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早产儿到底怎么打疫苗?

李月萍 听听专家说 2023-10-13



早产儿的定义


WHO认为早产儿是指自末次月经第1日计算,胎龄小于37周(胎龄<259天)的新生儿。


根据胎龄及出生体重将早产儿分为:


按照胎龄(GA)

1)极早早产儿:胎龄<28W,约占5%。

2)早期早产儿:胎龄28~31W,约占10%。

3)轻型早产儿:胎龄32~36W,约占85%。


按照出生体重分类

1)低出生体重儿(LBWI):<2500g

2)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1000~1500g

3)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1000g


按照出生体重和胎龄分类

1)小于胎龄早产儿(SGA)指出生体重在相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婴儿。

2)适于胎龄早产儿(AGA)指出生体重在相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的婴儿。

3)大于胎龄早产儿(LGA)指出生体重在相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的婴儿。

 

早产的定义上限全球统一,即妊娠不满37周分娩,而下限设置各国不同,与其新生儿的救治水平有关,很多发达国家与地区采用妊娠满20周,也有一些国家与地区采用满24周,我国早产的定义为妊娠满27周至不满37足周,也就是196天到258天或新生儿出生体重≥1000g。


早产的原因


根据原因不同,早产分为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前者包括早产和胎膜早破后早产;后者是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为母儿安全需要提前终止妊娠者。


美国的资料表明,约5%的妊娠在孕20~28周前自然终止,12%的早产发生在孕28~31周,13%在孕32~33周,70%在孕34~36周。

 

早产儿接种疫苗的原则


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在大多数情况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应按足月儿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即早产儿的预防接种按照实际月龄而不是校正月龄进行。但是考虑到新生儿T细胞和B细胞功能不成熟在早产儿中更为明显,针对具体接种的每种疫苗,特别是新的疫苗和联合疫苗,作出具体接种建议前,需由承担预防接种的保健医师和儿科医师对婴儿进行共同评价,决定是否进行该疫苗的接种。


尽管如此,还是应该尽早给无预防接种禁忌证的早产儿进行免疫接种,因为在早产儿中,疫苗可预防的疾病给其所带来的危害可能比足月儿更严重。


刚出生的早产儿

如何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


乙肝疫苗


母亲为HBsAg阴性时,如何接种疫苗?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最新要求建议HBsAg阴性的母亲所生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1、若出生体重>2000g,病情稳定后尽快接种HepB;


2、如果早产儿<2000g,待体重达到2000g后接种第一针HepB(如出院前体重未达到2000g,在出院前接种第一针);1-2个月后再重新按照0、1、6个月3针方案进行;


3、危重症早产儿,如极低出生体重儿、严重出生缺陷、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一针HepB。


母亲为HBsAg阳性或不详时,如何接种疫苗?


HBsAg阳性母亲所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是HBV感染的高危人群,如不采取有效的免疫预防措施,HBsAg阳性、HBeAg阴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在12月龄时发生慢性感染的比率高达40%-50%;而HBsAg和HBeAg同为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在12月龄时90%将发生慢性的HBV感染。


母亲HBsAg阳性所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在接种首剂HepB的同时无论母亲HBeAg阳性还是阴性、不考虑胎龄和出生体重以及出生后无论婴儿身体状况如何,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理论上越早越好),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100IU)。HBIG有效成分为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肌内注射后15到30分钟即开始发挥保护作用,保护性抗体-HBs至少可以维持42到63天,此时体内已主动产生抗-HBs,故无需第二次注射HBIG。

 

有关HepB接种:


对于体重<2000g的早产儿,如生命体征稳定,无需考虑体重,尽快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10ug的重组(酵母)HepB或20ug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HepB;


如果生命体征不稳定,稳定后尽早接种第一针,1-2个月后体重达到2000g后,再按0、1、6个月程序完成3剂次共四针的HepB接种方案。


若出生体重>2000g,早产儿如果生命体征稳定,如足月新生儿一样,按0、1、6个月程序完成3剂次接种方案。

 

如果母亲HBsAg结果不明,先给新生儿注射HBIG,然后立即给母亲进行乙肝标志物快速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卡介苗


结核病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2015年我国结核病发病数为93万,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居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的第三位。1921年BCG开始用于人类结核病的预防,每年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约10亿份疫苗给儿童注射,一项关于预防接种的meta分析显示:BCG可以预防50%结核病的发生,对于64%的结核性脑膜炎预防有效,可以预防80%以上的儿童结核病扩散。

 

WHO建议,高危人群尽可能在出生后给予单剂量的BCG,我国免疫规划程序中规定,出生体重≥2500克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进行接种。对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我国执行的BCG接种标准是:满足孕周>37周且出生体重大于2500g;未接种BCG的早产儿,在出生3个月内满足孕周和体重要求后,可直接进行接种,3月龄—3岁儿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或者卡介苗蛋白衍生物(BCG—PPD)试验阴性者,应予补种;≥4岁儿童,不再予以补种。


早产儿接种疫苗后的注意事项


接种疫苗是把双刃剑,既有接种后对特定疾病的主动保护,也会有较低水平的不良反应和更低水平的严重不良反应。在具体实际操作中,首先要考虑安全接种问题,其次要和家长进行全方位、有效的沟通。


早产儿接种后可能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如:低热、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上述症状一般持续1~2d即可消失,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早产儿接种后如出现上述反应,需叮嘱家长应保证早产儿休息好,多饮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如果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则应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

2、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

3、早产儿医学(第二版)


  本文审核专家:张峰 | 主任医师 知名专家

                       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 

                

投稿请点这里,喜欢就赏个好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