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婚恋骗局
《摩登家庭》剧照
跨国婚姻不全然是浪漫爱情,也关涉阶级、种族、性别和全球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由此催生出各式各样的骗局。
跨国婚姻既存在浪漫爱情,也存在盘算和陷阱——有人为了移民,有人为了满足结婚生子的需求。
两者的社会属性差别巨大,但背后的欲望机制是相似的。这其中又关涉阶级、种族、性别和全球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而有欲望的地方,就有骗局,这是人类不变的定律。
“黄热病”和绿卡婚姻
纪录片《娶个亚洲新娘》里,美国华裔导演林立仁记录了一个美国男人与一个中国女人如何走向幸福。
美国男人史蒂芬是个狂热的“黄热病”患者,中国女孩珊蒂来自安徽乡下,两人年龄差距20岁。他们通过网络聊天,相遇并相恋了。
在这个“爱情奇迹”里,一开始却充满了种种非爱情因素的动机。史蒂芬所患的“黄热病”,是指一种对黄皮肤亚裔女性的种族性痴迷。史蒂芬爱着珊蒂身上的“中国味”、她身上的种族特征,而不是眼前这个女孩。
电影《娶个亚洲新娘》剧照
在他眼里,珊蒂只是一个文化和生理的象征。当然,打工女孩珊蒂也只是为了一张绿卡,这是更实际的物质需求。她常常念叨着,等稳定下来,马上就离开他。
史蒂芬和珊蒂跨过了自身的重重屏障,最终走进了彼此的内心。
但也有一些跨国婚姻,中间的巨大鸿沟,埋下了数不清的冲突、扭曲、阴谋、诈骗,构成了社会新闻的基本叙事元素。
一些“黄热病”患者将亚裔女性看作猎物和战利品,他们试图掌控“乖顺东方女性”的命运,以满足近乎扭曲的种族偏好。
类似“中国女子被骗婚到美国,惨遭毒打强暴性虐”这样的新闻,看似极端个案,却也代表着一种广泛的潜在共性。这是刻板的种族想象和蠢蠢欲动的物质需求所造成的。
婚姻的圈套里,沦陷是相互的,中招者必是有所企图——比起一桩美好婚姻更值得想象的,是绿卡。
《娶个亚洲新娘》中的女主角,尽管并未直接对着镜头坦露心声,但种种行为难掩她的潜在动机。根据美国移民局的数据,每年有几十万人通过结婚申请绿卡,其中有30%涉及欺诈。
2015年,美国一个名叫凯文的程序员在交友网站上认识了“打黑工”的中国女孩茉莉。
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得到凯文要为她解决签证的承诺后,两人便结婚了,并很快育有一个漂亮的混血小孩。
幸福的生活看似一往直前。但没多久,茉莉报警称,凯文有家暴行为,且非法持枪。
茉莉这一出举报电话,让凯文差点身陷囹圄。茉莉带着孩子消失了,凯文在社交网站上控诉她,并成了绿卡改革的支持者。
无论是“黄热病”还是绿卡婚姻,在“财”和“色”的驱动下,普通人和上流阶层均未能免俗。
最近,中国富豪饶陆华,一位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便身陷跨国重婚的丑闻。在国内有妻儿的饶陆华,与加拿大籍华裔李佩佩于2016年4月在美国举办婚礼,但2019年,双方对簿公堂,巨额财产成了争议焦点。
饶陆华发公告称,这是李佩佩团伙设计的骗局。但真相为何,只有当事人才心知肚明。
跨国婚恋骗局
信息的极度不对等,是导致跨国婚姻骗局的最大原因。尽管网络变得发达,专业化的犯罪集团还是迅猛生长。
其中,最具辨识度的一种跨国婚恋骗局,便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尼日利亚骗局”。不过,尼日利亚骗徒并不为婚骗而生,这种起源于尼日利亚的诈骗形式,早先以转移资产为名。
最典型的是假美金,骗徒们声称要从尼日利亚非法转移一批涂上特制黑油的美金,以避过海关的检查。贪小便宜的人,难免上当受骗,买下他们手里的假美金。
这些年,亚洲经济起飞,骗徒们将注意力从欧美转移到了东亚。而随着网络交友日益发达,跨国婚恋骗局也花样百出。
据2019年《红星新闻》报道,一名中国女性跟“美国四星上将”谈恋爱,对彼此许诺要共度余生,最后被骗走40万元。
1996年,26岁越南女子Dang Minh Thuy
嫁给了一个她不认识的中国香港男子这种利用崇洋媚外心理和移民梦所设的骗局,背后大多是尼日利亚骗徒,骗术拙劣,但中招者不在少数。
当然,身在尼日利亚的骗徒,并不能直接获取中国受害女性的资料,他们还需要一个身在中国、帮他们入侵交友网站的黑客。也就是说,每一桩婚骗后面,往往有一个成规模的诈骗团伙。
事实上,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针对移民梦的专业化骗局,早就无孔不入。比起骗徒们亲自下场苦心营造自己的身份,以专业跨国婚姻中介的身份出场,看上去要更“靠谱”一些。
“跨国婚骗团伙”猖獗,专盯一些大龄单身“剩女”,或是急着通过结婚移民海外的女性。
