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祖庆:一线教师教学艺术精进的三大路径

种豆南山下 祖庆说 2024-01-09


祖庆说陪你走过第2151

经常有一线教师问我: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


其实,这些老师提的问题是:怎样快速提升公开课教学艺术。


这个问题,往细了说,得写好几本书。那粗线条说呢?有三条,今天总结出来和老师们分享。


第一条路径,看公开课录像+文字实录+不断模仿。


上公开课,是个技术活,也是艺术活。无论是技术,还是艺术,都是可学的。看录像和文字实录,并试着模仿,是一线教师最有效的提升教学艺术途径。


教学录像,尤其是拍摄于公开课现场的原生态教学录像(而非反复打磨剪切的教学录像),最能看出一名教师的教学艺术。


我刚当教师那些年,还没有教学录像,只能看实录。后来,有了录像,看录像,便成了我的修炼第一法宝。


一节精彩好课,我至少看三遍。


第一遍,不快进、不暂停、不倒带,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像在电影院看大片一样,享受名师公开课的饕餮盛宴。李吉林、徐鹄、张平南、霍懋征、左友仁、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张化万、孙双金、贺诚、王崧舟、薛法根……一大批名师的课,我都细细看过。


一节节精彩的公开课,让人赏心悦目,十分过瘾。


第二遍,暂停、回看、快进,聚焦最精彩的片段。名师的课,肯定有相对平淡的环节,看第二遍,我一般跳着看。第一遍看的时候,标记最精彩的段落,记住哪几分钟到哪几分钟特别精彩,然后直奔重点,反复玩味。


我会特别留意支玉恒先生如何巧妙应对学生节外生枝的发言;


我会特别留意贾志敏先生如何瞬间听出学生习作语病并指正;


我会特别留意于永正先生如何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会特别留意王崧舟老师如何通过诗意的语言渲染课堂氛围;


我会特别留意薛法根老师的版块教学结构和幽默的教学语言;


……


有些精彩的地方,会看三四遍,四五遍,几乎他们的每句话,每个表情都可以模仿得惟妙惟肖。


看录像还不够,还得反复看文字实录。如果录像和实录可以对比着看,还可以看出实录是如何保留精华,去芜存菁的。这样,我便能提醒自己,教学语言要简练简练再简练。


光看不练假把式,当然得实践。教书前五六年,我模仿过很多名师的课。模仿名师的课,与名师同课同构,在模仿中砥砺教学智慧,提升教学艺术水平。


有仿得形似的,有仿得神似的,也有仿得不伦不类的(详见《张祖庆:我的仿课史【成长叙事2】》(点击标题可看)。

(点击图片,可链接查看《我的仿课史》)


无论那种情,都助我练就了扎实的“童子功”。


第二条路径,争取更多机会上公开课。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教学艺术,是在反复实践中锤炼出来的。


一线教师,如果有志于提升教学艺术,一定要争取机会上多公开课。


初上公开课,要力求每一节都上出彩,这样,以后才会有更多机会。


我的第一次全县公开课,就是积极争取来的。不过,这“争取”,可不是主动“讨”来的,而是天上“掉”下来的。


1990年10月,温岭市大型语文教研活动在松门淋川举行,作为乡中心校的教导主任,必须要在活动中公开评课。彼时,我教书才一年多一点,哪会评课呀。但我是个有心人,根据教研主题,收集了几十篇相关的文章,认真梳理观点,整合成了一篇近3000字的稿子,反复看,反复说,几乎会背。


听课时,我把精彩课堂片段填入评课提纲中。轮到我发言,上台滔滔不绝,评得头头是道。


于是,教研员发现了我。教研活动一结束,教研员便预约,下一年的全县公开课,让我来上课。


于是,有了第一次在全县教师面前亮相。


记得那时上的是《在仙台》。我县省教坛新秀张江(现在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上过次课,我托人找来张江的教案反复研究,再走访了当时听过此课的老师,并请我县多位名师指点迷津。


这节课,只试教了一遍,便得到教研员的充分肯定。现场效果,满堂喝彩。


就这样,我的第一次全县级别的公开课,成功亮相。


后来,我参加了很多很多比赛。“三学三比”,语文组第一名;县青年教师作文教学比赛,一等奖;台州市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全国华东六省市多种风格流派观摩活动”,特等奖。


