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坦沙更新改造驶上快车道!坦尾村拆迁补偿方案将出炉,如意大桥争取上半年动工
打造国际一流生态健康岛
近两年,大坦沙整岛更新改造项目驶上快车道,成为荔湾推动19个旧村全面改造的加速器。
珠江前航道,大坦沙岛似一颗菱形钻石横卧江面。珠江干流从佛山而来,在大坦沙岛南尖与流溪河、石井河水系合流,涌进白鹅潭,形成狭义上流经市区的“珠江”、广州人的母亲河。
一座岛便是一个街道,荔湾区桥中街道辖区是全区22条街道里最为简洁的一个:边界是四面珠江水,8.7公里江岸线,沿江资源得天独厚,珠江大桥横跨其上;全岛面积约3.55平方公里,二沙岛的两倍大,广州市中心城区珠江航道第一大岛。
作为广州市首个打破权属界线、探索连片集约改造的试点项目,近两年,大坦沙整岛更新改造项目驶上快车道,成为荔湾推动19个旧村全面改造的加速器:两个月推动河沙村拆迁安置补偿方案的整体表决通过率突破90%大关,两个月整村私补协议实际签约率超过80%,创造出荔湾旧村改造的大坦沙速度。
荔湾区桥中街道负责人表示,街道将以大坦沙岛城市更新改造为切入点,延续城市现有脉络,完成“一心、一轴、一环、两核、十景”建设布局,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生态岛、健康岛,打造城市更新改造新典范,争当荔湾“十四五”规划大发展的突击手、排头兵。
找突破
城市更新是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
“城市更新改造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既关系到城市面貌的提升、生活环境的改善,更关系到区域发展模式的提质。”在大坦沙更新改造展示中心,看着颇具未来感的整岛改造沙盘,荔湾区桥中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晖如是说。
大坦沙整岛改造沙盘效果
曾经,与江心岛的秀丽景观格格不入的是,大坦沙滞后的城建面貌、人居环境以及产业形态。岛内除了早期开发的住宅小区,以城中村和旧厂房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城中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产业走向低端。
鞋类加工小作坊、批发市场、流动人口……超过7万的居民生活在密密麻麻的城中村握手楼中,社会管理难度大,公建配套设施负载力不足,面貌亟待改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归于一个突破口,即推动城中村更新改造。
2009年底,荔湾启动大坦沙岛更新改造计划,全岛规划面积239.31公顷,包括河沙、西郊、坦尾三个城中村的集体土地及19宗国有用地。
2012年10月,广州市政府批准大坦沙岛更新改造方案,同意以荔湾区政府作为责任主体、经济联社作为改造主体,采取整岛统一规划、统一土地整理储备、统一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统一城市管理的模式实施改造。荔湾区负责组织岛内3个城中村,按照市“三旧”改造政策要求履行相关集体表决程序,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定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并经90%以上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表决通过后,方可启动实施改造规划。
但实际上,由于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不一致、涉及二级水源保护区以及城市更新改造政策调整等原因,相关工作无法实质推动。一直到2016年完成三规划合一、二级水源保护区调整以及广州市出台1+3政策后,全岛改造的工作才得以实质启动。
促更新
争取年底前达成坦尾村私补签约率90%以上
近年来,大坦沙更新改造一直得到荔湾区高度重视和着力推进。大坦沙岛作为白鹅潭30平方公里沿江总部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加快推动岛内城中村改造进程,促使项目早日落地,对广州市集约沿江产业用地、引入高端技术资源,进而提升综合城市功能对珠江西岸“六市一区”的辐射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去年3月29日,为加快大坦沙岛改造进程,荔湾区委区政府召开大坦沙岛更新改造再动员大会,荔湾区委陈小华书记提出的“以情动人、以利感人、以治促进、以勤促成”十六字方针,被比喻为“水沸前的那把火”,此后,入户表决、项目建设、环境整治等工作快速推进。5月7日,河沙村拆迁安置补偿方案整体表决通过率突破90%大关,宣告河沙村改造走上快车道。
“以党建引领大坦沙更新改造,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关键的一环。”陈晖介绍,区各职能部门、街道和经济联社组织党员干部成立6个攻坚小组,对所有村民逐一进行了上门走访,耐心解释政策,听取意见建议。党员既是推动表决的加速器,也是联社与改造企业之间的润滑剂。
“在各方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例会上,我们收集村民反映的问题,列出清单,逐项解决。”陈晖表示,村民最关切的是补偿标准,这与切身利益相关,如果看不到政府为他们改善生活条件、提升集体经济的决心,是无法交付信任、进行签约的。
河沙村拆卸现场(资料图)
据了解,目前,河沙村首期复建安置房AL0201024地块已开始进行基坑施工前期准备工作,1988套安置房建设正有序进行。河沙联社村民签约率现已达90.5%,非村民签约率达67.7%,村、居民房屋累计移交697间,累计拆卸面积21.7万平方米(含先期拆除AL0201024、AL0201029地块共约16万平方米)。
接下来,街道将加快工作进度,力争在2021年5月前完成对河沙村剩余74户的签约工作,达到私补签约率100%,全面完成河沙村私补签约工作。
坦尾村的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将在4月前出炉,表决也即将开始:预计今年4月30日前完成坦尾联社村属物业接收和拆迁事宜及《合作协议三》的签订工作,确保完成大坦沙环岛碧道、环岛路坦尾段的征拆工作;6月底前完成制订《私补方案》,并提交社员代表大会表决;12月底前完成村民私补签约率90%以上。
