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官禁而民通——说说明清的“闭关锁国”2

李子旸 李子旸 2024-01-04
戳上方蓝字[李子旸]关注公众号,不错过精彩文章~


上一篇文章讲到,明清时期,中国对外实际上有大量而活跃的贸易和交往。这足以证明,所谓“闭关锁国”、与世隔离等等,并不是历史的真实样子。可是,明清两朝,确实有严厉的海禁政策;大航海时代,西方人在海洋上的探索和扩张,比中国人好得多。这又怎么解释呢?

能意识到这个问题,你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就已经开始深化了,从简单的感叹“闭关锁国”深入了一层。

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

答案是:明清两朝,在对外开放方面,中国的官方政策和民间现实,有很大区别,甚至完全是两码事。

在官方层面,明清两朝政府实行的确实是“闭关锁国”和“垄断外贸”等封闭型、保守型政策。明清两朝的政府,对向外扩展、中外交流,没有多大兴趣,甚至百般阻拦、横加禁止。

但是,政府的禁令并没能真正落实。明清两朝的民间,并没有因此对外停止往来,而是来来往往很热闹,所以才有了上一篇文章列举的大量中外贸易和交往。当然,因为政府的禁令,民间的海外贸易和交往基本上都是走私、非法、通过中间商等等形式。但无论形式是什么,中外之间的巨量贸易和来往,确实存在。

由于这种“官民两码事”,明清两朝的对外贸易,呈现出一种现在人可能很难理解的奇特格局:表面上的“闭关锁国”和实际上的巨量贸易,同时存在。于是,认为就是“闭关锁国”的,和否认“闭关锁国”的,都能找到相应的证据和理由。想要深入、准确地理解这段历史,需要换个视角。

这就是第二层认识比第一层认识深刻的地方。


在第一层认识中,国家只有“闭关锁国”或者“对外开放”这两种状态,要么是这个,要么是那个,二者必居其一。可明清两朝的真实历史,却是复杂的“二元同体”,又开放又封闭,一边开放一边封闭,从这边看是开放,从那边看却是封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之所以觉得不可理解,原因就在于“二者必居其一”的视角。换个视角,其实没什么不可理解的。

自由市场意识形态推崇的理想状态是“小政府、大社会”“政府不干预经济”“民间经济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由发展”。

有一个例子被广泛传扬。路易十四时,法国政府问企业家,他们需要政府的什么帮助。法国企业家干脆利落地答道:别管我们!看,政府对企业的最大“帮助”,就是不帮助,就是让企业尽可能自由。

从这个角度,对照一下明清两朝的经济史,你会意识到,那时的中国政府,其实就是“不管”,任由民间企业自由发展。中外贸易因此成果斐然,规模庞大。“自由市场经济”在推动经济发展上,确实力量巨大。

肯定有人会说,你这不是胡扯么。明清政府哪里是不管,他们分明是迫害企业家嘛。中国哪有什么自由民间企业,还不都是官老爷说了算。

确实,明清两朝都有海禁政策,一度还很严格,对违反者的打击,也很严厉乃至残酷。但这方面的政策,持续的时间都不长。原因很简单,朝廷没那么多钱长期坚持海禁。

明清朝廷实行海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国防安全,防止海盗或者割据势力袭扰大陆,类似于战时的“坚壁清野”。只要海岸国防安全不再是燃眉之急,海禁等等必然松弛,乃至形同虚设。毕竟,中国海岸线那么长,严格执行海禁,成本很大。朝廷可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明清两朝六百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朝廷对走私、海外贸易、海外扩张的态度是漠不关心、与我无关、爱咋咋地,别给我添乱就行。于是,虽然主观上,明清朝廷不懂“自由市场经济学”,但现实中,他们的政策却是地地道道的“自由放任”和“不干预”。


这么说,并不是强词夺理,或者巧言争辩,而是事实确实如此,只不过此前被人严重忽视而已。实际上,如果放下偏见和成见,从历史事实本身分析,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到明清时期,历史的大部分时间段,经济体制可以说就是“自由放任”。

更出乎你意料的是,中国古代的经济体制不但是“自由放任”,而且,欧洲的“自由放任”正是从中国学去的。看到传教士翻译过去的中国儒家经典,欧洲人才知道,世间居然有这种“不管”的治国方式。用儒家的术语来说就是“不与民争利”。

西方自由市场经济学的理论鼻祖,是法国重农学派。亚当斯密深受重农学派的影响。重农学派的主将名叫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魁奈的思想,则深受传教士翻译过去的中国儒学经典的启发。魁奈被当时人称为“欧洲的孔子”。


“重农学派”这个词的翻译得不好,让人以为他们的主张是重视农业。其实,重农学派的法语原词是Physiocratie,词根是希腊文的“自然”。重农学派准确的翻译应该是“自然秩序学派”。

重农学派和后来的重商学派是理论上的对立面。重商学派主张政府干预经济,而重农学派理论则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重农学派大声疾呼自由放任,针对的正是欧洲种种的封建桎梏。

按照17、18世纪的标准,中国比欧洲富庶得多。一个庞大、富庶国家的经济政策,当然是模范和样板,值得效仿。

很多人认为,西方人热爱自由,所以高呼自由。中国人不懂自由,所以从来不提自由,古代甚至都没有“自由”这个词。其实,对此的正确理解是:缺什么才要什么。欧洲人长期没有自由,生活在封建领主和教会的重重压制之下,痛苦难受,所以才渴求自由。而中国人很早就有了自由,以至于根本不拿这当回事,视若无物,更不会为此大喊大叫。谁会天天大喊“我要空气、我要太阳”呢?


看,切换了视角,原来不可理解的“又开放又封闭”,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明清两朝,官方“闭关锁国”,但实际上并没有严格坚持——也不可能严格坚持,没有动力也没有那么多钱。这在客观上就成了“不管”,也就是经济上的自由放任。自由放任之下,中外贸易果然有了大发展。巨量的物资销往海外,巨量的白银流入中国。中外贸易,购销两旺。

有人可能会说,不对,不对。你这说法,还是有什么地方说不通。我听着别扭。

我很理解这种别扭。这种别扭的原因在于:如果我上面的说法是正确的,那近代中国应该成为像英国那样的海洋大国强国,而不会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人轻松击败,几乎没有招架还手之力。

以往,把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以及随后的百年屈辱,归因于此前的“闭关锁国”“与世隔绝”。现在我却说,历史事实并不是闭关锁国,而是自由放任,是中外贸易很活跃。那么,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是怎么回事?

解释这个问题,就要更深一层思考。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所说,关于“闭关锁国”这个话题,有好几个层次,是要层层深入的。

而且,我估计吧,每一层你都没想到,都出乎你的意料。

接着往下看吧。


文中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本文系原创作品,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其它公众号转载及商业合作请后台联系,谢谢。

明清的“闭关锁国”到底是怎么回事1

“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太平天国的真相8

为什么要反对偶像崇拜——太平天国的真相7

“大传统”和“小传统”——太平天国的真相6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太平天国的真相5
全球大潮的组成部分——太平天国的真相4
中国的宗教战争——太平天国的真相3
“拜上帝教”是基督教吗?——太平天国的真相2
太平天国真相
中国成功扶贫的秘诀
香港社会制度的落后性(全文)
美国是军事强国吗?(全文)

长按二维码关注“李子旸”
看更多精彩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