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谁辛苦为谁忙?
点击上方[李子旸]关注→点击右上角[...]→选择[在看]
《新冠肺炎,给中国医疗正名!》一文贴出去以后,我就意识到,有个内容,文中虽然提及了,但只有一句话。分量太少了。应该格外强调这一点才对,那就是中国医护人员承受的辛苦和劳累。
果然,文章贴出去以后,一些读者在评论中表示了异议和不满。从评论内容看,这些读者应该是一线医护人员。
有人说:
还有人说:
有人一边抱怨一边表示不改初心:
有人表示不同意我的观点:
还有人干脆这样说:
去过中国医院的人都知道,这些读者的抱怨也好,异议也好,完全符合事实。医护人员承受超强劳动,是中国医疗体系能够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
按照“每千人医生数”计算,中国在全世界只能排到第90名,每千人平均不到2名医生,也就是说,中国的医生,平均每人要为五百多同胞服务。
2018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数是83.1亿次,居民平均每年就诊6次,按照全国360万执业医师计算,每名医师平均每年接诊2308次。当然,这只是平均数。大医院的门诊医生,每个工作日接诊几十次,很常见。这种工作强度,相比发达国家或者国内私立医院的医生,要多出几倍十几倍。
虽然中国医疗资源总量庞大、能力超强,但因为人口众多,人均医疗资源仍嫌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医疗体系之所以能够向社会提供相当充分的医疗服务,
这中间的关键,就在于中国医护人员承受的超额工作强度。
如果中国医护人员也像发达国家或者私立医院医生那样一天只看寥寥几个病人,中国民众能获得的医疗服务,必然少很多。中国巨量的医疗资源,就不会转化为超强的医疗能力。
而且,虽然承受着超强的工作强度,中国医护人员的收入却不如发达国家和私立医院的同行。既然如此,医护人员有些怨气,甚至有些牢骚,完全可以理解。
问题在于,作为医护人员,应该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中国医护人员都是体制的吃亏者吗?是被收割的韭菜吗?他们的职业生涯,就是个错误吗?如果能重新来过,千万不应该再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吗?
首先,中国的医院的硬件设施这些年一直在快速改善。很多基层医院,都纷纷翻建新大楼,更新医疗设备。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已经大为改善。收入方面,虽然还不能令人满意,将在中国社会中,医护人员的收入并不算低。许多其他同样工作辛苦的人,收入更低。当然,我认为医生收入高一些是应该的,并且应该更高。
其次,工作劳累辛苦的另一面,是可以快速积累工作经验,个人职业能力的提升会因此更快。这其实是很多公立医院的优秀医生不愿意去私立医院的重要原因。到了私立医院,表面上的货币收入提高了,但个人“真实全部的收入”反而可能减少。对于医生来说,最重要的个人资源就是自身的医疗技术和能力。放弃这种能力的提高,换取高一些的当期收入,未必合算。
虽然存在这些因素,但是,从整体上看,中国医护人员仍然是中国社会中奉献大于收益的人群。这无可置疑。
所以,问题依然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吃亏”?
这两年有一本书在中国图书市场风行一时,书名是《活出生命的意义》。
图片来源:互联网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心理学家。在书中他提出一个重要的观念:对于生活中那些不可改变的挫折和困境,找到它们的意义,非常有助于人们从心理上超越现实的困境。
很多为人父母者,为了孩子的幸福,往往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原因就在于,对他们来说,养育孩子是生命中极富意义的大事。一旦找到这种意义,真是吃苦也甜。所以,虽然也能听到父母们的抱怨,但那其实是幸福的抱怨。看到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所有的辛苦劳累都成为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那么,中国医护人员承受的辛苦和劳累,意义何在?大家这是为谁辛苦为谁忙?
在《新冠肺炎,给中国医疗正名!》一文中,我解释了中国医疗体系最大的特点——人民性。中国的医疗体系,之所以在全世界规模最大、能力最强、服务人口最多,就是因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问题在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所以,只能依靠广大医生护士承担更多辛苦劳累,才能切实做到和落实这种人民性。
有的读者可能会说,够了,你不要唱高调了。唱高调有什么用呢?
这不是唱高调,而是这件事本身就很崇高。
设想一下,我们身处那种重点是为某个阶层提供高级医疗服务的国家。有的中国医生可能会羡慕这些国家医生工作的轻松和高收入。但真正的事实是,在那些国家,你根本就没有机会成为医生。
一个国家,是不是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这可不是高调,这直接关乎我们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和未来。
发达国家的医生,收入高,社会地位也高,但医学院的学费也高,动辄每年数万美元。读个医学学位,学费要十几万美元甚至更多。对那些国家一般的中产家庭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实际上,在这些国家想当医生,关键是得会投胎,要降生在殷富之家才行。
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中国,平民子弟完全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事实上,现在中国各大医院的骨干医生,出身平民甚至贫困家庭,没有任何背景和门路,全凭自己的努力勤奋,一路通过考试,成为医生的,比比皆是。
在医疗领域,中国坚持人民性,也就是坚持普及优先于高端。这个政策取向绝不仅限于医疗,而是整个国家的取向。在教育、司法、社会治安、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中国都在坚持人民性的政策取向。国家的各项资源,优先投向广大人民受益而不是少数权贵受益的方向。
回顾中国国家这么多年来的资源重点投放方向:全国通信网、电力网、高速公路网、高铁网、普惠金融、高校扩招、城市治安监控体系……这些领域的共同点是,最大的受益者是普通人,而不是少数大富大贵之人。
并非没有其他政策选择。实际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具备这种人民性。在那些国家,富人区环境优美治安良好,警察日夜执勤,但贫民窟几乎被国家放弃,任其自生自灭。普通人需要的公路、桥梁、地铁年久失修,为富豪们提供服务的私人飞机发展快速。国家宁可为救助金融业投入成千上万亿美元,也不肯花钱改善全国通信网络。
显然,对我们普通人来说,生活在中国这样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国家,最好不过。而这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包括医疗在内的众多行业、众多领域的无数人共同奋斗努力才得来的。
所以,中国医护人员承受的辛苦劳累,意义重大,在造福别人的同时,也造福了自己。这是一个典型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优秀的社会结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不是空洞的唱高调,相反,这是人类社会最理智、收益最大、最有价值的人生选择。
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这是因为,我们已经从这个人民的国家中得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