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彭懿老师的“七步阅读法”| 带孩子读懂绘本的万能公式
祖庆说陪你走过第1933天
直播时间:12月15日(周三)19:30-20:20
直播对象:希望提升教学研究力的一线语文教师
观看方式: 识别海报进入“谷里云课堂”公众号,点击菜单栏——“谷里课程”——“谷里直播名师专场”
给大家分享一下著名绘本翻译家彭懿老师的“七步阅读法”,希望对您有帮助哟~
第一步:封面和封底开始讲故事
封面,是一本图画书的脸。
很多时候,我们喜不喜欢一本图画书,常常是从喜不喜欢这本图画书的封面开始的。封面上有书名也有图画,从封面上就可以大致猜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还要看创作者的名字。读创作者的名字,一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二是我们每天给孩子读绘本故事,时间一久,孩子对这些创作者的名字的熟识度会越来越高。当他们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时,会很惊喜:又是他!这对孩子也是一种乐趣。
看完封面,接着看封底,至少要看两遍。看故事之前,先看一遍;看完故事之后,再看一遍。有个别调皮的作者,会把故事的结尾画在封底上。例如,《1只小猪和100只狼》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1只小猪,被100只狼围在了大树下。
狼们激动万分,他们纷纷说:“先从哪里吃起才好?”
可他们突然发现,他们一共有100只狼,100只狼吃一只小猪,1只狼顶多能吃到一小小口,也填不饱肚子啊。
于是,狼对小猪说:“你回去叫100只小猪到这里来,我们就不吃你。”
故事直到最后,也没有交代小猪去了哪里,只是告诉我们,天都已经黑了,那些饥饿的狼还在树下苦苦等待。你知道小猪在哪里吗?请看如下封底(图2)。漫天星空下,小猪盖着被子,在屋子里睡得非常香。
如果漏掉了封底,那么就错过了结尾,等于是没有看完整。
第二步:藏在环衬里的秘密
精装图画书一般都有环衬,平装书有可能没有。只有当环衬是一张白纸的时候,你才可以想都不想地一下子翻过去。要是环衬有颜色,请你至少花上10秒钟,看看它是什么颜色。作者选择的颜色,一定最贴近故事的主题和氛围。要是环衬上有图案,那就要耐着性子好好看一看了,它们一定与书中的故事有某种联系。
比如《山姆和大卫去挖洞》前环衬和后环衬颜色就不一样(如下图3所示)。
山姆和大卫出家门的时候门口有一颗苹果树,而当他俩挖了洞出来的时候,事实上并没有回到自己的家,花儿变了,当然苹果树也不见了,这时候画面里出现的是一颗梨树,所以前环衬(图4)和后环衬(图5)的颜色对应的就是苹果和梨子的颜色。
这是为什么要观察前后环衬的颜色。要是环衬上还有图案,就更要多停留一会儿,耐下心来好好看一看。这个画面可能是后面故事的开头,可能是故事的一个线索,可能说出了故事的一个秘密,可能帮助孩子推测故事的发展。
比如《好饿的小蛇》。
前环衬画面上有几颗树(如下图6所示),唯独左边数起第六颗是结了苹果的树,读过故事的一定知道这颗苹果树正是好饿的小蛇最后要吃的食物,画家其实是一早就已经安排好了。这是前环衬,那后环衬呢?
我们先不急,我们再来看一看这本图画书后环衬前的最后一个画面(图7)。
好饿的小蛇在吃这颗苹果树之前,每吃到一样好吃的食物的时候,眼睛都是呈点状和线状的。只是这个时候,小蛇整个身体都套在了苹果树上,尾巴成了树枝和苹果的形状不说,连眼睛都打上了两个×。
对比一下前环衬,后环衬(图8)的画面上少了一颗苹果树,这颗就是小蛇吞下去的那颗苹果树。而好饿的小蛇呢?它并没有死,过了几个月,它终于把苹果树消化了,它活得好好的,还扭过头来笑嘻嘻说:“啊~~真好吃!”
