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一纸风行,光景这边独好!
近日,本报编辑部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读者——南京市扬子第二小学三(2)班的申屠岳麒同学。在家长的陪伴下,小朋友手捧鲜花送到报社,表达他的感激之情。“新江北杯”作文大赛评选结果公布后,本报将200篇优秀的作文刊发,申屠同学看到自己的文章发表后,写作信心倍增。
事实上,新江北报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创作热情,更是聚焦了区内外、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外成千上万作者的目光,它以另一种形式承载着“江北新区”的梦想与荣耀,并频繁活跃于本地和全国各地文学创作者、家长们的微信朋友圈里,熠熠生辉。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为本报题字
一天100多篇投稿
小副刊走向大世界
“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在全媒体时代,打造副刊核心竞争力,是各大报纸副刊不懈的追求。
“江北文韵”副刊 是新江北报开辟的一个独立版块,主要刊登小说、散文、随笔、诗歌等文学作品,在每期涵盖民生、政务、教育、专题策划等二十版的庞大新闻资源中可谓幽幽之光,却独放文学异彩,吸引了全国各地作者的喜爱。
副刊稿件与报纸其他栏目记者采写新闻稿件不同,面向所有作者敞开表达之门。“我们最多的一天收到100多篇投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北文韵”副刊主编满震老师表示,“从创刊以来,投稿邮箱里的稿件源源不绝,基本上全国每个省份都有稿件投过来。”
新江北报自创刊以来,每周两期,至今共出版719期。“江北文韵”副刊每周一期,每期一般发有4篇作品,多年来共刊载了近2000篇优质作品。
“从江北新区到南京市,以及国内其他各省市的来稿中,我们总能品读到令人动容的内容,有对生活的讴歌,有对故乡的感怀,有对家乡快速发展的赞叹……”一份小小副刊,汇集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字与情感,我们甚至还收到了来自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的作者投稿。“文学没有国界、不分地域”在副刊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在本报副刊发表后,编者会于第一时间给作者发送电子版、寄送样报。2022年数字报上线后,极大地便利了与读者之间的联系。报纸发行的同时,链接第一时间推送给读者,而读者也会将这份喜悦与截图配文分享至朋友圈、微信群,使新江北报和“江北新区”广泛传扬。
新闻副刊多点开花
精品爆款尽显宣传张力
副刊不“副”,新江北报“江北文韵”副刊与正刊同步,讲究时效性,体现时代感。
如果说正刊新闻版注重“发生”,副刊则更注重“发现”。一方小天地,创作大舞台,副刊不仅为众多文学创作者提供了一方展示的平台,同时也承载着上下五千年的中国精神,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全国各地的作者用一双双慧眼从身边小事中捕捉生活之美,挖掘生命之深度,又通过这个平台传递给读者,形成一种美学共赏、价值共享的文化生态。
副刊的出彩离不开正刊日渐成熟与稳健的发展态势。新江北报自2015年创刊以来,在新华报业集团和扬子晚报的领导与支持下,在江北新区宣传和统战部的关心与指导下,聚焦江北新区民生热点,围绕传播江北好声音,弘扬新区正能量”的宣传主旋律,守正创新创优,成为群众了解江北新区、江北新区展示发展成果风貌的重要通道。
融媒体中心
“江北重点”“产经新闻”“江北城事”“江北民生”“江北教育”……栏目特色鲜明,信息海量,且每一条内容都聚焦江北新区的热点事件,从不缺位新区重点事件的策划报道。
新江北报每日紧盯时政热点,每周关注新区重点,周年聚焦大事要事,逐级梳理,推出了一系列特刊——2021年建党百年百版特刊、2019~2023年连续五年建区周年特刊、2023年“新江北杯”作文特刊等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与点赞,《寻路·让烈士回家》全媒体报道,斩获“江苏省好新闻”(系列报道)一等奖。
特色特刊已成为国家级新区全媒体宣传的一道靓丽风景,北京、天津、上海、扬州等省市的报纸爱好者纷纷致电本报,其中不乏几十年的报纸收藏家,他们表达了对新江北报特刊欣赏与喜爱,并加以收藏。
报社积极扩大宣传阵地,将特刊寄送到省、市机关部门和其他18个国家新区,及时全面地展示新区发展新形象、新经验、新成就、新变化。
△百年百人送祝福
2021年建党
百年百版特刊
8年躬耕不缀
持续发力讲好新区故事
生于斯,长于斯,8年来,新江北报亲历并见证江北新区的快速崛起,与新区发展同频共振,彰显新区新风貌。
在此过程中,正刊副刊和鸣共美,“一报、两端、三微、四频”的融媒体中心同步发力,让江北新区的信息传播更加多元多向。
从新闻出发但不止于新闻本身,更追求其背后的成因与价值,新江北报不断走深走实,从“是什么”向“为什么”“怎么办”深挖探究,提升报纸的内涵与品质——打造“深度报道”栏目,强化舆论导向作用,从事件出发,站在党和人民的角度来感受与思考,了解群众的声音与关切;从第三方的立场与视角出发,给出建议与观点,达到监督、导向之媒体价值;打造“产经新闻”平台,连接信息资源,聚焦各产业新动态与新趋势,成为新区产业的重要纽带。
目前新江北报已成为新区宣传的重要阵地、展示新区的重要窗口。报纸正刊主要版面聚焦“两城一中心”建设,在“江北重点”“产经新闻”等栏目中及时准确地做好新区时政要闻和中心工作宣传;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深度报道”“小新逛江北”等特色栏目,成为新区许多读者的重要精神食粮、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
经过精心策划的视频、报道等涌现出众多爆款,“新江北”头条号总曝光量达4亿+,其中单条达600万+,“江北新时空”视频号流量达1.5亿,抖音号、快手等流量突破2亿,“新江北杯”作文竞赛浏览量突破10万+、投票量50万……
8年来,新江北报影响力不断提升,好评不断。
• 江北一些高校与企业领导点赞说:“新江北报是我们及时了解掌握江北新区建设发展情况的主要平台,办得好!”
• 长期居住北京的江北人士感叹:“我经常收看到新江北报,它不仅让我们这些在外的浪子能及时了解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更成了一份乡情乡味!”
• 退休老干部和老教师表示:“新江北报内容丰富接地气,每期都是我们必须享用的重要精神食粮。”
新媒体时代,许多纸媒日益式微,新江北报与江北新区同频共振,持续讲述“江北好故事”,发出“江北好声音”,传递“江北正能量”,在坚守中创新,在逆风中前行,成功打造全媒体矩阵,实现优势互补,始终以只增不减的市场占有量向前发展,得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追根究底,导向正确是报纸的生命线,区域蓬勃发展是报纸的动力源,多元融合是报纸发展的助推剂。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光景依旧这边独好!
▼
END
来源| 新江北报/江北新时空全媒体记者 杨彩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