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母亲影展观影笔记⑨ | 吴文光:偏离与校正

草场地工作站 草场地工作B站 2022-07-15

策展单元预告片剪辑:刘通


「日常偏离」策展单元 


日常的异质存在。


 线上直播:哔哩哔哩直播 

(草场地工作B站,https://live.bilibili.com/22675901)

映后讨论:腾讯会议室(ID:4084685267)


9

母亲影展观影笔记


偏离与校正



文:吴文光 

















  

陈梦媛片子《一点点捱》昨晚“母亲影展”第三轮看了。片中实际发生与看前借“影片简介”“作者的话”读出“患病女儿与母亲捱过”猜想对照,有些部分是搭界的,比如作者与母亲:两心相映,依偎相伴,携手共度“时艰”,毕竟血管里留着同一血液;也有“猜想”并未出现片中,比如没有——双眼发愣,悲楚对望,抱头痛哭,仰天长啸等等。

 

特别想说的是,片子让我看到我完全没想到的“意外发生”:母亲骑电瓶车带女儿去住家附近湖边(观景散心拍照或只是远眺);后座女儿和骑车母亲讲一快车溅自己一身水(声音带嬉笑,说如果自己开车绝不会这么干);母亲和女儿遗憾无比讲自己彩票差一点“中”;女儿和母亲讲自己为一常州小学生坠楼写公号被攻击;母亲在风景区捡菜摘桃女儿拍摄并闲聊;女儿为母亲生日梳妆打扮穿各式古装旗袍扮相留影……太日常太随意太闲散偏风轻云淡,和“患病女儿苦命母女”对不上号。

 

是的,片中当然有与“病情”相关,三次或四次母女由家居高邮长途车去南京看病,每次均有字幕时间提示,不过影像呈现好像不是车轮一公里一个煎熬靠近医院,是默默车上,闭目养神,窗外划过风景。与“病情”直接相关的还有,女儿与母亲分析所患临近可能之“绝症”,表情声音都很平静,好像说的是某种菜做法。

 

片中也有身处医院画面以及“XX号”叫号声,是我们都熟悉的那种医院场景,但陈梦媛镜头给我们看的,不是口罩白大褂代表着的不可逾越“距离”和难以拒绝“判决”,而是……该怎么描述呢?以一个镜头为例吧,镜头拍向一扇有“专家门诊”字样的门,慢慢移近,至四个字充满画面时,镜头缓缓180度转向身后一扇窗,窗户玻璃中隐约看到手持拍摄的作者本人。为什么用这么个医院画面?片子看到这里我在想,作者在打量?在凝视?在发愣?或者就是一次闪神而已?

 

回头想这部片子名字,“一点点捱”,听着好像很无奈很认命很悲观主义,但片子看完,感悟到作者那里的“捱”,就是一种度过,就是欢乐的悲伤幸福的痛苦的好运的倒霉的……所有的日子嘛,都要一步步走过。

 

“日常偏离”,母亲影展第三轮命名,放到陈梦媛《一点点捱》片子,是不是可以归于这样的读解——


患病→治疗

倒霉→接住

捱着→度过

最终是——

偏离→校正

或换作《绝命毒师》剧之原文“Breaking Bad”(我的意译是“临渊飞翔”)

 

我想我对《一点点捱》的读解就说这么些了。必须补充的是,昨晚映后谈接近尾声,一个神人(云南俗语,不是“神一样的人”,是那种出怪招乱拳奇语之人)发声,他是深圳资深民间放映策划者飞哥(大名不知),飞哥说自己观后感提到,作为社会工作者身份的片子作者,可以考虑把自己的“社会工作”加入片中。

 

这一说飞石一样击中我脑神经,迅速切换出:个人病痛——社会疾病。

 

如果把“社会工作者”理解为类似“面对社会疾病的治疗者”,作者承受自身病痛“患者”同时,又兼具迎面社会疾病之“医师”(类似对常州小学生坠楼事件发声),影片在作者的两种身份中切换,也在两种现实境遇中推演出一种人生新舞台,“患病”不再只是“捱过”,跨越自身病痛也不止是笑看风轻云淡,还有迎面社会疾病/病毒之所为,姿态如把自己抛在空中之临渊飞翔,这也是影片格局视野或境界之飞跃,所可能激发激励出来的精神力量也会辽阔并深远。

 

不管《一点点捱》片子作者如何反应此建议,我是感谢飞哥的昨晚之谈,因为也刺激我在想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兼具“作者”与“社会者”两种身份以及如何运用。



