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次说课比赛,竟开启了我的“奇妙”之旅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嘉言佳语 Author 嘉言佳语
作为青年教师,每学期公开课注定要与我“纠缠不休”,在每次的痛不欲生之后换来的既有破茧成蝶的蜕变,也有耿耿于怀的遗憾,今年也不例外。
唯一不同的是今年的公开课变成了说课。虽然难度降低,但对于从未说过课的我来说又有新的挑战。
1
选课——不敢尝试的“奇妙”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感受人物的品质”,总觉得我身上潜藏的女革命家情怀稍不控制就会“擦枪走火”;
第八单元“中外经典童话”,一看到“奇妙”就有点心里发怵。还记得三年级下册的《小真的长头发》,我用尽浑身解数依旧无法让课堂“神奇”起来,那份无法超越的灵动与奇妙,一直让我望而生畏,再看语文要素创编故事,搞不好就会无法把控,还是算了吧。
“迈不过就避开它”,这是我最初的想法。
在彻底排除第八单元的“童话”后,无奈之下又把目光聚集在第七单元,干脆继续锁定文言文,在《文言文二则》中选定了《囊萤夜读》。
一来文言文的公开课讲了两次,成效还算不错,班级孩子文言文基础相对较扎实,自己准备起来也会快一些。
二来自己对文言文也的确很喜欢,特别是假期里听了王崧舟老师对统编教材中文言文教学的解读,也颇有感触与收获,想要实践一番。
于是拍板定了《囊萤夜读》。
但是,在复学后校长对青年教师培训的讲话让我开始动摇。她从自己的公开课经历说起,建议青年教师每次讲公开课,都进行多种尝试,这次选一篇散文,下次就选古诗,再一次就换成小说。
每种文体都去尝试,去解读不同的文本,在不同的文本中反观自己的课堂,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这样的公开课才真正发挥了它的意义与价值,教师的成长也会更快。
这番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于是决定换课,但究竟换成哪一课还迟迟做不了决定。
直到在班级里上完《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班里一个小男孩下课时跑来对我说:“老师,我发现语文课好有意思呀,我很喜欢你上的课,太有趣了,这个宝葫芦真奇妙!”
听完他的话,我有点“受宠若惊”,真的讲出“奇妙”了吗?从孩子的评价中感觉的确是很“奇妙”,接着孩子们在班级群里去自发地创编故事也让我惊讶。
平时坚持在班级群发自己朗诵和讲故事作品的孩子总是二十来个,而这次分享自己创编的“宝葫芦”的故事的同学就有将近四十个,而且还有好多孩子都开始自主阅读《宝葫芦的秘密》整本书。
看来童话真的是有魔力的,不仅让孩子们沉醉其中,也让我深感不可思议,于是有了信心,锁定目标,决定换课,而且换了一个挑战自我的课,就它了——《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2
磨课——勇于挑战的“奇妙”
3
说课——不断反思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