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国彻底放开管控,新冠大流行真要结束了?

听听专家说 听听专家说 2023-10-13



新冠病毒就呈现这样一个流行规律,它一波流行峰过去后必然有下降的时候。现在仍难以确定未来新冠流行的程度,会不会又有新的变异株出现并形成大流行…



近期,全球各大洲新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有所下降。

图1 全球各大洲每日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


2月21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在议会下院宣布“与新冠共存”新计划,于24日起从法律意义上解除英格兰地区所有现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限制措施。从4月1日起,将不再为普通民众提供免费的新冠病毒检测[1,2]。这就意味着英国在经历了超过700天的防疫后,选择了与“新冠共存”。


随着Omicron(奥密克戎)取代Delta(德尔塔)成为全球新冠流行最主要变异株,一些人对Omicron的认知陷入了误区,症状更轻的Omicron是否意味着新冠大流行即将结束?



认知误区——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


真实世界中,Omicron变异株比Delta变异株传播速度快,感染后临床严重程度更轻,致病力减弱,让人认为Omicron更像“大号流感”。事实是什么样呢?


Omicron变异株的潜伏期更短、传播力更强。




现有研究证据表明,Omicron变异株的传播速度快Delta变异株,Omicron变异株的代际间隔时间更短平均2-3天[3],可见Omicron比Delta更具有传播优势,其传播优势较Delta变异株增加160%-210%[4]


Omicron变异株的致病力减弱,但被其较强的传播力和免疫逃避能力所抵消。




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严重程度较Delta变异株更轻,但其引发的严重疾病和死亡不容忽视。有研究结果显示,Omicron变异株感染病例的有症状住院、ICU入院以及死亡风险均显著低于Delta变异株感染病例,分别为0.47倍、0.26倍和0.09倍[5]。但Omicron变异株在减轻临床严重程度方面的潜在优势可能会被其较强的传播力和免疫逃避能力所抵消,病例的持续增长将会给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压力。


新冠疫苗对Omicron变异株的保护效果较Delta变异株下降。




基础免疫对Omicron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水平显著下降;加强针可提升疫苗对Omicron变异株的免疫原性。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中疫苗完全接种者的比例较高,其临床严重程度轻于Delta毒株患者,新冠疫苗接种在减轻Omicron毒株带来的疾病负担方面仍显得至关重要[6]


Omicron变异株具有更高的环境稳定性。



新冠病毒变异株环境稳定性的提高可以增加病毒的感染性/传播性。日本京都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从感染者尸体上收集的不同变异的样本研究存活的时间对比,发现Omicron存活的时间最长,这也部分说明了其为什么那么容易传播的原因。Omicron在塑料样本平均存活了193.5小时,在皮肤样本平均存活了21.1小时,两者均高于Delta变异株[7]。但是,所有突变株用含酒精洗手液15秒后,都失活了,洗手仍然很重要。



奥密克戎会是新冠变异株的终点吗?


Omicron不会是最后一个令全球担忧的新冠变异株,未来还有可能会出现新的变异株。Omicron传播速度快,病毒变异机会多,可能会产生更多变异株。下一个变异株是什么样,会不会像Omicron一样导致轻症或者逃避现有的疫苗免疫,科学家们目前无法给出准确答案。


尽管Omicron比Delta更善于突破免疫,但疫苗依旧可以极大地抑制传播,降低重症率、住院率和死亡率。那些接种疫苗后感染的人,症状也普遍更轻,能更快地清除体内病毒。因此,做好个人防护和接种疫苗仍是关键[8]


3月2日美国白宫发布了一项称为“国家COVID-19准备计划”的新冠战略,该计划的核心是提高美国的监测能力,以快速识别新突变株为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做好准备,在突变株出现100天内研发出针对性的疫苗[9]



这种情况下,新冠大流行能结束吗?


