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文旅谈 | 全国两会关于文化旅游的话题盘点
3月10日-3月1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今年的全国两会,正值“十三五”荣耀收官、“十四五”开局落子的历史交汇节点,中央领导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以一系列掷地有声的论述擘画了新五年的社会发展蓝图。今年的两会对文旅行业意义非凡。经历了疫情的考验,面对新的时间窗口和新生机会,“诗与远方”如何守正创新、谋求高质量发展,这是时代赋予旅游从业者的命题,更与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及时精准的政策推进密不可分。
代表委员们在两会上聚焦了如下话题——
关于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党支部书记刘家奇:发展文化体验为主的文化休闲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度假的田园式休闲观光产业,“农旅文”三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实践。以人为景,以旅为媒,以文为魂,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产业,既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又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党总支副书记周忠莲:人才不足是乡村振兴工作的一大“痛点”。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引进、培育一批懂技术、有活力、肯扎根的青年人才迫在眉睫。
全国政协常委、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达久木甲:“要想富,先修路”,目前脱贫地区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建议继续支持、推进相关工作。一是统筹规划脱贫地区内部道路与外出通道建设;二是提高脱贫地区建设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的补助标准,降低项目准入门槛,提高项目覆盖面。三是分类指导脱贫地区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洪洋:政府应继续加大前期投入,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健全相关政策机制,制定完善行业标准,切实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服务质量;加强对乡村旅游市场的引导、规范和监管,杜绝欺客、宰客现象,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关于文化交流与推广传播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柯军:“酒香不怕巷子深”这种观念要变,我们既要好酒,又要让好酒从巷子里飘向全球。数字化时代,作品本身的内容没有变,变的只是传播方式。数字化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绝佳机遇,传统文艺作品可以由此实现传播地域的巨大扩展。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细花:当前我国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还缺乏更广泛的国际认可,文旅营销的国际热度还比较低,未能充分形成自上而下的营销合力,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营销、旅游部门的对外宣传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特别在融媒体宣传推广等方面可进一步发力。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紫金文创研究院研究员刘忠斌:博物馆、图书馆和美术馆的联盟实现了馆藏资源共享,促进了馆际交流合作,是服务社会的一种新模式,有利于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需求。此外,要发挥利用好重大“节、赛、会”时机,在互学互鉴中着力创造联盟文化。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歌舞团女高音歌唱家、一级演员刘玉婉: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交流互鉴,具有开展公共外交、弘扬丝路精神、促进民心相通的先天优势。她建议打造“一带一路”艺术团以及国际化综合艺术产业,搭建新时代歌舞艺术国际交流平台,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背景下的国际艺术交流模式;以交流互鉴为原则,推出线上国际艺术交流项目;整合沿线各国艺术资源,邀请多国艺术家联合创排和演出,创作符合时代需求和“一带一路”精神的舞台作品;以打造国际艺术节和国际巡演为抓手,打造品牌节庆活动“东方艺术节”。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苏伯民:建议依托敦煌研究院组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我国首个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于提升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保护好、利用好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建议科技部依托敦煌研究院、兰州大学文博单位和高校,布局建设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袁靖:丰富的科学标(样)本和数据积累是开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创新和考古研究工作的基础。建议科技部、财政部将文物领域的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纳入国家平台的发展规划和布局,加快平台建设,加强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全面促进文物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人才培养成为制约文博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建议在深入研究总结文博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支持有条件的国家大馆建立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文博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建议文博领域率先尝试实施延迟退休政策,以盘活博物馆人才队伍存量,推动博物馆行业创新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裴春亮:遍布中华大地的革命旧址、遗址以及红色文物资源,是我党百年奋斗历程的有力见证,各类革命主题博物馆、纪念馆是红色教育的生动课堂。应结合景区实际情况和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特点及市场需求,开发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深度体验项目、文化创意产品,以及利用新媒体等传播手段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将思想性与趣味性、实用性统一起来,在商业化和公益化中找到平衡点,传播红色文化的同时促进文化旅游消费,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来源:人民文旅研究院
往期推荐:
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和旅游部“九”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