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两部作品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来看编辑、作者说了什么?

好书探 好书探 2024-01-29

日前,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揭晓,7类35篇(部)作品名列其中。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曾采访获奖作家、评委及出版社相关负责人、编辑,推出系列报道。


查看往期请点击链接:

1、我们请到2位鲁奖评委和11位得主聊了聊

2、当这些书获鲁迅文学奖,社长、总编辑怎么说?

3、当自己编辑的书获鲁迅文学奖,这些编辑有话要说......


今天推出“鲁奖”系列第四弹:长江文艺出版社两部作品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以下为《大春秋》编辑谈和《天空下》创作谈。


编辑谈







《大春秋》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该书气质独特,书写了磅礴丰沛、蕴思深刻、充满传奇与智慧的大历史大文化景观,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纵横捭阖、博大精深。全书从23首诗词出发,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士”“脉”“道”,从春秋战国到唐宋明清,从千古名士到悠悠古城,从人文胜迹到山川天地,作者寻觅、思索、叩问,以文学书写历史,构建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宏大叙事”。



《大春秋》李舫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12月版/49.80元


大春秋

二十三首诗词

引发的“历史文化之旅”

雷 蕾


作家李舫在《大春秋》的序《岁月留白处》中写道:“……文学的书写在历史的深处,更在岁月的留白处。文学家书写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部分,说到底,就是人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信念和勇气。”《大春秋》其实就是一部以文学书写文人、以文学书写文化、以文学书写历史的书,并且呈现了某种意义上的“宏大叙事”。


利奥塔在他的《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一书中提出了“现代性的宏大叙事”这一概念,它们将无数微小、分散的叙事都整合到了人类进步的伟大故事当中。尽管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坛对“宏大叙事”进行了解构,“宏大叙事”的整体性被打破、颠覆和瓦解,许多批评家对“宏大叙事”有所诟病,但《大春秋》却让我看到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宏大叙事”,其内核是理想主义的。作者在本书序言里说“这些思考是多么的肤浅,而我的雄心壮志又是多么的幼稚”,作者所自谦自嘲的“肤浅”“幼稚”,却是一种率性和赤诚,她满怀家国情怀与担当,“以笔、以命、以心、以爱、以思,来铺展历史的长卷,讴歌生命的宽阔,时而悲怆低回,时而驻足仰望。”


初次拿到《大春秋》的稿件,一篇篇细读时,我其实是担忧的:如何将这些主题宏大、时间跨度也如此之大的文章,编辑成一部结构明晰、方便大众读者翻阅欣赏的散文集,并且呈现出最佳效果?作者最初提供的稿件是16篇散文,如果不分辑,直接排列下来,也是一部精彩的历史文化散文,但这16篇的体量,无法将其历史文化散文全面系统呈现,必然有所缺憾。因此,与李舫老师商议后,我们决定将篇目扩充到23篇,增加了几篇她的城市文化散文和乡间纪实随笔,以及当时尚未公开发表的《山河血》。


这23篇散文,我们按主题分为“士”“脉”“道”三辑,每一辑开头请李舫老师编写“辑小序”,每一辑中的文章排列顺序都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每篇文章都讲述了一位历史人物或一个历史故事,所以每篇文章开头选择用一段与之相关的诗词作为阅读提示,用23首诗词来引发一段段作者与历史文化对话的“精神之旅”,这多么诗意盎然,给作者笔下的“历史场域”平添了一抹浪漫色彩。看似主题多样的23篇散文,其内核是一脉相承的,无论是“士”中对历史上的名士进行人格书写,还是“脉”中探寻城市背后深刻的文化脉络,亦或是“道”中探讨中国思想史在变革时代的文化论争,其在描摹历史现实和文化背景之外,最终都落笔于对历史和时代的深思,以及形而上的哲学问道。


创作谈








《天空下》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该作品是一部怀抱热望、充满智性的诗集,也是一部形而上的、通往心灵之路的诗集。该书主要收录了当代诗人路也在2018~2021年创作的最新作品,也含少量早期代表作。诗人自如地穿梭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间,注重从大自然和历史中获取新的审美感觉,着力于对日常生活的细细咀嚼和反刍。这些诗直面世俗、还原自己、反省生活,显现出精密的结构和饱满的意象,折射出整个世界和人生。


《天空下》路也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11月版/52.00元


天空下

天空中的一大片明亮

路 也

这本诗集最后定名为“天空下”,其实是一个反复选择的结果。诗集中并没有一首诗叫“天空下”,但收入了标题中含有“天空”一词的诗作,同时其中大量诗作里反复出现了“天空”这个意象。“天空下”这个语词,其实既包含了“大地”,又包含了“天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对于“大地”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于“天空”的关注。对于我来说,大地是重要的,而这个大地又只能是天空下的大地。“天空”意象,有着摆脱大地上所有烦忧与设限的意思,意味着自由与无限。与此同时,一首诗的写作过程,在我看来,也像是摆脱地心引力,起飞,飞向天空与遥远。


这部诗集以短诗为主,内容以书写大自然为主体——其中不乏将个人冲突投射至风物的行走之作,还有相当一部分诗作试图通过个人经验探讨人类生存的困境,另外也收录了少部分写爱与死的诗作。总之,基本上都属于文学的永恒主题。两首长诗用来殿后。长诗《徽杭古道》总共25节,恰如我一口气走下来的25公里,我想写出一条自然之路、人文之路、历史之路、时间之路、信仰之路。长诗《巧克力工厂》,通过巧克力这种可以为大脑传递与欲望相关信息并使人兴奋的特殊食品的具体制作过程,试图隐喻式地表达对艺术作品生产机制的思考,同时写出对人类生存既形而下又形而上的感受、哲思与冥想。


2020年秋天,我朝发夕返,独自去爬了山东第二高峰蒙山。一大早开始上山,天黑时才返回山脚下。黄昏,快到山脚时,遇到一对年轻情侣疲惫不堪地走过来,嚷嚷着说走了40分钟了,才走到这里,已经累坏了,爬不动了。他们向我打探情况,当知道我没有同伴,用整整一天来上山下山时,女孩揪住我不放,连续三次追问:“你哪来的决心,一个人爬完这么大的一座山?”我被她问得有些不知所措,愣怔怔地回答:“我不是靠决心,而是靠绝望。”女孩听了我的回答,也愣了一下,接下来哈哈大笑,她说这个答案太好了。


从某种角度来看,创作这本诗集中的绝大部分诗歌时,我的现实境遇和身心状况其实都不太好,有时甚至是很不好。然而,我却通过这样一个具体的写作过程来攀爬、翻过并超越了悲伤这座大山,并继续上升,直至把所有痛苦都升华成了天空中的一大片明亮……正如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所说:“诗人是这样的人:他的心中深藏着剧痛,而当叹息和哭泣将要涌出时,由于其嘴唇的构造,却使得那些传达出来的内容,听上去竟都变成了美妙的音乐。”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初审:孟祥辉

复审:张中江

终审:张维特

◆ ◆ 往 期 精 选 ◆ ◆

重磅,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公布!

我们请到2位鲁奖评委和11位得主聊了聊

当这些书获鲁迅文学奖,社长、总编辑怎么说?

当自己编辑的书获鲁迅文学奖,这些编辑有话要说......

排版|孟祥辉

好书探,我们绝不放过一本好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这两部作品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来看编辑、作者说了什么?

好书探 好书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