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张文质:“父权”也有边界,要从“独断者”退到“协商者”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张文质 Author 张文质
祖庆说陪你走过第2025天
昨天讨论到了一个父亲跟孩子之间的冲突,冲突的原因就是因为父亲的工作换了一个区,然后母亲也到那边工作。
出现了一个问题,需要孩子也跟着转学。
既然家庭发生变化,特别是父母的工作地点发生变化,为了全家人的方便,也为了全家人的幸福,孩子也应该同意转学,离开自己的学校。
而且父亲为孩子的转学也做了一些承诺,比如说给孩子买了无人机等等,但是没想到孩子的态度很坚决,绝不转学,不惜代价,说的话也很重,说要想让他转学就是下一辈子的事情,转学是不可能的。
昨天我已经做了一些分析,今天我想就这个话题接着再聊一下。
因为从父亲的角度来说,确实家里重大的事务,最重要的事是由父亲来决定的。
父亲决定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一个是家庭事务,另外一个是孩子成长的一些重大的问题。
当然也包括孩子在学校里面的学业,跟同学关系等等,实际上父亲出面是更有效果的。
但另一方面,这个孩子坚决反对转学,认为父亲没有这个权利,那么父亲认为他是有权利的,父亲认为这是家庭重要的事务,为孩子着想,为家庭着想就应该转学。
但孩子认为这件事情对他关系非常重大。
比如:要转学,就跟原来的同学关系切断了,他要去熟悉一个完全陌生的学校,完全陌生的同学,他想一定会有恐惧感的,当然更割舍不下的是跟同学之间的友情,所以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父亲权利的边界的问题。
可以这么讨论,如果是在一个非常的时期,全家不得不举家搬迁,甚至全家不得不离开此地,而且在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的情况下,当然父亲和家庭的决定就非常重要,而且最后决断往往由父亲来决断,这个时候孩子有什么样的想法?
说实在,有时候麻烦或者重大的问题在前,可能孩子的意见就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在一个如此特殊的时期,在正常的生活之中,那么孩子的声音可能就会比较大了。
人都有利己原则,首先是考虑自己利益的,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漠视,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可能孩子也很难判断这件事情,有艰难的一个适应时期,但总归是能够跟同学相识,也能适应学校的,但是自己更多的会通过直觉来判断这件事情,这是很糟糕的,是有问题的,对孩子自己很不利的。
所以他就会做出一些比较激烈的反应。
所以在这里面,你一方面要考虑到孩子的情感,开始考虑到孩子的恐惧,考虑到孩子适应这样的学习环境的种种困难,所以我昨天特别强调要做好前期的心理建设,跟孩子详细的协商,包括到新的学校去,先到学校看看,先跟老师交谈,甚至去你要去的班级体验一下,有这么一个熟悉的过程,有这么一个了解的过程,有这么一个协商讨论的过程,这对解除孩子的心理恐惧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我们父亲的权利有时候就会使得我们作为一个父亲,更多的要行使权利,“我来做决断,我来做主,你只能有听从的份”,但是没有想到孩子已经长大了。
而且今天这一代的孩子,普遍的以自我为中心,首先考虑的是利己的原则,更相信自己的直觉,凭着这样的直觉做判断。
有时候对父母的意见确实也听不进去,甚至会把自己的困难,遇到的种种挑战也放大了。
比如:孩子背后有全班同学的舍不得,其实这些工作都是要做的。
再比如说跟班主任,这个也需要沟通,原来的班主任从他的角度跟孩子做一些交流,毕竟两个区之间也没有离那么远,开车最快三四十分钟,但是你这些工作都没做,孩子就会特别强烈的要表达自己的意愿。
那么现在就是由这件事情上升到孩子对父亲有非常负面的评价,有非常强烈的这种反抗的意思。
对这件事情来说,它已经不是一个解决转学的问题了,这个矛盾激化了,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心理建设跟孩子协商很重要,特别是在这么激烈的一种对峙的状态底下,暂时不要做出对孩子有严重情绪影响的决定,也许会更好一些。
从胡思乱想到奇思妙想,您的孩子只差这套书啦!
将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茫茫人海中,永不失散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点击“设为星标”(或在右下点个“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