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 地盘大、人口多,就是中国最大的成就!(一)
点击上方[李子旸]关注→点击右上角[...]→选择[在看]
文扬在《天下中华——广土巨族与定居文明》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广土巨族”,非常有启发性。这个概念,应该大力介绍和推广。
“广土”指的就是国土广大,也就是地盘大,“巨族”指的是人口众多,并且众多人口被整合到统一的文化和政治体之中,成为一个实质意义上的整体。
图片来源:互联网
想一想就会意识到,全世界至今为止,真正做到“广土巨族”的,就只有我们中国一个国家。这既是中国历史的特殊性,也是解释中国现实的关键因素。
有人可能会说,你也太能自吹自擂了。世界上的大国,明明有很多。印度人口很快就要超过中国了。俄国、加拿大、美国、巴西,都是国土广阔的大国。
有人可能会说,你也太能自吹自擂了。世界上的大国明明有好几个。印度人口很快就要超过中国了。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都是国土广阔、人口众多。怎么能说就只有中国一国是“广土巨族”呢?
印度的人口虽然多,但他们连语言都没统一,宗教、文化、经济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人口虽多,并不成为一个“族”。
美国、加拿大、巴西都是移民建立的国家。那些地方的原住民都被消灭或者数量大大减少。这些移民建立的国家,历史都不长,顶多只有几百年。今后到底会怎样,能不能保持目前的国土,不分裂不解体,都很难说。再说,他们的人口也不算多。
俄罗斯的历史比移民国家长,但实际上俄罗斯的大部分领土是最近三四百年得到的,远远谈不上稳固。俄罗斯对西伯利亚的探险和占据,是近代以来地理大发现的一部分。俄国人的这些领土,和欧洲人在美洲占据的土地,性质差不多,都是殖民扩张的结果。他们并不是那里的原住民。
只有中国人,从文明诞生初期开始,就居住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世代繁衍生息。中国是真正意义上的原住民国家。真正能和中国在“原住文明”这一点上相提并论的,只有欧洲。但中欧这一比较啊,广土巨族这个概念就更加清晰了。
1618年到1648年,在欧洲中心,主要是今天的德国、奥地利等地方,打了一场惨烈持久的战争,那就是“三十年战争”。“三十年战争”基本上就是天主教和新教两大势力的对决。打来打去,谁也没打赢谁,各方只好坐下来谈判,最终签了一个和约。谈判的地点是在威斯特伐利亚,签订的和约也就被称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图片来源:互联网
这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名气很大,研究国际政治、外交的人都知道,并且评价很高。我们中国研究国际关系、国际法的人,也认为欧洲人的这个和约很重要,奠定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
其实,这只是从欧洲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在于,如果仅仅从欧洲人的角度看,结论很可能是片面的。如果换成从中国人的角度,结合中国的历史去看,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及其体系,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从中国人的角度去看,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就是一次认输,是可悲的大失败。认输是指,欧洲人从此放弃了古罗马以来统一欧洲的愿望。大失败是指,从那以后,欧洲各国就走上了彼此分立、争斗不休的历史,一直到20世纪爆发了一战二战这样的惨烈的世界大战。
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谈判中,主要的反对者就是教皇。后来写历史的人都把教皇写成反面角色,是历史发展的阻碍者和捣乱者,其实,当时教皇之所以竭力阻挠破坏这个和约,就是因为教皇心中有“欧洲统一”的梦想和渴望。
罗马帝国在欧洲包括地中海实现了统一。后来帝国被蛮族毁灭,欧洲成了碎片,但欧洲恢复统一的梦想还在,主要表现就是教廷领导的统一的基督教世界。
后来在主要是中欧成立的神圣罗马帝国,也被称为第二帝国(纳粹德国自称第三帝国),虽然实际上没多大统治力,但维系了表面上的欧洲统一。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就是踩着第二帝国而成的。和约签订以后,神圣罗马帝国虽然还延续了一段时间,但已名存实亡。欧洲各国的分立,成了法定实施。欧洲统一,算是没指望了。
教皇对此当然很不甘心,希望继续维持基督教世界的政治统一,因此,教皇才极力阻挠破坏和约的签订。当然,教皇失败了。各国根本不理睬教皇的这一套,坚持签订了和约。
如果用我们中国的历史去比附,就好像,春秋战国时期,没能出现秦国和秦始皇这样的统一者,而是各国征战不休,但谁也打不服谁,最好只好大家坐下来,签订一个彼此承认平等的和约,并确定了种种外交准则和礼仪。
按照我们中国大一统的愿望,如果出现这种结果,那就是乱世延续,天下未定。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也就是说,欧洲人这个被后世高度赞扬的和约,实际上是他们放弃了欧洲的统一。欧洲从此分成了大大小小的碎片。欧洲人再次为统一而努力,要等到二战后建立欧盟了——不过这努力到现在也没看出多大成功的希望。
有人可能会说了,你中国统一大国有什么可嘚瑟的呢?人家欧洲虽然放弃了统一,但就是因为各国竞争,所以从那以后就开始了工业革命、科学进步等很多好事,然后繁荣富强。分成碎片有什么不好的呢?
