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资讯|《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23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人大转载 人文 Author 人大书报资料中心

摘要




纪事本末体源流新论(点击即可查看全文)张赟冰
【摘 要】关于纪事本末体的渊源,历来聚讼纷纭,然既有诸说,实皆未得要领。宋人异口同声,将《通鉴纪事本末》称作类书,足证其编纂手法主要借鉴类书,某种意义上,可谓纪事本末体源出类书。盖自隋唐以降,类书的范围不断扩展,编纂手法日益丰富。宋人读书治学,应付科考,普遍借助类书之法。在此历史背景下,袁枢欲改编《资治通鉴》,使之易读,便自然而然地取法类书,同时又稍变分类标准。创造性地将同属一个事件的诸条归并为一类,使一事即为类书之一类,一类即如著述之一篇,从而无意间开创了纪事本末体。宋代以降,因各种复杂情由,纪事本末类著作在官私目录中从散入诸类到独立成类,纪事本末体逐渐被视作一种基本的史体,其源出类书的历史事实,因而幽隐难识。回顾、反思既往的研究理路,提醒我们在学术史的讨论中,须时时注意回归具体的历史情境,落实具体的历史联系。【关 键 词】纪事本末体;袁枢;《通鉴纪事本末》;类书【作者简介】张赟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为研究方向:明代史学史、书籍史。

【原文出处】《文献》(京),2023.2.111~123






本土化、科学化和方法热: 民国时期史学理论研究的基本趋向(点击即可查看全文)左玉河【摘 要】民国时期的史学理论研究,经历了从输入、移植、介绍西方史学理论到逐渐领悟而尝试建构中国本土化史学理论的过程。它主要是沿着两条路径推进的:一是以西方史学理论著作为蓝本,接受并综合西方近代史学理论而创建中国本土的史学理论;二是用西方史学理论的基本理念来关照中国史学传统,发掘中国传统史学中适合近代西方史学理论的因素,进而构建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史学理论体系。民国史学理论研究,深受西方近代实证主义史学思潮影响,以科学化作为史学理论建构的主要目标,努力建构实证主义的科学化史学。科学化的史学研究,重视历史考证和史实求真,致力于历史学的科学化并强调科学方法,将研究重心集中于科学方法论,出现了史学研究的“方法热”。这种“方法热”趋向,既体现为自觉借鉴并运用自然科学方法及社会科学方法,更体现为集中探究狭义的史料学方法,即研究实用性的史料考证方法。因此,本土化、科学化和方法热,构成民国时期史学理论研究的基本趋向。【关 键 词】民国时期;史学理论;本土化;科学化;方法热【作者简介】左玉河,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北京 100101)。

【原文出处】《史学史研究》(京),2023.1.46~5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发展史研究”(项目编号:21AZS001)阶段性成果。






考证与阐释:江户时期《左传》研究的新视域——以龟井昭阳《左传缵考》为中心毛振华【摘 要】《左传》的日本传播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篇章。江户时期,《左传》研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汉宋之争中滋养着日本人的精神世界。龟井昭阳对“周孔之教”推崇备至,其《左传缵考》把《左传》尊为孔门遗典,而对《公羊传》《穀梁传》《孟子》《荀子》却采取不同程度的批判态度。昭阳批判性继承杜预注,善于引用与《左传》同时期的古文、古注,并博采众说加以考辨,同时注重贯通《左传》全书、探寻总结行文规律进行注释,不仅追求详尽,而且还着意于精细的考辨阐释和“文例”“义例”等的分析,突破了徂徕学派“以识古文辞为先”的局限,把形成于宽政年间的考据学进一步发扬光大。以南冥、昭阳为代表的龟井派是江户时期反对朱子学最强劲的一支力量,昭阳在继承乾嘉学派谨严考据之风的同时,又注重义理之辨,表现出了鲜明的阐释学观点及一定的经世致用思想,代表了江户《左传》学的日渐成熟与日本汉学的基本成型,进一步促进了日本文化对《左传》的研究、继承与传播。【关 键 词】江户汉学;龟井昭阳;《左传》;考据学;阐释【作者简介】毛振华,浙江外国语学院中文系(杭州 310023)。