早些年,有家“加州草地国际婚恋”的网站,宣称只接收40岁左右的大龄“剩女”,帮她们钓国外的金龟婿。他们以收取高额会员费的方式吸纳会员,并承诺介绍国外条件好的男性。
但交了钱的人发现,最终只等来3个“外国男性”的邮件。最后警方调查发现,他们原来是3个大学生,这个网站也是在西安注册的。全国有200多名女性受骗,涉案金额高达60万元。
1996年2月23日,中国香港,婚礼结束后,
Dang Minh Thuy坐在囚车里等待被带回拘留营尽管警方打击力度加大,但类似的骗局从未销声匿迹。
去年,澳洲电视台的中文频道报道了一起复杂的跨国婚介案。7名中国女子通过一名澳洲华人婚介寻找澳洲男友,共涉及76万元人民币,却无一成功。双方打了官司,在电视台的采访中,双方也各执一词。
其中一位名叫兰兰的江苏单亲母亲,做红酒生意,因一个做“婚姻介绍”的网络主播的吹嘘,产生了移民海外、让儿子接受西方教育的念头。
主播承诺,只要给15万元介绍费,保准让她嫁个好老外,拿到绿卡。兰兰交了巨额介绍费,去了澳洲才发现,所谓未来老公,其实是网上临时找来、配合演戏的单身汉。
移民梦,一场空。
异国娶亲陷阱
除了移民“出去”,还有娶亲“进来”。
中国过剩的单身男性,缺口高达3000多万,而组建家庭、传宗接代等社会文化方面的压力,源源不断地加码,使中国男性(尤其是农村男性)急需另辟他径,娶妻生子。由此,越南新娘、朝鲜新娘,这种边境婚姻从20世纪90年代就流行开来。
高额的婚姻成本,迫使中国男人们另谋出路。这背后是一笔经济账,与其说是“娶回来”,更通俗直白的叫法是“买回来”。
几年前,有“中介”举办过越南新娘“团购”活动,只需20万元,来回6天,3个月包娶到家。
这并非一场虚假闹剧。事实上,某些越南新娘的“团购”通道,还有1万~4万的“超低价”。
1996年1月12日,越南河内,一名越南新娘
走进婚车,贴着中国红喜字的小巴在后面等着当然,越南的经济相较于中国落后,当地女性选择“去中国”,也是一个摆脱命运的出路。她们被“养妈”(越南人对婚介的称呼)集中管理,学习中文、了解中国风土人情。吃住行等所有行动,都要听从婚介安排,以接受命运的挑选和安排。
早在1994年,中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涉外婚姻介绍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严禁成立涉外婚姻介绍机构。也就是说,任何跨国婚姻的中介机构,都是违法的。
越是灰色地带,骗局越容易滋生。一些中国人利用“边民”身份,在越南物色女性,哄骗她们来中国打工,并以低价将其拐卖。
2015年6月,昆明铁路公安局昆明公安处成功破获了一起公安部全国打拐专项行动督办案件:一个18人的团伙先后将11名越南女性拐卖到湖南新化。被拐卖的同时,这些女性也遭受着分销团伙的非法拘禁、性侵等犯罪行为。
嫁到中国的老挝新娘
随着公安部对“购买越南新娘”的打击,中国单身男性“买新娘”的势头,并没有就此消减,反而扩大了版图。近年来,去乌克兰、巴基斯坦等地娶亲,正逐渐成为趋势。当然,骗局也始终相伴而生。
去年《新京报》报道,曾有14人通过河南的“金世缘婚介所”去巴基斯坦娶亲,出发前先缴纳2万元费用,在巴基斯坦结婚后,再缴纳剩下的14万元。
到了巴基斯坦后,他们与新娘“结了婚”,但新娘却以各种理由相继离开——“隔段时间回来,就是要shopping、要money,然后再次离开”。
有“准丈夫”说:“在巴基斯坦,我们就像是一部提款机,在对方一次又一次的欺骗中,送出了家中借来的钱。”
2010年1月24日,重庆一名22岁
的农民工办理护照去越南娶外国新娘20万元、30万元花出去,最后发现,他们的媳妇,根本不会被带回来。
很多“媳妇”其实是已婚之妇,且育有儿女。不远万里前去娶亲的人,不仅娶不了媳妇,还把自己推进了险途,有人被囚禁,有人丧命,有人仓皇逃命。
事实上,这样的跨国婚姻早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一方是渴望娶亲的中国男性,另一方是贫穷的异国女孩。婚介、代理、宗教神职人员,层层参与,一环骗一环。他们利用信息的鸿沟,竭尽所能地从男性对婚姻的渴望中榨取价值。
任何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跨国婚姻也一样。跨国婚骗不过是婚恋市场的一个缩影,爱情A面的背后,也同时存在欲望的B面。
作者 | 阿树
特约编辑 | 姜雯 jw@nfcmag.com
排版 | 刘梦恬
看世界杂志新媒体出品
| 往期推荐 |
点击图片即刻探索下一世界
看世界杂志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带你一起 畅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