记住,打开一本图画书,不要着急往后翻,后面的故事是逃不掉的。请先看前环衬,读完故事,再看后环衬,看看它们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三步:文字和图画怎样讲故事
图画书不只是图画讲故事,文字也讲故事。如果只看图画,那只是唤醒了故事的一半生命。同样,只看文字不看图画,也只是唤醒了图画书的一半生命。 一本图画书至少会包括三个故事:第一个是文字讲述的故事,第二个是图画讲述的故事,第三个是文字与图画相结合而产生的故事。
第三个故事,有时与第一个、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同一个故事,有时并不是同一个故事。
例如,《这不是我的帽子》里说:“我偷帽子的时候,他在睡觉”。这里文字和图画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图9)
第四步:什么力量推动我们翻页
图画书是翻页的艺术,为了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往后翻页,创作者都做了巧妙的设计。需要读者反复研读,用心体会。
一本好图画书,一定有一个好看的故事,故事有情节,有悬念来激发你的好奇心。
好图画书知道怎样推进故事,它总是在前面一页提出问题,后面一页,也可能是直到最后一页才告诉你答案。如果你读得足够细,就会发现图画书里的人物总是从左边走向右边。极少数会不一样。
如果翻开来的跨页是两个单独的画面,右边的画面往往比左边更具有强烈的动作感,把你拖向后一页。还有一点,前面一页图画的右上角或是右下角,会出现后面一页场景的小小暗示。例如,《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了》的前环衬(图11)。
读过《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了》的读者,应该能感受到这本图画书最大的特点是重复。
两个画面一组,形成一种固定排列,从英男遇到长颈鹿开始,重复的好戏就上演了。如图12、13。
当孩子觉察到这种重复时,乐趣就来了,他会迅速翻到下一页期盼看到一次比一次荒诞的场面。这种重复的手法很多绘本里都有涉及。
接下来我们看这个画面(图14)。画面的右下角出现了一个人影,对,就是在接下来跨页中出现的英男的妹妹。
“太~爽~啦”我们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这里翻页的动力就少了很多,没想到却是一个不可不看的结尾。(图17)
“……等等,不对呀!英男一边尿,一边想:我也没有妹妹啊,再说,厕所怎么会在楼梯上?糟糕!可是,等他明白过来时,已经晚了。”
英男这才真的醒了过来,居然是梦里还套着一个梦!
好笑的是,作者还把“……糟糕!……可是,等他明白过来时,已经晚了。”这句话画成了尿线的形状。
故事到了最后,这是最后一个画面,实际上是后环衬,这个画面的底色变成了白色,对比一下前环衬,我们就知道作者的用意了。
这里是说英男已经从梦中醒来了。这就是看环衬要前后对比,才能看出意思来。一本好的图画书,边边角角都渗透着作者的精心设计。
第五步:反复多读几遍
想真正读懂一本图画书,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反反复复地细读(包括文字和图画)。
图画书的故事有深有浅,浅的连婴儿也可以看懂,深的连大人都不一定能看懂。细读也有技巧。
第一遍的时候,可能被情节吸引,读的很快。到了第二遍,就要放慢速度,读一段文字,再看看图画,想一想文字说了什么,图画又说了什么。第三遍,干脆不用看文字,只要专注看图,看结构、颜色、色调、风格、技法......找出被隐藏的细节,思考背后的暗示。第四遍,把画面连起来,前后对比看看一幅画面与其他图画的关系。图画书把太多的东西都悄悄隐藏起来了,留待你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
例如,《一个不能没有礼物的日子》有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节日到了,偏偏又是不能没有礼物的圣诞节,可小熊一家根本就没有钱买礼物,怎么呢?一开头就把我们的心给勾住了。读过图画书的大人们,你们是什么时候破了案,知道小熊就是那个神秘的送礼之人的呢?大多数人是在故事接近尾声的时候,听到熊妈妈说:“这样看来,他不是圣诞老公公,应该是圣诞小小孩啰!”这个时候才知道的吧。事实上,如果我们看得足够仔细,很早的时候我们就能揪出这个小小的作案人了。
我们来看扉页(图18)。
这里没有小熊,我们猜测小熊就躲在后面,等哥哥姐姐走了以后,爬上树取下风筝,再把秋千上的雨伞带回家。再看第三个跨页(图19)。
熊爸爸愁容满面,熊妈妈一脸无奈地弹着钢琴,可是你们看到了小熊了吗?
他在做什么,他正捧着一大摞纸箱,这些纸箱不正是后来摆放在圣诞树下装着礼物的纸箱吗?
这从上面那个长长的纸箱里露出来的伞柄,也泄露了秘密。
第六步:看版面设计
为什么画面一页比一页大,突然来了个跨页大画面呢?为什么它的文字不排在图画里,要排在图画外呢?带着问题把书看一遍,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了。
一位好画家在画一本图画书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整体设计了。他会对故事进行切割,考虑如何分配故事,还要考虑怎样把一个个画面连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的故事。例如,《黎明》图画书的版面设计(图22)。
看完它,我们会感觉,透过画面上这一个个“小眼睛“,仿佛是完整观看了一遍黎明的全过程。
第七步:与孩子一起讨论
图画书可以讨论的话题很多,最难的莫过于这本图画书的背后告诉了我们什么。
有的图画书的主题、思想、观点藏在一个你看不见的地方,要用思考力才能把它们找出来。
根据孩子的年纪和实际理解水平,适度和他讨论,不要把这件轻松愉快的事变成负担。
有了图画书,愿你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将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茫茫人海中,永不失散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点击“设为星标”(或在右下点个“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