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建平:阻挡你专业进步的头号敌人,竟是“默默学习”
祖庆说陪你走过第2153天
我在教育体制内29年,见过很多的同行。他们很勤奋也很好学,参加了很多的活动,观摩了很多的公开课,听了很多的讲座,但是专业水平长进甚少。
为什么?
22年前,我在一所偏僻的山区小学工作了10年以后,历尽艰辛,调到了城郊的一所镇中心小学。这所学校在是神一般的存在,硬件非常硬,那时就有计算机房,而且超前开设了英语课,每次县里有什么活动,有什么比赛,大部分的奖项都是被他们夺得。
入职之前,我有一些惶恐,怕自己跟不上新同事们的步伐。
但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我的新同事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厉害,我甚至产生了“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
因为我有三个发现:
第一,学校的阅览室订的杂志很多,但是绝少有人光顾;
第二,教研组活动,参与讨论的永远都是那么有限几个同事,其他人即便开口也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废话,说了等于没说;
第三,除了有论文比赛之类的活动,绝大部分同事平时是不会主动写文章的。
基于这三点基本的认识,我断定自己的专业水准很快就能冒出来。
原因也有三个:
第一,我嗜书如命,是阅览室的常客,比较了解业内的最新研究动态;
第二,我愿意和他人讨论问题,分享自己的心得,尤其喜欢唇枪舌剑地交锋,从中获得无限的乐趣;
第三,我是个文学爱好者,平时喜欢写点散文诗歌随笔之类的,进入这所学校以后,我开始介入专业写作,因为我的文字功底在,所以很快就能上手。
专业发展其实有两条管道,一条叫做输入,另一条叫做输出。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而参与分享与讨论,既是输入,又是输出。
很多同行非常谦逊,参与活动,参加研修,总是说我是来默默学习的。
殊不知,正是因为你所谓的“默默”,影响了你的专业发展。
学习有时自然是默默的,但有时应该是喧闹的,甚至是风雷震荡的。
2009年10月30日下午,我在宁波参加儿童阅读研讨会,儿童文学家梅子涵先生在台上评课,就在课堂上称呼学生为孩子们还是同学们的问题,与一位愣头青发生了争执。双方各执一词,一时难分高下。后来又有一个楞头青站起来,反驳梅先生的意见。主持人几次从中调和,这俩厮兀自不依不饶,非辩个水落石出不可。
我当时听得热血沸腾,几次想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最后还是忍住了。
其实,我本不应该忍住的。因为这一忍,我认识这两位愣头青的时间整整推迟了好多年。
他们是张祖庆与李祖文。
其时,他们在业内的知名度还不高,后来的强势崛起,与愿意表达与分享,热爱阅读与写作,有莫大的关系。我认为。
默默地学习,其实是被动的学习,是惰性的学习,是缺乏思考的学习,因此是低效的。
在群里,摘录一句你读书时发现的金句,随手写下心中泛起的片言只语,毫无功利心地写下一篇阅读心得,甚至只是给群友的留言写一个简单的回复。你会发现,阅读会渐渐变得与往常不同。
相信我,我30多年的教师生涯,所有的阅读经验就在这几句话里了。
楞头中年表示非常认同建平老师的观点!
不敢表达,是制约很多人专业发展的一个魔咒。破除它,你会走上专业发展快车道!
来吧,加入本周末的读书分享行列,启动你的专业发展引擎!
很多老师因为不敢发表自己的想法,慢慢变成了不会发表自己的想法,最后变成了没有想法。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发表自己的观点。因为说话是上天赋予你的本能。
发表我自己的想法,不但不会失去什么,更多时候反而赢得了羡慕与尊重。
受教了!将内心的顾虑和不自信换成 “发表我自己的想法,不但不会失去什么,更多时候反而赢得了羡慕与尊重。”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1990年10月,温岭市大型语文教研活动在松门淋川举行,作为乡中心校的教导主任,必须要在活动中公开评课。彼时,我教书才一年多一点,哪会评课呀。但我是个有心人,根据教研主题,收集了几十篇相关的文章,认真梳理观点,整合成了一篇近3000字的稿子,反复看,反复说,几乎会背。
听课时,我把精彩课堂片段填入评课提纲中。轮到我发言,上台滔滔不绝,评得头头是道。
于是,教研员发现了我。教研活动一结束,教研员便预约,下一年的全县公开课,让我来上课。
于是,有了第一次在全县教师面前亮相。
默默是为滔滔作准备,没有滔滔的目标,也就没有默默的努力。
点击图片链接:中小学必背古诗文345篇(2022版)
将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茫茫人海中,永不失散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点击“设为星标”(或在右下点个“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