堂,才可以在高品位文学作品的浸濡之下——注意,我说的是“浸濡”。“浸泡”和“濡染”,“耳濡目染”的“濡染”。在高品位文学的滋养下,孩子们的语言和精神,才能够得以同构共生。如此,语文才能够学得更好。
我发现我们整个会场布置得都非常好,非常有人文气息:中间一组图,左边写着“爱表达”、“会写作”。忽然,脑子里产生一个想法:我们可不可以把左边的这一条“爱表达”,稍稍修正。会写作,其实也是表达的一种。有口头的表达,也有书面的表达,写作是书面的表达。如果把舞台左右两侧的文字换成“爱阅读、善表达”,是否更好?
阅读是吸收,表达是倾吐。这是语文的两只翅膀。翅膀硬了,鸟就飞得高了。
编辑:毛毛
链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