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都挺好》里的苏明哲,为何失业后甘愿在美国苟活着?

胡万程 看世界杂志 2019-08-04



是时候打破“在发达国家工作和生活=成功”这样的陈旧观念了。“面子”永远不应该是华人回国找寻真正幸福的掣肘。


眼下,一部叫《都挺好》的电视剧正在热播。


生动诙谐的人物刻画,接地气的家长里短,加上节奏适宜的剧情冲突,使得这部戏口碑非常不错。



这部家庭剧的角色设置很有意思,大家庭中有三个子女,分别是长子、次子和三女。其中长子小时候学习成绩最好,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去斯坦福读研,长年旅居美国,一直以来是父母的骄傲和家族中的榜样。


然而就是这样的“天之骄子”,在而立之年被公司裁员后,却迟迟无法恢复到人生正轨上。的确,单纯拿逻辑合理性来说,缺乏项目管理经验的大龄程序员,在职业生涯中断后确实难以找到同等收入水平的工作,这样的角色虚构并没有问题。



失业的长子尝试再就业屡屡碰壁,只能赋闲在家。妹妹来美国看他,不解大哥为何不回国,因为以他的资历,在国内谋生绝非难事。


大嫂一言道破真谛:他们这代来美国打拼的人,早已把最宝贵的青春奉献在这片土地上。纳税、消费、工作,好不容易才获得绿卡,可以立足于此。如果回国不是“衣锦荣归”,而是因为“走投无路”,不但在美国的同学同事会笑话,在国内的亲戚朋友前,面子也挂不住。



归国与否,对于旅居海外的华人是一个时常会考虑的问题。这是一个关乎未来的人生重要选择,不但与职业发展、人际交往、婚恋交友相关,也不可避免地和个人的脸面挂钩。


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留学的毕业生,在面临是否回国的选择时,这个问题更加突出。“留下=有能力、混得好”,“留不下=被淘汰、失败者”,这样的印象往往留在不少人的心中。



但如果仅仅为了面子,仅仅为了证明“自己是竞争中的胜利者”,而做一些并没法发挥自身优势的工作,在海外“苟活着”的话,代价往往是极其昂贵的—最宝贵的青春岁月就这样蹉跎掉,到了真正想归国的时候,也因为自身的年龄失去了竞争优势。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华人并不罕见。明明是特殊行业的高材生,却因为种种原因,在外国做着端茶送水的体力活儿,只求获得资格留在海外。


虽然职业并不分高低贵贱,在发达国家做体力活儿也可以得到体面的收入,但不可否认这依旧是一种资源浪费,近距离观察这些华人的话,大部分也非“真正快乐”,通常以后会留下不小的遗憾。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越是优秀的人才,工作的范围就越广,生活也不分国界与地域。而随着中国社会人均收入的不断提升,海归的返潮愈演愈烈是未来的大趋势。


是时候打破“在发达国家工作和生活=成功”这样的陈旧观念了。在哪里生活,在哪里工作,应该考虑多方面因素,这是个人的自由,也因人而异,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面子”永远不应该是华人回国找寻真正幸福的掣肘。






作者 | 胡万程

编辑 | 谢奕秋 xyq@nfcmag.com

排版 | 范芷萱,Keith



点击发现更多好文



点击订阅2019年全新《看世界》杂志

觉得文章好,点赞一个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