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张祖庆:恩师陈根德先生
恩师陈根德先生
1
陈根德先生,是一位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乡村中学教师。但他对我的影响,在诸多老师中,是排在第一位的。
他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启蒙良师。
读小学,我的语文成绩一直中规中矩。上了初中,遇见陈根德先生,我仿佛突然摸到了语文的门道。
虽然过去整整37年,但我清楚地记得陈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课的情形。
那是初二第一节语文课。上课了,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教室门口,静静地等待新老师到来。
不一会儿,教室里进来一个瘦削的年轻老师。我们都微微有些失望。这位老师相貌实在不怎么样,个头不到1米70,脸黑黑的,眼睛小小的,脑袋明显有点侧,穿着也颇为寒碜。
老师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起来。只用一笔,龙飞凤舞地画出了一个图案。
“我叫陈根德。陈,耳东陈;根,树根的根;德,道德的德。”陈老师指着黑板,自我介绍道。
我们这才看懂,原来,陈老师把笔画巧妙地重叠了起来,看上去很是美观(以至于我很长一段时间学他的连笔写法,不过一直没有学像)。
接着,他简单地向我们介绍了自己:22岁,高中毕业后曾经打过工,83年开始代课,现在当丙班班主任,兼丁班语文。
2
陈老师绝妙的连笔签名,朴实的自我介绍,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他的速读神功。
自我介绍毕,陈老师开始讲课。他请我们翻到第一课,给我们范读。
说实话,陈老师的普通话实在普通,温岭口音重,平翘舌不分,几乎没有后鼻音。但他的朗读,却让我们至今津津乐道。
记忆中,第一课是茅盾的《白杨礼赞》。长长的一篇课文,陈老师几乎一气呵成、一字不差地读下来。语速之快,堪比当年央视体育解说员宋世雄。
更绝的是,他倒着读,也异常流畅。此后,每每陈老师为我们表演速读,同学们总是很兴奋。
陈老师教古诗文的第一个环节,总是向我们示范背诵。无论多长多枯燥的古文,他总是背得滚瓜烂熟。
他教古文还有一招:课的最后安排默写。我每次默写总是第二个交卷的,第一个是陈老师。第一和第二,交换查错别字。我从来没有查出陈老师的错别字。
陈老师鼓励我们大量阅读,他常把自己正在读的书一本一本推荐给我们阅读。
陈老师,就是以他朴实而独特的教学方法,赢得了我们的敬重。我们,尤其是我,渐渐地喜欢上了语文。每次考试,我总在前三名。
3
其实,陈老师只有高中毕业学历。彼时,还没有像现在的网络大学拿文凭那么容易。陈老师一边坚持繁忙的工作,一边自修汉语言专科。
每到自考前的一星期,为避开学生宿舍的吵闹声,陈老师就点着蜡烛到教室里看书——那时,室还没有装上电灯。我们,总是远远地,无比敬仰地看着陈老师在昏暗的烛光下,认真复习的身影。传达室大伯告诉我们,这烛光,常常亮到下半夜。
三年级,大概学校怕陈老师没有带初三的经验吧,让陈老师改教一年级。
虽然不再进班上课,陈老师和我们的交情却一直很不错。我们遇到难题,也喜欢找陈老师解答,他也常常送些格言警句之类的书给我们看。偶尔,有事情忙不过来,他会邀我们几个语文尖子改一些比较容易的试题。当然,改了之后,陈老师一般都会很细心地复查,我就有好几次被他发现误判的地方。改好试卷,我们总能从陈老师手里接过香甜的芝麻糖。
陈老师偶尔会弹风琴,傍晚时分,我们常常能听到他自弹自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嘹亮的歌声,在校园久久回荡。
后来,不知听谁说的,陈老师好几天没在学校了。怪不得,这几天校园听不到歌声了。
我们跑去问他的学生,他们说陈老师的父亲过世了。我默默流泪。我们很想去安慰陈老师,但是不知道他家住哪里,也没有电话,只好把这一份牵挂深深地埋在心里,盼望着陈老师早日回来。
两天后,陈老师回来了,眼眶深陷,更显消瘦。我们见了,都围了上去,可是谁都不知道怎样安慰陈老师,只是默默地望着,半晌无语。
陈老师反而安慰我们:好了,都过去了。陈老师告诉我们,父亲得了癌症,只活了49岁,抛下他们兄弟仨,走了。我们这才知道,陈老师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弟弟。
日子对陈老师来说更加艰难了。一边张罗着自己的婚事,一边要还父亲治病欠下的好几万元的债。更为艰难的是,要担负起父亲的职责,把两个弟弟拉扯大。
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就这样落在了陈老师的肩上。
陈老师依然认真地工作,我们依然感受得到他的乐观。校园里,又响起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校园里经常能看到陈老师,仿佛陈老师一直教着我们。我的语文成绩也一直比较稳定。转眼到了中考,我以全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师范。在师范读书期间,陈老师一直鼓励我多看书。师范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教语文,做一个像陈老师那样优秀的语文老师,成了我的理想。
4
几年后,陈老师汉语言本科毕业,顺利转正——教育局规定,民办教师转正,要到偏远薄弱学校支教。后来,陈老师告诉我,因我在龙门小学任教,他主动申请去龙门中学。
遗憾的是,陈老师到了龙门中学,我却离开了龙门海岛。 此后的30年来,我和陈老师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最初书信往来,后来电话、短信、微信。每每迷茫困顿,求助陈老师,我总能从陈老师的鼓舞和鞭策中汲取力量。陈老师,也以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感染、激励着我。
几十年来,陈老师还父亲生病欠下的债,帮两个弟弟成了家。而今,他自己的孩子也已成家立业。
在教学上,陈老师一直以他的质朴和独特的教法,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他曾担任完全高中政教主任,目前从事高三两个班的语文教学。
最近几年,我和陈老师交往更密切了。逢年过节,我常去看望老师。老师的模样几乎没变,还是记忆中的低调、朴实。
和陈老师谈语文教学,他会不时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他的学科融合的大语文理念,他的经典文化进教材的建议,前瞻而务实。
与老师谈及当下教育的种种怪像,他总是忧心忡忡。他说他这么多年来,一直未曾放弃寻找教育的“桃花盛开的地方”。他曾言及,有几次因坚持原则而得罪某些领导。很多细节,陈老师没有详述。但我坚定地相信,这样质朴而有风骨的老师,其心之所系,其情之所牵,往往代表着底层教师的良心。
陈根德老师,我的恩师,一位有根有德有良知的先生。
—END— 编辑 | 子柒 审核 | 卓雅
将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茫茫人海中,永不失散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点击“设为星标”(或在右下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