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庆:我的仿课史【成长叙事2】
我的近期写作计划——
我的听课史(已写)
我的仿课史
我的磨课史
我的裸课史
我的说课史
我的评课史
我的辩课史
我的换课史
我的败课史
【我的成长叙事2】
我的仿课史
我“山寨”过很多名师的课,如果把模仿说成“山寨”的话。
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左友仁、李吉林、张化万、杨明明、张伟、贺诚、王崧舟……这些名师的课,都曾被我“山寨”过。有的,还不止一两节。
我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山寨王”。
01
毕业第一年,我在海岛浑浑噩噩度日。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详见《张祖庆讲语文》第一章),让我振作起来。
我忽然变得上进,开始认真上课。除了常常去江老师那里偷听外,最佳学习途径,便是阅读名师课堂实录。
1990年前后,于永正先生的交际作文,在《小学青年教师》(后更名为《小学教学》)上连载,我便在自己班级一篇一篇地模仿。有仿得像的,也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
仿得最成功的是先生的《草》。至今以为,先生的《草》,是古诗教学中的绝品。先生借助简笔画,融释词、解句、背诵于一体的教法,简直妙绝。
先生让学生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思画出来,以及扮演耳背的老奶奶,将“一岁一枯荣”念成“一岁一窟窿”的场景,至今如在眼前。
在自己班上,不过瘾,又到低一个年级的班级上一遍,还是很成功。
虽是克隆教案,但良好的课堂效果,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后来,我又模仿了先生的《月光曲》《惊弓之鸟》等课,都很成功——《惊弓之鸟》一课,还在比较大的场合,作为公开课上的。
那时,互联网尚处于萌芽期,偶尔仿一下名师的课,大家也仿佛觉察不到。于是,心安理得地,把“山寨”当“原创”。且,无端地觉得,自己是块教书的料,将来也许能成为特级教师。
那时,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甚为流行。我找来李吉林老师的课,也试着模仿。但怎么都仿不像。《桂林山水》,美美的课文,美美的文字,可我就是无法创设美好的情境。自己压根儿没走进文字世界,学生也无法被我带进去。
我不死心,继续尝试情境教学法。有篇课文叫《赶羊》,是篇习作例文。讲一个少年怎样通过艰苦的努力,把羊赶进羊圈的事儿。我采用“表演再现情境”的方法来教。
结果,可想而知。一个学生表演羊,我表演赶羊的孩子。整堂课,学生嘻嘻哈哈,课文却没有完整地读一遍。
校长坐在教室后面,全程铁青着脸,一言不发,走了。
02
同样是模仿,为什么有的仿得成功,有的却一败涂地?
我陷入沉思。
认真总结,我发现,原因可能有三:
第一,风格吻合度。于永正老师的课,幽默清新,一派天真。而我,打小就是个顽皮娃,淘气,爱玩。某种意义上说,于老师的课,颇契合我的天性。顺应天性,于是,容易上手。李吉林老师的课,诗意、优美,让人如坐春风。但我这么个大男人,怎么也诗意不起来。性格不合,模仿不成。后来,我也曾模仿王崧舟的风格,也因自己无法诗意,仿了一两节课,便不再刻意去仿。
第二,教案熟悉度。上于老师的课,我是反复熟记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句评价语。我事先是抄过于老师的课堂实录的,于老师在课堂里的每一句话,我都倒背如流。而且,模仿过于老师的多节课,于老师的风格,驾轻就熟,模仿,水到渠成。但李吉林老师的课不同,我没有模仿过,一上来,就模仿难度颇高的《桂林山水》,不失败才怪。更甭说是模仿其理念,创造性地上《赶羊》一课了。情境教育的理论精髓没吃透,却在形式上模仿,不失败,才怪。
第三,生成把握度。名师的课,常常是上过多遍,因此,他们遇到各种情况,都能做得处惊不变,应对得当。做教师不久的我,遇上学情和名师的班级相仿,尚能顺利应对;若学情完全不同,孩生不按“套路”出牌,某个关键问题没处理好,或者生成的机遇错失了,课便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状况。
想至此处,我便释然。
一边,继续选择模仿于永正先生的口语交际课,一边找一些上课比较洒脱的男教师的课——比如贺诚的《草船借箭》,我仿得挺成功。每次上课前,我都努力抄一到两遍课堂实录,再把课堂实录压缩成教学设计,把每一个环节要点,写在书上,把一些画龙点睛的评价语,抄在书上。遇到模仿砸了,便进行“复盘”,琢磨究竟是哪个关键环节出了关键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于是,找机会再上一遍;一遍不行,再上一遍。
上着上着,课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也有了底气主动邀校长来听课。
校长笑了,终于肯让我在乡里上公开课了。
03
后来,我的模仿聚焦到两个人身上。一个是贾志敏,一个是支玉恒。
《贾老师教作文》系列,我大概是在93年前后接触到的。彼时,贾老师教作文的视频,播遍大江南北。我印象最深的,是贾老师的现场点评的功夫。先生能够在一瞬间听出学生习作中的语病,并能在瞬间给出修改建议,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比如,“我拿出一叠厚厚的人民币”一句,先生告诉学生,“人民币”,怎么是“厚厚的”?应该是“我拿出厚厚一叠人民币”。这样几乎忽略不计的语病,先生能在0.5秒钟做出判断,其语感,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于是,找来贾老师的所有教学录像和他的作文课实录,一节一节看,一节一节仿。居然仿得越来越像。有老师评价,我的作文课,有贾志敏老师的风采。
心里窃喜!