【原文出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京),2023.2.69~7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日本《左传》学史”(17BZW081)。



“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脉络的早期思考——费孝通与顾颉刚的人生交谊及学术论争徐义强【摘 要】顾颉刚与费孝通是中国历史学界、人类学界两座学术高峰,但关于二人之间关系,惜乎一直没有引起学界关注。笔者以20世纪30、40年代“中华民族是一个”学术论争入手,基于《顾颉刚日记》对论争前后顾颉刚与费孝通交往的记载,考察二人关系,试图以“人生史”的视角重建顾颉刚与费孝通生活世界之关系脉络。通过梳理《顾颉刚日记》中有关费孝通与顾颉刚私下交往的记载,最大限度地靠近历史现场,还原彼时学术论争的本来面目。面临民族危难,顾颉刚深感急需凝聚国民精神以共赴国难,时势驱使他完成了“一个中华民族”的概念建构,这体现了一个历史学家的本土家国情怀。面对复杂时势,费孝通也选择以国家情怀为上。此次论争很可能是二人默契配合的结果,也即一种基于国家大义的“善意的共谋”,堪为构建“中华民族”观念的早期思考之一,不但可以从中窥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最初的身影,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关 键 词】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是一个”;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顾颉刚;费孝通【作者简介】徐义强,云南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人类学历史与文化(云南 昆明 650504)。

【原文出处】《社会科学战线》(长春),2023.4.219~22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NZ036)。



民国时期姚从吾的史学理论探索(点击即可查看全文)张德明【摘 要】姚从吾曾留学德国,深受德国史学方法影响,在史学理论方面也有深入思考。他在《历史研究法》讲义中,对历史学的性质、作用、研究方法及中国历史学存在的问题等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历史资料观上,他重视史源学及史料的鉴别、考证与研究,强调对史料的批评与会通,特别重视对一手史料的使用,并在抗战时期注重搜集抗日史料。他还从历史地理学、文化因素等方面对历史进行多维阐释,并向国内大力介绍了德国等欧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动态。姚从吾充分借鉴了西方史学理论方法,并吸收中国传统史学优点,对民国时期史学理论探索作出了一定贡献。【关 键 词】姚从吾;史学理论;《历史研究法》;历史资料观【作者简介】张德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文化史(北京 100101)。

【原文出处】《史学史研究》(京),2023.1.62~69






爱德华·汤普森阶级史观的多维阐释梁民愫 范莉莉【摘 要】在英国新左派史学界内部,学者们普遍关注爱德华·汤普森阶级经验叙事方式,将阶级研究中的文化与结构因素结合起来,探讨汤普森阶级史观在文化转向和新左派史学转向中的学术价值与政治意义。国际新文化史学界重点分析汤普森阶级话语运作机制、阶级经验方式及其主体性关联表征,强调在大众政治行动中的阶级经验形式与阶级意识差异,揭示政治、地域、性别以及不同社群文化对英国工人阶级形成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从批判阶级话语分析学派出发,坚持对汤普森阶级史观进行历史唯物主义重建。在国际史学回归“宏大问题”叙事的当下情境中,全球劳工史学界亦参与到对汤普森阶级史观的阐释之中,学者们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史研究,彰显英国马克思主义范式的全球史学意义。【关 键 词】爱德华·汤普森;新左派;阶级史观;文化转向;全球劳工史;马克思主义史学范式【作者简介】梁民愫,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范莉莉,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234)。

【原文出处】《史学月刊》(开封),2023.4.101~11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二战后全球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文献的整理与研究”(22&ZD250)。



2022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点击即可查看全文)夏春涛【作者简介】夏春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101)。【原文出处】《史学理论研究》(京),2023.2.32~47【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021年度重大招标项目“历 史虚无主义思潮解析和批判”(项目批准号:LSYZD21002)的阶段性成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近现代史研究动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