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4项提名领跑奥斯卡,网飞凭啥超越迪士尼?

竹几 看世界杂志 2020-08-28



好莱坞自身的发展史,是一部充满剧情反转的系列电影。


这句话多少有些揶揄的味道,但事实正是如此。


美国电影产业的制作大公司追求垄断地位的同时,与其他公司寻求生存空间的较量,这样的时刻在百年历史中上演了无数个回合。


而资本与技术的携手前行,令电影公司间的你争我夺,充满了趣味,也充满未知。


01

“五大三小”粉墨登场


当我们调侃迪士尼有钱就是任性的时候,当我们诟病好莱坞的巨头们垄断了电影市场的时候,谁曾想过它们在雏形阶段也曾是“被霸凌者”。


20世纪初,在纽约成立了影片专利公司的爱迪生,控制着电影工业的绝大多数专利及交易运作,按比例收取专利费。刚刚兴起不久的美国电影业,突然遭遇“垄断”,但彼时并非所有院线和制片商都愿意任人宰割,约8000家影院中就有2000多家直言拒绝与专利公司合作。


这些“叛逆”的影院,干脆为没有获得授权的电影制作公司开辟绿色通道,提供放映机会。制作公司为了摆脱被束手束脚的窘迫,也不断想办法寻找新的生存之道。而它们走得最成功的一步棋便是——发现了“好莱坞”。



这个尚未得以开发的加州小村庄,气候四季宜人,且能够提供充足的拍摄空间和廉价的非工会劳动力,成为了有能力的电影公司与团队的最佳落脚选择。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入驻,新的电影生产基地快速成长起来。


1912年起,一边是爱迪生应付着美国法院反垄断的漫长判决,焦头烂额,另一边是以好莱坞为核心野蛮生长的各大电影制片厂。美国电影工业小公司从分散于各地到不断集中,实现了一大批横向并购,初代巨头版图开始显现。


在财团支持下的兼并风浪,使为数众多的独立制片商逐渐合并为后来人们所熟知的八大公司,它们分别是: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20世纪福克斯、雷电华、环球、联美和哥伦比亚。


1915年成立的米特罗公司、1917年成立的高德温公司和1918年成立的路易斯·梅耶公司三家合并,在1924年成为米高梅。


△《乱世佳人》是1924年米高梅成立后出品的经典电影之一


名演员公司、杰西·拉斯基故事片公司合并成立名演员-拉斯基公司,再继续兼并了12家制片公司,拉入派拉蒙影片发行公司,派拉蒙影业正式诞生。


华纳家的四兄弟成立了华纳制片厂,几年的摸爬滚打下来,华纳兄弟影业开张。


1914年,福克斯电影公司成立,也就是后来我们熟悉的20世纪福克斯。


洛克菲勒财团的美国雷电华公司兼并了美国电影票预售公司,和凯思-阿尔比-奥菲姆商业放映系统合作,一下子制作、资本和院线一应俱全。


拥有美国最大发行公司的卡尔·莱姆勒,建立了环球电影公司。


查理·卓别林、D.范朋克、M.壁克馥和D.W.格里菲斯共同出资创建了联美电影。


1920年原本在环球工作的H.科恩、J.科恩两兄弟,和J.布兰特一起成立了一家摄制喜剧短片的小公司,4年后改名为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1919年,CBC电影行销公司成立,随后于1924年更名为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至此,在20世纪30年代,“五大三小”的格局基本形成,派拉蒙、米特罗-高德温-梅尔(米高梅)、福克斯、华纳兄弟和雷电华这五家大制片厂成为主导,环球、哥伦比亚和联美以稍小的规模紧随其后。


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体的大制片厂,开始掌握这片电影大地,好莱坞就此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电影放映业占据了美国娱乐产业的半壁江山。


02

反垄断与电视机双面夹击


然而,随着电影工业蒸蒸日上,美国的电影巨头公司们也不自觉走上了垄断的道路。


有意思的是,整个“八大”都是大而全的公司,它们各自拥有着不受制于他方的一切资源:规模巨大的摄影棚,拥有村庄、市镇、码头、牲畜的外景场……同时,每家公司为了使得自家的专业队伍更有竞争力,都力图将时下最强的电影从业者招至麾下。


在发行方式上,为了利润最大化,当时拥有院线的“五大”建立了“区域排他放映体系”(run-clearance-zone system)。这一体系将全美电影市场分为30个区域市场,各个区域市场内再进行分层,使全美的电影放映变成三个阶段,首轮影院、次轮影院和末轮影院,即每一轮放映结束后,片方会在市场清空后的一段时间之后,才在下一轮的影院放映。


简单来说,就如同品牌商品的销售路径——从高端精品,到百货商店,再到折扣店。每个市场等级不同,但商家却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价格推销给顾客,这样下来,每个环节都能获利。



这个体系对电影大公司的好处是,它们能直接垂直垄断整个行业的利润。而那些独立影院和独立制片商,完全无法在市场中生存,更别说竞争了。因此,美国司法部正式起诉了影业大咖们。


