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鉴微百草担千钧 矢志兴药泽后学 |纪念徐国钧院士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预告

新媒体中心 中国药科大学 2023-02-21


守护微光,一生与药结缘

点亮药学之火种

照亮茫茫药海

永远指引我们前行

他的崇高精神穿越百年

奋斗足迹历久弥坚

在徐国钧院士百年诞辰之际我们一起致敬先生伟大的一生
徐国钧(1922.11.17-2005.6.17),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教授,生药学家、教育家,中国粉末生药学和中成药显微分析的奠基人。1945年毕业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中国药科大学前身)。195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评为南京市先进工作者。1953—1984年,徐国钧先生任华东药学院副教授,生药学、药材学、中草药学教研室主任。1972年,负责对西汉文物—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药物进行研究。徐国均先生著作《粉末药材显微鉴定》于1975年出版,并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于南京逝世。

身世坎坷,励志兴药

1922年,徐国钧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白茆口横塘镇的一个贫农家庭。在他未满三岁的时候,父亲便因贫病去世了。幸得亲友们的资助,他的童年除了帮助家庭拾棉花、做手工外,也曾进过几年学堂,但迫于生计,刚刚读完高小就辍学了。
徐国钧十四岁那年,为了减轻病弱的母亲肩上的担子,他不得不含泪辞别亲人,远离家园,只身到异地一家米店当学徒。“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碎江南大好河山,在战火和硝烟中,他和家人失散,孤身漂流到镇江、武汉。此时,因国立药专西迁,徐国钧先生幸遇当时在国立药学专科学校(中国药科大学前身)任教的同乡周太炎先生。周先生把他带进了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并向孟目的校长举荐徐国钧为生物、生药室技术助理员,时年1938年3月,从此徐国钧与药科大学结下不解之缘。在任技术助理员期间,他参加生物学、药用植物学、生药组织学实验课的准备,这三年半技术助理员的经历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决定了徐国钧一生的人生走向。
1941年9月,徐国钧又以优异的成绩正式考入国立药专学校。1942年暑假,他到北碚中国生物科学社进修组织切片制作技术,观察生物组织构造,为生药显微鉴定打下了基础。
1945年8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任生药学助教,担任本科生药学、生药组织学实验指导和高职科生药学讲课。1956年,徐国钧先生因突出表现和重要贡献,使他从一大批专家学者中获得首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资格。在此后的岁月里,他以自己的言行践行了对党和国家的忠诚。

抗击病魔,鞠躬尽瘁

1957年,徐国钧先生经诊断患上“左筛窦未分化癌”,临床致死率接近于百分之百。1958年6月,因筛窦癌局部扩散已波及整只左眼,医生不得已将其左眶内容物全部摘除。在筛窦肿瘤及左眼眶内容物全部摘除后,伤口表面暴露的许多碎骨片以及多次放射治疗使徐国钧留下了顽固的后遗症——头痛以及伤口的慢性感染。1959年早春,出院返校的第二天,徐国钧先生忍受着头部剧痛,继续回到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在与病痛作斗争的过程中,他曾多次服用止痛片,甚至加大剂量,但都无济于事,疼痛感依旧难以摆脱。既然止痛片祛除不了痛感,他索性就埋头工作。虽然眼眶、鼻梁的创口上还有数块“死骨”暴露,他仍一如往常:每天很早就来到工作室,直到很晚才离开。在他的生活中,为祖国的医药事业奋斗已成为第一需要。

显微鉴定,巧法验方

为响应“中药成药下乡”的号召下,徐国钧先生在1956年首次选择《中药成药下乡初稿》中暑湿类家庭常备良药“痧药”为突破口,对南京同仁堂国药号产品南京“灵应痧药”进行鉴定。
徐国钧先生迎难而上,悉心研究,运用粉末鉴定方法,通过反复实验、观察、分析,排除细胞、组织交叉干扰,根据各种组成药物的专属性特征,终于成功地从“痧药”中检出了麝香、蟾酥、天麻等10种药材,证明其与规定处方一致。这一研究成果的发表,开创了中国中成药鉴定之先河,结束了千百年来“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的历史,得到了当时全国药学会代表大会的高度评价。

