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光影像笔记㊵ | 影像飞翔 | 米希卡·萨尔《名为自由的诗》
吴文光影像笔记㊵影像飞翔
米希卡·萨尔《名为自由的诗》
∨
编注
《名为自由的诗》(英文片名Spoon)是加拿大电影作者米希卡·萨尔作品,一部主角为美国监狱一个重罪黑人罪犯,却是一部让人有飞扬感的诗意灿烂的影片。
多年不见的古涛,去年带《驯马》来秦屯放并聊,谈到他在加拿大时认识米希卡·萨尔,并是朋友,曾给他的《驯马》提供过创作建议。
古涛告知了米希卡·萨尔最新消息,她在创作完《名为自由的诗》片子后不久因病去世。真是一个悲伤的消息!
吴文光
2019.6
《名为自由的诗》(Spoon)
导演:米希卡·萨尔(Michka Saäl,加拿大)
65分钟/2015
现实沉重,肉身也沉重,由“真实影像”构成的纪录片,可以从“沉重”中飞起来吗?
这里所说的“飞”,不是“唯艺术”地谈论影像,也不是让“真实影像”变成轻鸟从现实皮肤之上划过,只是有兴趣于“真实材料”与“创造性使用”。谈及此,应该不只是律师工作那样的“索证”和“求证”,也非仅仅新闻记者的“目击”与“见证”。
之前形容过,纪录片如外科大夫手中解剖刀一样剖开现实肌肤,或光束般照亮被隐蔽的黑暗一部分,但如果“现实”一贯不是黑白分明或仅为善恶两种,诸多人性与社会复杂纠葛其中;还有,“被隐蔽的黑暗”不单指“罪恶”“不公”,也包括辽阔繁复人世的种种未知领域,“真实影像创作”,需要手术刀的锋利,也还有诗的飞翔。
我想,这大概也是当代“真实影像”(或纪录片)创作出现“作者电影”“散文电影”“私影像”“第一人称自传式影像”等等创作方式原因之一吧。
我自己,作为作者(非观影者),至少最近十年的创作,是渴望自己的影像飞起来。待在TIDF黑暗影院中,我,一个观者兼作者,渴望看到那些“影像飞翔”、以及飞翔是怎么发生的。
说到“现实”与“诗”,TIDF影展正好有一部片子入题,影片中文片名是《名为自由的诗》,这是影展意译,影片原英文片名倒是与诗无关,叫Spoon,斯本,一个人的名字,普普通通,毫无诗意,且这个人的生活不仅与诗意无关,还远离正常生活——一个被关押黑暗牢狱之人,其身羁监狱原因是一次命案,据说是年轻时的一次糊涂之念而杀人,证据确凿之罪,被判终身监禁,到这部影片出来时,已经在监狱蹲了38年。
现在,这个名字叫斯本的人,是这部影片的主人公。片子看下去,知道这是一个中年男性,身处美国加州某监狱的一个黑人,来自一个有14个孩子的家庭,他是14个孩子的倒数第二,读过中学,好像成绩平平,也看不出有什么特殊才艺,比如打篮球运动之类。
“贫困家庭背景与心理”“不良少年成长之路”“杀人前夜的种种因素”“黑暗监狱漫漫长夜的所思所想”……这些似乎都可以构成一部纪录片理所当然的焦点所在,但这部以主人公名字为名的片子,完全远离常规纪录片手段,走向的是,一个身处监狱高墙内的男人和诗歌的故事。
再跳回到这部片子的作者米希卡·萨尔,女性,身居加拿大魁北克,说法语,年纪约四十上下,总之与影片主人公非常南辕北辙。不清楚作者选择一个终身囚禁美国加州监狱的黑人作为影片主人公的最初动机,不过一个事实是,她和他之间保持了八年的电话与通信往来。也许是八年期间的通信通话交往,让作者发现了这个叫斯本的人其内心所在,有了这种对人的内心发现,实则就是一部影片独特创作方式的打开。
代表斯本的内心是他的诗,其写作诗的才能源自监狱实施的“艺术矫正计划”,此计划大概属于“艺术丰富囚犯生活”一类,但一个可以被称作“诗人斯本”的人,凭此从监狱高墙飞翔而出。
影片作者萨尔的影像完成,就是紧扣一个身处黑暗之人与诗的故事:
他跨过贫困少年记忆向往尊严;
他穿越囚禁壁垒歌唱自由天空;
他击破阴暗孤独梦想温柔爱情。
下面是我想说的重点,这部片子如何让影像飞起来。
提到“一个监狱里的黑人并写诗”,理所当然想到的场景可能会是:监狱高墙,阴森牢房,光线穿过铁窗栏杆,投射到一个人,他在疾书,他在踱步,他在冥想,他在低吟;或者,他在镜头前受访,诉说往事和内心;再或者,他的亲友、狱友、看管者讲述对他的了解或故事……没有,统统没有,连监狱都没出现在影片中,甚至斯本这个影片主人公,自始至终在影片中也被“虚化”处理(也许影片某处有几张疑似斯本照片出现,但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总之,这个“杀人犯兼诗人”主人公被影片屏蔽了。
但是有他的声音。八年时间里,影片作者记录下她与斯本无数次电话通话录音,作为素材用到影片中的声音通常保留着通话开头:(电话铃响,电话接通,彼此问候)怎么样?今天好吗?好吧,我们开始吧……也保留通话结束时的原始声音:好吧,今天说到这儿吧……哦,对不起,我的时间到了,我得回牢房去了……
可以这么理解,一个人对另外一个遥远处之人的倾诉,对话如此开始,并断断续续继续下去。斯本的倾诉,有他的内心和情绪描述,夹杂他的少年记忆,家庭故事,然后念他的诗,一首又一首,只是念,并不解释。
如此“声音倾诉与对话”,差不多就是这部影片的主干构成。
画面呢,有作者萨尔的背影,寓所书桌,一封被拆开的信,斯本家乡的旷野,一个男孩身影(后来得知这是斯本的弟弟),斯本诗集被印刷成铅字的过程(大部分是特写镜头处理),还有四个舞蹈演员使用身体演绎斯本的诗。
终于可以这么说了,真实影像也可以如诗一样构成。
吴文光影像笔记㊴ | 荒漠寻找 | JP·史杰鹏《荒漠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