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母亲影展 | 旁观笔记② | 吴文光:作者→策展办展

草场地工作站 草场地工作B站 2023-05-07

母亲影展,“草场地工作站"作者及研究者策划的独立影展。


影展团队:章梦奇、戴旭、胡涛、高昂、张盾、刘晓倩、郭旭宏、俞爽、刘通、李新月、郭一骄、郑忞、庄炜


2023年,特别邀请了「母亲影展2022」入围作者梁丑娃和王凯加入选片与策展。


影展为线上:腾讯会议(4084685267)


为期:3月18日-5月14日,持续9个周末(27个夜晚)

放映:9个单元38部片子+焦点单元“妈妈拍片”8部妈妈作品,共46部片子

论坛:6场嘉宾论坛+4场番外谈(策展人与作者谈)

放映及所有活动免费

儿子给妈妈打call!今晚「母亲影展2023」开幕影片《五花肉的滋味》!




母亲影展→旁观笔记②



文:吴文光 








作者→策展办展





母亲影展的特点之一还有,策展办展人都是来自草场地创作群作者。缘起很简单,草场地邮件组2021年底说了打算以“母亲”为题做影展,愿意参与一起做即报名,然后就有了2022第一拨报名参与的9人,今年再有4人报名参与,共13人,之后再吸纳第一季影展两个作者参与策展。这15人第一身份都是创作者,参与母亲影展策展办展成了他们的第二身份。


对,不仅是“策展”,还有“办展”。通常理解的“策展”所干,出主意定方案搞企划,反正就是给影展内容想招,但“办展”这个事就太杂太碎了。


就我常识所知,一个影展(其实也包括艺术演出等等各种展和节),第一启动当然首先必须是资金筹措,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世界各地大大小小影展,要做起来(包括做下去),“钱”是第一首要。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资金”这个事首先就牵扯一堆人一堆事。跟着就是场地设施技术联络沟通媒体交通住宿红地毯颁奖招待迎来送往等等等等一大堆暗藏各种一地鸡毛的琐碎事麻烦事。


好了!一个不讨钱不要批文不设奖不招大牌自己攒起来的线上母亲影展自己帮自己立起来了,免除常规影展很多很多门槛石阶拦路虎,但一些基本事务还是需要自己动手的,比如做文案短视频海报招呼投片,比如看片短评并选片,还比如影展期间还生出“妈妈拍片”工作坊——8位母亲创作自己片子,一个更为细碎牵扯的工作——等等这些都是称作“策展团队”的15人一起动手做的。


前面笔记好像我说过,世界别的地方有没有这样的影展我不清楚,但在中国,据我经验,应该不会有这样的影展。在草场地创作群这13个年轻人(再加上邀约的上一届影展两个作者)手里,这个事去年做了第一届,今年第二届又走到“开幕”前夕。


上面话说了一堆,其实最想探究的是,卷入进如此策展办展的15个年轻人他们在其中最大的获得是什么,而其中“所获”必定与他们的“创作者”第一身份很有关系。


如策展人之一(也是最年轻的00后)张盾邮件写到的,“看到了太多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作者的影片,启发非常非常大”,这是策展人作为创作者的第一收获,好像不少参与策展伙伴都有类似感受。我好奇的是,是不是还有比这更多的呢?如果有,是什么呢?


我这么说,并不是我有答案了。我没有答案,只是设问出来,也许日后更长时间,或母亲影展滚雪球一样走下去之后,我们会逐渐在其中发见出更多远超我们可能从前想当然的“答案”。


我这里先列出正在“第二胎”待产中的母亲影展已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若干“景象”:


1,一个完全不同于“常规影展”的策划与操作运行


2,影像传播与交流的“线上自由”正在探寻与实践中


3,“母亲”作为一个最微观最具象的元素,成为打开无数家庭之门的钥匙


4,一个个家庭之门打开,也是当今最现实最具体的人际关系的案例展开


5,也完全可能是,当下社会最底层也最深层的通向


母亲影展→观察笔记


母亲影展 | 旁观笔记① | 吴文光:家庭门 · 凡人素人


海报设计:戴   旭全文编辑:章梦奇



欢迎光临!👇🏻


·母亲影展 | 策展笔记① | 刘晓倩:参与策展碎碎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