2008年12月25日,我在广东参加几家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作文擂台赛”。主办方让我当擂主,我上的是想象作文课《畅想图书馆》,台下,坐着尊敬的于永正先生和其他评委。
课上,我非常注重对学生语病的即兴诊断与现场点评。由于头脑风暴环节到位,孩子们话匣纷纷打开,我在课堂上也有好几处即兴的点评——
这次展示,台下坐着好几个杂志社的主编;我的作文课,也因此走向了全国的舞台。于永正老师很是兴奋,当场夸我的课进步很大,主动提出帮我点评课堂实录。
后来,于老师的点评,连同我的课堂实录,刊登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上,我也成了该期杂志的封面人物。那时,我还不是特级教师,能享此殊荣,真乃喜出望外。
我想,这一切,主要归功于“仿课”之功。
不过,这个时期的仿,我不再是表面追求“形似”,而是努力追寻内涵的“神似”。
我模仿支玉恒先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形似”阶段。我仿过先生的很多课,《曼谷的小像》《再见了亲人》《西门豹》《丰碑》《第一场雪》《太阳》《鸟的天堂》……这些课,我都能仿得惟妙惟肖。
第二阶段,“神似”阶段。我曾经花时间研究支先生课堂上的对话艺术。支先生在课堂上和学生的对话,有着高超的艺术。我曾经归纳了他课堂理答的几大技巧——
“归谬法”——顺着学生的错误回答,归纳出让人啼笑皆非的结果,让学生自己醒悟;
“反诘法”——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反问一句:是吗?让学生自我纠错;
“问题回家法”——让学生记住自己提的问题在哪里,教师在书上记下提问学生的学号,教学时,将问题抛回到学生那里去;
“追根求源法”——打破沙锅问到底,直到把学生错误回答的根源揪出来;
“存疑法”——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当堂存疑,绝不旁逸斜出。
……
每一种方法,都能找到相应的课例来印证。
后来,我不再亦步亦趋模仿先生的课,而是从整体上学习先生的教学风格。先生在课堂上的举重若轻、纵横捭阖,慢慢地移植到我的教学中来。我的有些课,也逐渐得到了全国各地老师的喜爱。
第三阶段,我开始研究先生们(支老师、于老师等)的学生观、教学观。“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教学,既要研究技法之“器”,更要研究技法背后的“道”——语文教学的规律、儿童成长的规律。
慢慢地,“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儿童的语文”等理念,植入了我的内心。我一次次地提醒自己,语文,姓“语”;语文,姓“小”;语文,是“儿童”的语文。
在几位先生一次次耳提面命下,在一节又一节课的打磨中,我逐渐明白:语文,要教得“简约而丰满”。于是,有了《抵达简约而丰满的境界》一文。此文中,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提出了我的语文主张。“简而丰”,成了我教学风格的自我追寻。【简而丰: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上) 简而丰: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下) 】
04
布封说“风格即人”。教学风格,最后即是教师人格的缩影。“风含于神,骨备于神,骨备于气,知神气则风骨在其中”(清·李重华)。一个教师最终风格的形成,必定是因其独特的人格。
我尊敬的张光璎先生常常告诫我,人品大于学问,要想上好课,先要做好人。做人没学好,课格高不到哪里去。
从这个意义上说,模仿名师上课,最终真正要模仿学习的,是名师的人格。到了后期——慢慢地,我也上了不少公开课,我不再刻意学习任何一个人的一招一式,而是把功夫花在向各位前辈、同辈名师乃至草根明师的人格上。(其实,一直以来,我不只学名师的教学艺术,草根教师的很多家常课中的绝招,鲜活实用,充满生命活力。我常常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
深深地知道,我这个人,率性、粗放,不拘小节。我无法上出很细腻、很诗意的课,但我可以放大我性情当中的“粗放”的一面。这种“粗放”,被王崧舟先生提炼为“豪放”,他在《印象祖庆》一文中这样勉励我——
我深知,我一辈子都无法成为“小语界的豪士”——这是崧舟先生对我的勉励,也是我在向诸位前辈名师和同道朋友学习过程中,对自己专业生命的自我确认。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活到老,学到老,慢慢地,仿的,不再是课,而是人。
把人做好,课也许慢慢变得更好。
仿其形——悟其神——学其格,这便是我的仿课三部曲。
以下为首篇点赞最高的互动留言,请“皮皮老师”请进入“萝B00K”,选一本喜欢的书,并将姓名、地址、电话、所选的书留在此帖。书店将给您寄书!
选书地址:“萝BOOK”
读写互动——
读了我今天的文字,你有哪些想法,欢迎把你的想法留在此帖评论区。
你可以谈谈,你曾经成功模仿哪些课?哪些课,怎么也仿不像?
你也可以谈谈,最希望我接下来写哪一篇?
以下,是我的近期写作计划——
我的听课史(已写)
我的仿课史(已写)
我的磨课史
我的裸课史
我的说课史
我的评课史
我的辩课史
我的换课史
我的败课史
你最希望我先写哪一篇?请在留言栏留言。呼声最高的,便是我近期最先写的那一篇,敬请期待哦!
对了,你还可以邀请你的朋友来点赞你的留言。24小时内,留言最高的那位,将会获得我的一本签名赠书(下一篇文章中公布赠书名单)。
若有机会获得赠书,请到“萝book”网上书店,任选一本,我请书店工作人员给您寄赠!
相关链接:张祖庆:我的听课史(成长叙事系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