如果是在1980年代乃至1990年代,你这样反问,还真就把我问住了,不,是噎住了。我完全无话可说,可到了今天,就有话可说了。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了。实际上,今天的世界上,地盘大人口多是大国、强国的入场券。地盘大人口多,不一定就是大国强国,但如果连这条件都没有,大国强国是彻底没戏的。
中美两国现在是世界上“唯二”的两个超级大国。欧洲那些“列强”,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啊,从单个国家的对比上,已经完全不可能赶上或者接近中美这样的大国。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有望和中美平起平坐。但欧洲什么时候能真正联合起来呢?
看来,欧洲人在1648年逃避的功课,终究逃避不了,到今天还得去做。欧洲人要想在世界上还有地位,还有发言权,就得补上政治统一这一课。
“广土巨族”这个概念,厉害就厉害在,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在原来的视角下,从1648年到今天,看欧洲,看到的是越来越快的发展,看中国,看到的是停滞不前,直至远远落后。
在广土巨族的视角下,看到的却是,欧洲人遭遇重大挫折,广土巨族彻底没戏了,成了一地碎片。中国人却在自古以来的大路上继续前进,基础越来越稳固,成就越来越伟大。
这其中的要点在于,广土巨族,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几十上百代人持续努力的结果。这个努力是如此之艰难,很少有国家能坚持下来。欧洲人就中途而废。全世界只有中国人坚持了下来,实现了“广土巨族”。
从这个视角回望中国历史,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中国人在周朝时形成了“天下”的观念。秦帝国把天下观念落实为实实在在的统一大帝国。秦朝实际控制的领土面积已经300万平方公里左右,人口几千万。这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已经是“广土巨族”了。
俗见认为中国历史在秦建立以后就不再发展,一直停滞到近现代。其实,从秦开始的各个朝代都一次次在夯实“广土巨族”。从汉武帝的中央集权,到经受住魏晋南北朝的巨大考验——同时期蛮族在欧洲的进攻,就彻底毁灭了罗马帝国,而中国却挺过了艰难岁月。
随后建立的隋唐,不但在领土面积上有了扩大,还出现了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一系列重要的制度建设。大运河的修建成功,更是让中国南北紧密地联结为一个整体。
宋朝时又出现一次游牧民族大举南下。但最终的结果是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元帝国。到了明清两朝,政治制度的发展更加成熟,困扰此前各朝的种种问题:藩王问题、外戚问题、周边少数民族问题等等,都有了解决方案。
“巨族”方面,中国历史上,除了汉族自身人口的繁衍增长以外,还至少有过八次大的民族融合,分别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女真、蒙古和满洲。当然,这些融合伴随着痛苦而长期的冲突,但最终结果都是汉族人口的增长和疆土的扩大,也就是广土巨族的规模越来越大。
最早使用“中华民族”这个词汇的人是梁启超。梁启超说过一句让人拍案叫绝的话:
——有一件大事,是我们五千年来祖宗的继续努力,从没有间断过的。是件什么事呢?我起他一个名,叫做“中华民族之扩大”。
梁启超这句话道破了一个以往被人忽视的历史大势,那就是,中国这五千年文明史,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几千上万年的文明史,那就是:一个黄河流域的小部落联盟,历经风风雨雨、血泪辛劳,最终成长为几乎占据整个东亚大陆的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伟大国家。
中国这几十年来的高速发展进一步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国家保持“广土巨族”的状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的落后,一定是暂时的。那些都是“术”,是重要性次一级的问题。
最重要的问题,也就是“道”,是怎样拓展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把数量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地域的人们整合起来,让人们之间的协作关系越来越顺畅,越来越高效。“广土巨族”就是这方面成就的表现。换句话说,能做到地盘大,人口多,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成就。
只要能做到这个成就,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等就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之事。实际上,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在文化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上,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都遥遥领先。只是近代一百多年暂时落后,但只要完成了内部调整,随后就是迅速赶上和超越。事实上,当代中国并没有创造出新的奇迹,只是历史回归常态而已。
接下来,我们将从“广土巨族”的视角,进一步深入分析理解中国历史,尤其是分析那些往往被认为是中国缺陷和弱点的一些历史特征。
----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