再后来,校长推荐,我参加了“西湖之春”教学展示,与仰望的很多名家同台上课。


在一次又一次公开课的历练中,我的教学艺术也不断得以提升。


这里,我特别要强调的是:上公开课之初,教案可以备得细致一点,但越到后面,越要把课备得简约。切不可把太多时间花在写教案上,而要琢磨教法,琢磨学生。


唯目中有人,才能得心应手。


再后来,为了让公开课与常态课顺利接轨,我干脆不再试教任何公开课。让自己的每一节公开课以“裸课”示人。这不是张狂,也不是托大,而是用实践告诉大家:不要太在乎一节课是否完美无缺,更不要把太多时间花在打磨一节公开课上,而要把功夫花在课外。


不试教的公开课,当然也会败走麦城(《张祖庆|我的败课史(你们最想看的终结篇来了!)》点击标题阅读),但我都能从失败中不断反思自我,在疼痛处获得生长的力量。


第三条路径,与高手一起走。


在第二条路径里,我讲到求助本县很多名师,其实,这个可以单独拎出来讲。


和高手在一起备课,可以缩短自己很多摸索的时间。


我入职那年是1989年。彼时,通讯不发达,交通也不发达,身边高手也不多。不是很紧急的课,我会通过写信的方式,求助高手。


我曾经向我市资深名师陈可人先生请教《别了,我爱的中国》,先生三四张字迹娟秀的回信,我珍藏至今;


我曾经向省教坛新秀张仁忠先生请教《燕子》一课教学,并希望他讲讲看图学问教学的经验;


我曾经向临海的尤崇军老师请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如何上出新意;


我曾经向教师进修学校季俊先生、兄长志斌写过很多封信,大部分是请他们讲讲教材处理的。


如果碰到紧急的课,便坐车到城关,当面请教名师,或者在名师的学校试教,每次都能获益良多。


在温岭太平小学的五年,有一支非常给力的教研团队,大家经常一起备课,常常为一个词语、一个标点的处理争得脸红耳赤。


后来,参与了网络论坛,结识了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我的视界也进一步打开:郭初阳、干国祥、蒋军晶、王小庆、丁慈矿、朱煜、钱锋、陈金铭、张学青、王文丽、武凤霞……(哈哈哈,排名不分先后顺序啊,想到谁写谁,包括很多没写的)在与这些朋友的交流中,得到不少启迪。


调到杭州市拱宸桥小学,在王崧舟先生身边,向崧舟先生请教的机会也更多了,崧舟先生的文本细读功夫与文化视野,让我受益良多。


再后来,遇到于永正先生、支玉恒先生、贾志敏先生,每每遇到教学上的难题,一有机会,我就会请教他们。他们的点拨,常常让我醍醐灌顶。我的课,也常常从山穷水复走向柳暗花明。


也许有些老师会说,你有这么强大的朋友圈和导师团,我们一线教师,哪有机会遇见这么多有名的老师啊?


其实,事在人为,只要有心,我们真的可以和高人一起成长。


参与某次高质量的研修,若有拜师结对环节,你千万别放过,也许,你就成为某位名师的弟子;


购买高质量的网上课程,遇见让你怦然心动的课,你千万别放过,也许,高质量从此改变你的专业生命。


读到这里,也许你忽然明白了:祖庆老师,你写这么多,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啊——你这是要我们关注谷里书院备课营的课程啊!


哈哈,是的,你意识到这点,便不枉我花了三小时认真写这篇三千字的“软文”——怎么样,这篇“软文”是否够“硬”?


除了最后几段,其余全部干货啊。不多说了,希望自己教学艺术获得大幅度提升的,请戳下面的图片——


(点击上图,可查看1-6年级语文秋季教材备课营)


加入这个课程,你将会和丁素芬(一年级)、史春妍(二年级)、干国祥(三、五年级)、李祖文(四年级)、李竹平(六年级)等名师一起备下学期的课。


整个学期,全部课,10多次现场直播,名师将和你一起生成高质量的教案和PPT。心动了不?


来,戳这里!点击相关文章细读——



对了,今天祖庆说头条,专门介绍四年级和六年级备课,可以点开头条阅读了解更多信息哦。



—END—
来源 |祖庆说原创   编辑 | susan
主编 | 东篱  终审 | 种豆南山
推广合作 | 木子(微信)lixin13551044584
常年法律顾问 | 浙江铭广律师事务所 王婷● 优秀教师专业成长有这5个需要 张祖庆:教师,要多读与专业无关的书(2021杂书过眼录) 从“匠人”与“学的专家”谈谈教师的专业成长步骤   成为谷里推广员请扫描二维码—进入谷里书生中心推广商品—生成专属海报—长按保存后推广邀请好友(下级推广员)—长按保存发出邀请自动结算,推广无忧
将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茫茫人海中,永不失散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点击“设为星标”(或在右下点个“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