药物考古,开创先河

1972年秋,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千年女尸。在随葬物陶熏炉、绣花枕、绣花囊中发现均有一些中草药,其外观干缩、色泽暗褐、质地疏而易碎,有的已变质炭化。面对这些深埋地下二千多年、早已炭化的东西,国家有关机构想起了生药显微鉴定领域内的先驱人物徐国钧。他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和合作多年的助手,老师等积极配合,通过数月的艰苦研究,终于将马王堆女尸手中的药材一一分辨出来,解开了这一千古奇谜。徐国钧教授因此被称之为“东方草药之王”。
他主编和参加编写《中草药学》(中册、下册)、《粉末药材显微鉴定》(100种)、《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药物鉴定》等十五篇论著。其中,《粉末药材显微鉴定》(100种)、《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药物鉴定》分别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和协作成果奖。不久,他以卓越的成就升任为生药学教授,又被光荣地评为全院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医药卫生大会先进工作者。

七五八五,科技攻坚

“七五”、“八五”期间,“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课题被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该课题分南北两个协作组。南方组由中国药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等单位组成,徐国钧任南方协作组组长。南北两大协作组共研究常用中药材220类,以共同制定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案为指导,运用多学科手段对多来源中药材进行系统研究。经数百名专家教授及科研人员的努力,徐国钧先生带领团队运用本草学、植物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祖国医药学传统理论,历经10年的攻坚克难,终于全面地完成了研究任务。
该课题是中药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为澄清混乱品种、提高中药材鉴定和质量标准水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以及新药新资源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技术依据,为中药科学化、标准化、国际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研究中,徐国钧先生将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地应用于生药学研究领域中,拓宽了生药学研究的范围,丰富了生药学研究的内容,也推动了生药学学科的不断发展。“七五”、“八五”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2)、三等奖(1997),徐国钧先生均名列第一。

生药之光,照耀古今

徐国钧先生最为人称道的严谨学风,在其所作专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作专著皆是以第一手实验数据为依据,对技术的表述精益求精。据不完全统计,他共计发表学术论文330多篇,主编参编专著、教材、教学参考书近60部。其中1953年与赵守训先生合编出版的、以中药材为主要内容的《生药学》,结束了中国生药学教学依赖外国教科书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由原南京药学院编著、徐国钧先生为第一编者的《药材学》大型工具书,是国内外第一部具有中国传统中药特色的药材学专著,被誉为中国中药材研究与应用领域的经典著作,更被美国学者誉为“中国近代研究中药的巨著”,前苏联药剂业杂志曾发表专业文章评价,在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多次被翻印;1996年又经过深入的第一手研究,主编出版了《中国药材学》上下册。迄今为止,徐国钧教授主编的药材学著作被外国生药学界视为中药材鉴定研究的权威性著作,《中国药材学》更被视为传世佳作。
当我们怀念先生的伟大一生时,
不只是回首追思,
还要继承和发扬先生的崇高风范和科学精神,
我们诚挚地邀请各位师生参加本次系列纪念活动,
忆先生风采,续崇敬之情,扬生药之光!

纪念徐国钧院士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预告


1、“科学人生·百年”——徐国钧院士风采展
开幕时间:2022年11月17日13:30—14:00
展出时间:2022年11月17日——2022年12月17日
展出地点:中国药科大学江宁校区图书馆2楼中庭
2、“徐国钧院士教育基金”“彭司勋院士教育基金”启动仪式
活动时间:2022年11月17日14:30-15:00
活动地点:中国药科大学江宁校区礼堂
3、“鉴微百草担千钧 矢志兴药泽后学”——纪念徐国钧院士诞辰100周年学术报告会
活动时间:2022年11月17日15:00—17:00
活动地点:中国药科大学江宁校区礼堂(线上线下同步)
(直播二维码)

药大人都在看











药大这十年|服务健

中国,赋能药学...

药大这十年|今朝已

千重锦 踔厉奋发...


馥郁秋风携桂香,

赏药苑花开




来源|中药学院
编辑|王琳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