有关影片


作者的话


这是我被诊断为癌前病变后在焦急忐忑中跟我妈一起度过的一段时光。我妈作为资深陪护者跟我东奔西走求医问药,在不需要去医院的那些时间里,她则陪我看风望水、好吃好喝。其实她也是一个资深病人,她对生活和生命有着自己的一套看法,我作为人生菜鸟,在跟她日夜相处的这段日子里从她身上发现了一些宝贵的常识。


作者简介


陈梦媛,女,1993.07.13,南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栗宪庭电影学校14期学员。曾参与庐舍之春女性电影人剪辑驻留计划。喜欢组织策划精神健康主题的民间放映和影像联展,规模比较大的是2021年的FLYWAY飞路中英精神健康艺术展。试图用影像去做一些社会行动,得失都有,最近希望重新拾起影像制作,正在为此努力


2018,《服化道》,60min (纪录)
2020,《DSM-10》,8min (实验)


策展团队推荐


俞爽:「母亲和我一起捱着的生活的苦」从我的一场病中母亲的陪伴,到母亲的一场病,到我与母亲的在生活中一起受苦一起存活着的脐带一般的连结。一点点“捱”,捱着的是病痛、是冷漠(来自亲人或者陌生人)、是死的恐惧生的沉重。在“捱”的缝隙中,是湖水、鸡汤馄饨、彩票、漂亮的衣裙...开头要偷的桃子,终于在片末偷到了。很细腻、很有记录意识拍下来的生活日常,回味无穷。


旭宏:圍繞著「湖」,「我」的讀白,「母親」的現形,故事一點點展開,「捱」的不僅僅是一時的病痛,更是這滔滔不息流水般的歲月。「雨水」伴隨作者的心情和讀白「傾瀉而出」。「母親」的身影照在電瓶車後視鏡中,伴隨著母女倆的對話,「捱」這「一路」的顛簸。「我」騎電瓶車跑去看「湖」,又與「母親」形成一種「對照」。「遺書」這個細節,讓我更真切地去感受這位「母親」。母女倆的關係也如湖水漣漪一般相互交織,牽動連接著倆人,默默心疼著彼此。一個「湖」,一種「深情」。「我」凝視著湖,也凝視著「你」。


高昂:喜欢作者的克制,温柔和坚强。母女俩之间有隐隐约约的相同和可共情的地方,两个人之间有一种难以描述的独有的互相理解。是一部好片子。再看样片,惊艳!围绕着一个湖,缓缓诉说自己的心事,病痛。无数细细密密的感情就在围绕着高邮湖的日常中波光粼粼的浮出水面。


胡涛:作者和妈妈面朝着一片心湖,彼此共渡。生命是什么呢?生活又是什么呢?爱、疾病、迷茫散落在在日常,但是又继续看到光。



母亲影展观影笔记


母亲影展观影笔记① | 开幕片《两个家庭三代女“说母亲”》| 邵玉珍+洛洛朱朱+吴文光

母亲影展观影笔记② | 第一轮“二次分娩”《The River》《千年虫》| 庄炜+吴文光

母亲影展观影笔记③ | 第一轮“二次分娩”《与爱有关的日子》《海,三角梅及写诗的舒婷》| 吴文光

母亲影展观影笔记④ | 张盾+陈波+李新月

母亲影展观影笔记⑤ | 李新月+吴文光

母亲影展观影笔记⑥ | 吴文光 | 流水账记录与存档标识

母亲影展观影笔记⑦ | 徐小涵+李新月

母亲影展观影笔记⑧ | 吴文光:日常之异质与崩塌





「母亲影展2022」影展团队:

章梦奇、戴旭、张盾、俞爽、刘晓倩、高昂、郭旭宏、胡涛、刘通


 影展缘起: 始于「草场地工作站」周末线上放映,截止目前已经进行到41场,以延展线上放映的可能,母亲影展以「非竞赛」的方式,不以「热闹」为目的,强调「放映对话」,以助推真实影像创作者的「长线创作」,对话不同参与者个体的思考和反馈。期待更多试图通过创作解答当下问题的新作者,以此为契,落地创作。


 影展宗旨: Mother,Mother,just Mother!母亲影展2022(FILM FOR MOTHER 2022)在现实皱缩时刻,发问真实影像要走向他乡还是故乡?我们期许一种像说话、呼吸、心跳一样的原生能力,自由并负重的进行影像表达。藉由真实影像穿过当下生活,逆流照镜存档记忆,影展宗旨为从自我的照亮到众人的照亮,将创作视作生命之车,一生驾驶伴随。——戴旭执笔


 影展排期: https://mp.weixin.qq.com/s/vek7QaLjQx-Mfw9e9CjL9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