1月19日,顶级医学学术期刊《柳叶刀》发表了美国华盛顿大学学者的一篇论文。该论文预测新冠全球大流行即将结束,3月将成为关键时间点[10]


事实上每一种新变异株的流行在到了高峰以后总会下降,Omicron在南非已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在其他国家经过一段时间流行后也有下降迹象。


印度在去年4-5月Delta变异株大流行后,一段时间也处在较低的流行水平,第四波疫情发生以后,印度的疫情又迅速攀升。日本在东京奥运会期间新冠疫情比较严重,奥运会结束后,疫情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全球第四波新冠疫情来袭时,日本新冠疫情又突然上升[8]


中国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指出,新冠病毒就呈现这样一个流行规律,它一波流行峰过去后必然有下降的时候,所以从全球角度而言,3月或者未来一段时间流行趋势减弱,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图2)。现在仍难以确定未来新冠流行的程度,会不会又有新的变异株出现并形成大流行,还要依赖于对新冠科学认识的水平,以及人类防控疫情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图2 全球新冠肺炎确诊及死亡病例报告曲线



抗击疫情近3年,未来何去何从?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加大对病毒变异的研究和防范力度,加快疫苗和特效药研发,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疫情,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因此,现阶段我国疫情防控的最佳选择和总方针仍是“动态清零”策略,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


中国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表示,我国常态化防控措施对于防范Omicron依旧是最有效的,如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手卫生等个人防护措施;有发热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每个人要及时接种疫苗,必要时要打加强针等等这些措施对Omicron变异株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变异株都是有效的。


中国疾控中心原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指出,“动态清零”是我国在特定的时期内的防疫对策,不会永远不变。当前西方国家迫不及待实施与病毒共存,为我国带来很大风险,中国不宜随之起舞,“谋定而后动”更符合14亿中国人民的利益。



新冠病毒不断变化,预防接种政策也在动态调整。

关于新冠疫苗序贯接种,执行有困难,培训缺题库。

豆听听在小程序中为各位老师准备了《新冠病毒疫苗序贯免疫程序培训题库》,点击下方图片获取!


注:该题库暂不对外提供,请各位老师按照提示下载。



[1] 彻底躺平!英格兰24日起取消一切防疫限制措施,停止免费核酸检测。http://k.sina.com.cn/article_1686546714_6486a91a02001m3ap.html.

[2] 英国要与新冠共存,本月将解除所有限制,确诊都不需要进行隔离。http://news.sohu.com/a/522308001_638238.

[3] Jansen Donahue M. Investigation of a SARS-CoV-2 B.1.1.529 (Omicron) Variant Cluster - Nebraska, November-December 2021.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21 Dec 31;70(5152):1782-1784. doi: 10.15585/mmwr.mm705152e3. PMID: 34968376.

[4] Estimation of the test to test distribution as a proxy for generation interval distribution for the Omicron variant in England.

[5] Clinical outcomes among patients infected with Omicron (B.1.1.529) SARS-CoV-2 variant in southern California.

[6] https://www.ecdc.europa.eu/en/news-events/weekly-epidemiological-update-omicron-variant-concern-voc-week-2-data-20-january-2022.

[7] Hirose, R. et al. Differences in environmental stability among SARS-CoV-2 variants of concern: Omicron has higher stability. 2022.01.18.476607.

[8] 吴尊友:全球新冠大流行,3月不可能结束. https://new.qq.com/rain/a/20220209A006EP00

[9] https://www.whitehouse.gov/covidplan/.

[10]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2)00100-3/fulltext.

[1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eekly epidemiological update on COVID-19 - 1 March 2022.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m/item/weekly-epidemiological-update-on-covid-19---1-march-2022.

[12] http://www.gov.cn/premier/2022-03/05/content_5677248.htm.

中疾控首席专家吴尊友:防范奥密克戎要特别注意这两点.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1534671262249783&wfr=spider&for=pc.曾光,相同的科学共识,不同的应对策略——解析“与病毒共存”与“动态清零”两种对策.



本文审核专家

汤后林 | 研究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专家说内容组

设计|专家说设计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