破瓶颈
如意大桥东桥争取上半年动工
“河沙(的改造)这么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岛上的建设没有停过,包括道路、景观、重点项目的建设,不断地在投入。”陈晖告诉记者,让他感受最明显的就是岛上面貌的变化,1.2公里环岛绿带示范段、8万平方米景观提升片区的完工,大大提升了村民对改造的信心。
环岛绿带示范段
8万平方米景观提升片区
路面交通是制约大坦沙发展的最大瓶颈。常年以来,大坦沙只有珠江大桥一座桥,日益无法满足人口的增加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去年底,广佛大桥(一期)开建,打破了大坦沙对外一条道的局面。今年,大坦沙岛南侧将分别规划建设如意大桥东、西桥。
广佛大桥系统工程(一期)效果展示图
3月18日,好消息传来,如意大桥东桥勘察设计招标。如意大桥东桥西接桥中南路,起于规划五路,东接如意坊路,止于黄沙大道,设计速度为40km/h,主桥双向6车道。如意大桥东西桥是珠江大桥的解压桥,建成后大坦沙岛与西关老城区、芳村片区的连通将被强化。“正在做征拆工作,争取上半年能动工。”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东)
坐落在大坦沙桥中路的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东)今年6月底即将竣工。据估算,按呼吸中心5000-6000人次的日接诊量,岛上将每天起码增加1000辆车的涌入,在新的出入通道尚未建起来前,将给岛上带来不小的交通压力。
“停车位是充足的,但入岛和岛内的道路网络还需优化,同时一定要加快推动新通道的建设。”陈晖表示,大坦沙定位国际生态健康岛,整岛容积率不高,人口密度不大,而且道路配套都是统一筹划、先行建设的,只要出入通道增加,他有信心大坦沙不会变成“围城”。
大坦沙中轴线示范段项目效果图
在3月20日荔湾区今年重点项目集中动工仪式上,大坦沙再次成为焦点。不久的将来,大坦沙的面貌将从点、线的变化,扩大到全面的提升。
◆ 其中,大坦沙岛规划市政道路(一期)工程项目,服务于即将竣工的呼吸中心,项目总投资约2.20亿元,计划6月20日前交付呼吸中心周边全部道路,2023年6月全部完工,进一步完善大坦沙岛交通内网;
◆ 大坦沙岛输电线路迁改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13.78亿元,拟新建7.4千米长电力隧道线网,对加快推进大坦沙整岛建设、优化整岛景观具有重要意义;
◆ 大坦沙中轴线示范段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示范段长约750米,面积约5.4万平方米,将以沙坦涌的生态为基底,打造成为中轴线示范段;
◆ 西郊河沙环岛景观带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充分利用“珠江”“岛屿”“滨水”自然条件优势,形成环岛碧道景观带。
大坦沙岛输电线路迁改工程项目
西郊河沙环岛景观带项目
谋转型
人口产业置换 街道管理服务能力也要转变
当下,大坦沙正处于变动期,征拆、建设齐头并进,岛上的人口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根据荔湾区2020年相关户政数据,桥中街道的外来人口流出率在22条街道中排第一,为-23.07%。很明显,这是由城中村改造带来的。陈晖坦言,昔日城中村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给基层管理服务尤其是治安带来巨大压力。而随着改造的推进,2020年桥中辖区实现了刑事、治安警情双下降,社会治安持续向好,人民群众的满意率不断上升。
在人口置换的过程,基层治理的模式发生改变,街道要做好从昔日城中村管理服务转向大型社区、人才管理服务的准备。同时,因仍身处征拆过程中,街道仍要化解不少问题和矛盾。
桥中街道坚持问题导向,加大“你呼我应,三级联动”诉求解决力度,去年共接收“你呼我应,三级联动”平台、12345政务热线交办案件1707宗,处理案件(含2019年12月接收数据)1760宗,针对群众诉求,通过“六乱”治理、环保治理等,及时解决了工地夜间施工、扬尘、噪音污染,乱摆卖、占道经营等投诉问题。另一方面,街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在辖内营造廉洁文化和家风建设的浓厚氛围,在硬环境改善的同时提升人文软环境。
人口在变,产业布局也在变。《荔湾区大坦沙国际健康生态岛产业规划》提出,大坦沙岛产业定位为医、疗、研、养、游全产业链的高端健康生态岛,到2030年,建立功能完善、无缝衔接、自然和谐的国际高端健康医疗服务基地。围绕服务国际市场和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医疗需求,以中科院院士钟南山领衔的呼吸中心、国际高端医疗服务为核心,带动康复医疗、第三方医学检验与影像、健康管理、培训科研、健康旅游与养老养生以及健康金融等六大产业发展,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国际高端医疗服务中心、岭南特色的医养结合休闲胜地。
河沙村首期复建物业地块
岛上有充足的产业空间围绕这一规划做文章。据介绍,整岛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及商业金融用地的规划总建筑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其中西郊一期改造物业已具备启动条件,商业用地供给充足,是广州中心城区内可依托三甲医院发展的最大载体空间之一,西郊村二期复建物业也正在建设中。
“今后,这些空间载体的招商引资是街道的重点工作,如何才能把企业引进来、留下来?意味着街道前置的工作多了,后面的服务也要加强。”陈晖表示,除了在建项目对街道工作效率的要求,产业的布局调整,也督促着街道在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上不断提高。
【文字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多 通讯员 荔宣】
【图片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廖雪明 荔湾发布往期】
【编辑 黄文浩】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