这就是有名的“派拉蒙诉讼案”,也是美国最高法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反垄断案裁决。


1948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反托拉斯法做出判决,判定大公司非法垄断,要求制作公司只管制片,放弃之前包办的发行和院线业务。


这个判决直接动摇了“八大”的多寡头垄断局面。巨大财源被切断,其中的“五大”被迫将院线卖给第三方。


祸不单行,二战后电视机的普及,进一步打击了电影行业上升的势头,50年代的电影观众比40年代少了近一半。


△50年代中期,将近三分之二的美国家庭拥有了电视机,电影行业的上升势头被进一步打击


电影巨头们的投资大,收入却一路下跌,几十年的盈利局面再也无法维持。当时八大制片厂都在摸索生存之道,所谓的“铁王座”争夺,无非是在时代中摸索谁更能成功转型而已。


雷电华率先退出电影市场转战电视领域,哥伦比亚卖身给索尼。米高梅和联美即使合并,也无法摆脱债台高筑的窘境,反被以动画制作大获成功、异军突起的迪士尼超越。


从此“八大”变成了“六大”,分别是迪士尼、20世纪福克斯、环球、派拉蒙、华纳兄弟、索尼哥伦比亚。


03

新版图,新战术


进入新世纪后,好莱坞持续震动。所谓“铁王座”,已经不再是传统影业公司之间的角力。除了迪士尼,其余几大各陷危机。


迪士尼的一骑绝尘有目共睹。2018年,作为唯一全球全年票房破70亿美元的公司,迪士尼创造了好莱坞历史上第二高的票房成绩。到了2019年,迪士尼的北美总票房,比第二名的华纳和第三名的环球加起来还多。


最精彩的无疑为2017年。这年年底,迪士尼收购21世纪福克斯案让全世界影迷震惊。2019年3月,这起收购案写下最终章,迪士尼以713亿美元宣布一个新好莱坞版图的开启。


△迪士尼品牌阵营


原有的“六大”也正式变成了“五大”。虽然没人敢抢第一的位置了,但空出来的第六名,却有其他人跃跃欲试。


非美国本土成长起来的狮门影业,2019年以北美总票房7.685亿美元,相较2018年上涨98%的亮眼成绩,排名甚至超过派拉蒙和福克斯,跻身好莱坞前五。极快的发展速度,使其在美国电影市场稳占一席。


而巨头们要面对的更大威胁,不只来自于这一家。2019年,Netflix成功加入电影协会。这标志着互联网企业也真正在电影行业拥有了话语权。


家庭娱乐的习惯也都在向流媒体迁移。随着年轻人日益习惯即时消费的互联网娱乐,视频流媒体真正走向了主流地位。流媒体平台上储备丰富的内容,如曾经的电视潮流一般,不断争夺着电影观众的娱乐时间。


传统好莱坞六大(或者说五大),“影院-DVD-电视”为主要方式的发行,也是保证盈利的根本,但在互联网大环境之下,越来越不受待见,对于很多年轻用户来说,是时间成本的浪费。


2018年美国的DVD租赁业务正在不断萎缩


从技术的革新来看,电视打破过一次好莱坞电影市场的座次顺序,如今,互联网再添一把新火,烧得传统电影工业格局措手不及。


流媒体来势凶猛,在官方各大电影奖项中的突围也可见一斑。


Netflix继《罗马》成为史上首部无票房纪录的奥斯卡提名电影之后,越战越勇,在电影界接连创造出口碑佳作,今年更是以24项大奖提名领跑奥斯卡,比大佬迪士尼还多一个,成为奥斯卡史上首次超越传统好莱坞电影公司的新兴公司,更是史无前例的第一家获此成绩的网络视频服务商。

另一方面,在内容为王的时代,越来越多的观众愿意为又好又新的故事付费了。而传统的制片厂制度,显然不能使出全力。一来,商业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使得创新和个性的内容产出频率较低。二来,大厂炒IP的冷饭和狂拍续集的做法,已经从疲软的票房上看出观众的不买账了。


△Netflix出品的罗马》成为史上首部无票房纪录的奥斯卡提名电影


反观流媒体,大胆采用独立导演和新人演员,通过建立内容制作中心不断打磨原创剧本,收获了更多用户的赞赏。更何况,财力再巨大的公司,也无法真正实现无上限的内容存放,这一点是传统影业永远无法超越流媒体的固有劣势。


1月份第77届金球奖上,Netflix出品的《婚姻故事》和《爱尔兰人》获提名甚多,最终惜败于《1917》。这个结局配合当下的好莱坞局面,也透露出一丝微妙气息:支持院线电影的老派势力,已经感觉到了网络流媒体新星们难以阻挡的强大,却还是想要硬撑着保住传统电影最后的体面。


但他们都很清楚,这是个充满变局的时代,与其争夺地位,不如接受挑战走上转型和合作之路。于是,2020年的好莱坞,似乎更加未知,更加令人期待。



作者 | 竹几

编辑 | 何子维 hzw@nfcmag.com

排版 | 阿丽菜


点击发现更多好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