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家长决不能置身事外!
点击“绵阳教体”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内容
“为什么别的孩子能考第一,你就不能?”
“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等着去乞讨吧!”
……
很多时候,家长觉得学习就是孩子的事,孩子成绩差,就是因为懒,,不好学,不求上进。
但其实,家长置身事外,孩子的学习都不会好。
学习不只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的参与,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成败。
1
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
小明父母对儿子“无为而治”,从来不管他的学习,也不过问他的成绩。
有时候,小明不会做作业,考试考砸了,他们都不在意,还说:
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别指望爸妈。
结果是,小明的表现差强人意,上课经常开小差,做作业也胡写一通,考试甚至经常交白卷。
这就导致小明越来越自卑,学习也越来越差。
小红妈妈是家庭主妇,孩子上学期间她一直“陪读”。
包括平时督促她学习,解答作业上的问题,给孩子听写,监督孩子背书等等。
但妈妈没有唯分数论,只是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看她学会了没有,遇到了什么困难等等。
在妈妈的陪伴下,小红觉得很安心,也学得很快乐。
因为有妈妈的监督,小红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一直很认真,成绩也稳居班级前十。
家长的态度,关乎孩子学习的好坏。
那些置身事外的家长,最终都输在了孩子身上。
2
一次,哲学家罗素带儿子去海滩玩。
儿子看到一块很漂亮的石头,搬不动,就请父亲帮忙。
可罗素只扔下一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冷漠地走开了,不知道身后的儿子被伤透了心。
儿子长大后,很少回家,跟父亲的关系也不亲近,这让罗素后悔莫及。
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与成长的路上,有意无意地选择了忽视。
他们在老师提醒要多督促孩子学习时,敷衍着答应,但因为各种各样原因,经常忘了管孩子。
等发现孩子退步了,就怪老师没教好。
平时不关心,出问题了就怪别人,很多孩子没学好,就因为家长的置身事外。
老师一个人要教几十个学生,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家长要教的只有自己的孩子,假如孩子确实越学越差,老师要反思,家长更应该反省自己。
学习从来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家长的参与,必不可少。
不懂事的孩子就像一只迷途羔羊,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不知该往哪儿走。
父母及时指一条路,孩子才有了方向。哪怕孩子再不喜欢这条路,只要他愿意尝试,若干年后总会感激你的。
3
经常听到有人说,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就不要多参与了。
然而无数经验都说明了一个真相:
决定孩子成绩的,不是智力,而是父母的格局。
很多家长所以为的“教育”,其实是不大正确的。
有家长爱掏钱,把孩子送上好学校,送进昂贵的补习班,然后就心安理得了。
觉得孩子学得好不好,全看老师会不会教。
有家长更是以为教育孩子,就等同于责备孩子。
孩子犯错了,那就批评他,让他知错能改;
孩子考差了,那就痛骂他,让他学会努力。
“你真不像话”、“你怎么那么笨”、“xxx比你聪明多了”等等这些话,逐渐成了家长的口头禅。
遗憾的是,这并不是教育,只是家长单方面的情绪发泄。
教育学者尹建莉说过,责备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给他们一些主动性与成就感,他们就会越学越好,相反,如果总让孩子有压迫感和内疚感,他们就会越学越差。
决定孩子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基因、环境、教学资源等等,但在后天的教育中,家庭的影响最大。
家长的大格局与高素质,对于孩子来说才是最好的教育资源。
文化素质越高的家庭,孩子的发展就越好,这一点毋庸置疑。
4
一个孩子的发展如何,关键要看父母给予他们怎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怎样的学习力与成长力。
爱学习本是人类的天性,孩子生来并不讨厌学习,相反,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学习。
只要家长正确引导与监督,孩子就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不再把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
以下这4件事,家长一定要做好。
·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家庭教育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孩子在和谐、平等、自由的家庭氛围中,才能安心学习。
· 学会和孩子平等沟通
父母高高在上,孩子只能听从,但内心很不满。
只有放低身段,平等地和孩子沟通,我们才能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孩子才愿意把心里话说出来。
· 督促孩子改正坏习惯
孩子很努力,就是成绩上不去,那一定是方法出问题了。
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发现并改正其坏习惯,找到好方法,培养好习惯,孩子的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 经常和孩子一起学习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少不了家长的陪伴和引导,有家长陪伴的孩子,学习效率会更高。
在家长的陪伴下,孩子可以有更好的人生,更幸福的未来,这不正是我们所期许的吗?
孩子需要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长,但首先,父母要是一个成熟型父母。
让我们都做成长型父母,才能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长。
来源 | 教师E家(ID:jiaoshiEjia)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