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 “新常态”还是“混合态”?疫情之后,在线教学何去何从……
话 题
WECHAT ID: DEANPKU
关键词:在线教学
经过两个月的摸索和适应,学期初对“云复课”的激动或担忧都在网课日常中归于平静。虽然只是延期开学的应急方案,在线教学仍然高调地冲进了全中国老师、家长和学生的视野,其问题与优势也被聚焦和放大,在夺回春季学期时间的同时,引导我们审视在线教学的价值与方向。
值得思考的是,这次从小学到大学全覆盖的在线教学实践,对大学教育观念、教学形态的发展产生了或正在产生怎样的影响?疫情之后,复归校园,在线教学又将何去何从?
我们采访了分别来自人文、社科、理学、工学的闵雪飞、强世功、顾红雅、唐少强老师,基于不同学科背景,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思考。
01.
授课准备“工作量大了很多,但有价值”
生命科学学院的顾红雅老师本学期开设“植物多样性及其演化”课程,采用在线教学模式后,她的备课工作量大了很多,“两小时的课至少需要两天的时间做准备。”比如事先录制并编辑课件音频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因为不能带领同学在校园里实地观察植物,只能增加植物图片,或者提前采集植物给同学展示。不过,顾红雅老师认为这是有价值的,既是保证在线教学效果所必要的,也可以把资料积累下来持续使用。
法学院的强世功老师也认为在线教学备课更为复杂。在本学期以前,他都是粉笔板书上课,在线教学促使他不得不制作PPT,备课工作量因此大增。“网络教学对于以往不用PPT的老师来讲,确实是很大的挑战。但我也认识到,传统的板书只能一次性使用,其实很不经济,而电子课件可以积累下来更新使用。”
不过,备课工作量也因课程性质而异。比如外国语学院的闵雪飞老师讲授葡萄牙语文化课程,本就以布置阅读任务供学生阅读、课上深化知识为主要方法,备课工作量与线下模式差异不大。但语言基础课采用线上授课模式就面临很大挑战。为了让学生多用耳朵听、用笔来记,而不是只用眼睛看甚至直接摄屏,语言基础课一般不使用PPT。但线上授课模式,因为担心学生由于网络传输问题听不清,也必须使用PPT了。而且一些线下教学的常规手段,比如小测、纠音等,线上授课就不大方便,需要开动脑筋,另外想法子。
02.
从演话剧到演电视剧怎样让学生“入戏”?
工学院的唐少强老师讲授了20余年“数学分析”课程,本学期首次在线授课。提及在线教学对授课体验和教学效果的影响,唐少强老师形象地把教室直播比作从演话剧改为演电视剧,“考验老师面对镜头能不能把电视剧演出话剧的现场感,像演员让观众入戏一样,让同学有身临其境的上课体验。”唐老师介绍,教室直播的好处在于提供了真实的教室环境,包括粉笔板书。对于“数学分析”而言,板书是有生命的。由于知识量极为厚重,用板书来延宕讲课进度可以帮助同学跟上思路、理解核心内容。对于数学公式的推演过程,同学也更习惯黑板粉笔板书的形式,甚至漂亮的板书也是课程魅力的重要部分。
唐少强老师教室直播“数学分析(二)”课程
在强世功老师看来,线上课堂首要的弊端在于缺乏仪式感。线下的教室教学是有仪式感的,老师和同学的着装、举止、心态都会不同于网络教学。在通识教育方面,艺术类的课程大都和教授人格魅力有关,而人格魅力是在人际互动中体现出来的。如果是网络课程,就成了纯粹的知识传输,缺乏现场感和仪式感,无法实现人际合作、情感交流、人格养成的通识教育核心理念。
除仪式感外,线上课堂还缺少共同学习的空间氛围,脱离教室环境的同学们更容易分散注意力。为了让同学聚焦课堂内容,闵雪飞老师分享:线上教学绝对不能采取两个小时满堂灌的教法,课堂必须得合理分解,不然学生无法保证长时间注意力集中。
在师生互动方面,线上课堂还缺乏面对面交流。比如,顾红雅老师认为,线上授课很难通过和同学的眼神交流,或者从同学的表情神态,实时把握同学的学习状态。强世功老师则提到,如果所有同学都打开摄像头,那就像所有同学都坐在第一排,和同学的视觉距离更近,但这受限于网络流畅度和同学意愿。教学重视面对面交流的原因,也如闵雪飞老师所说:“课堂是一个需要师生双方投以信任的空间,我们需要注视对方的双眼,无论是讲课还是听课。”
在课堂讨论方面,顾红雅老师认为线上授课充分激发了同学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效果超过了她的预期。在“植物多样性及其演化”的在线课堂上,同学们发言热情很高,比如两个小时里,十多人的课堂,还有同学遗憾没能争取到发言机会。除了语音对话,同学们也充分利用“聊天框”进行文字互动,“比如我展示一种植物,同学们可以在聊天框里‘刷屏’回答植物名,我还可以把同学的答案保存下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教会学生自我思考 / 图源:《死亡诗社》
这次全面的在线教学实践是对老师和同学共同的挑战——促使老师付出心力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也考验同学自我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是教育观念和教学形态发展的一次契机和试验。
03.
疫情之后在线教学的位置在哪儿?
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的跨地域优势得到充分凸显;疫情结束后,还需要跨地域教学吗?跨地域教学可以是部分课程或领域的常态。比如强世功老师讲授的“普通法精要”课程有一半的内容需要邀请香港大律师上课,往年都是邀请他们到学校,今年无法到校,仍能通过在线方式实现跨界教学。强世功老师更进一步提出了教育全球化的思考:“传统的教育全球化依靠最简单的人员流动的方式,如学生出国交换、邀请外国学者来校举办讲座,成本是很高的。如果有效利用在线教学模式,既能实现跨境交流,也能很大程度节约教育成本。”
不可否认的是,这次系统的在线教学实践正在改变着教学观念和习惯,进而影响着教育形态的发展,但这是否意味着在线教学将成为主导?
闵雪飞老师表示,在同学返校后,她仍会采取实体教学方式。在她看来,用眼卫生是一个关键因素。“很多同学要每天8个小时盯着电脑,这不是一种健康的、可持续的生活,就像西南联大跑炸弹在防空洞里也要教学一样,线上教学只能是临时性的手段,虽然不好说会临时多长时间。”而且,“线上教学怎么在课后请同学们吃饭、喝咖啡呢?云吃饭不香啊。总得见得到人……”尽管如此,闵雪飞老师对线上教学也报以开放的态度:“如果未来我觉得有必要面向全国葡语专业的学生讲授我现在的几门课,我不会拒绝尝试慕课。”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而言,唐少强老师认为,应该以更谨慎的态度综合考虑课程性质、学生群体、教学历史等诸多因素,尤其是学习习惯。大学教育的改革必须考虑中小学教育模式的背景,比如我国中小学教育以老师面授为主,大学的基础主干课程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就更为稳妥。“教育不宜由上而下轻言改革,但可以有尝试,结果应由学生决定,学生喜欢就是成功,学生不喜欢就是不成功。”
此外,校园环境和教室里的面对面交流具有不可替代性。顾红雅老师分享其在去校外做讲座时,经常有同学会非常激动地表示终于见到老师本人了,“可以想象,他们还是希望能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就教学而言,唐少强老师认为,在教室里共同学习的氛围,尤其优秀同学的朋辈作用,是在线教学无法实现的。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 / 图源:《放牛班的春天》
就教育而言,如闵雪飞老师所说,“课堂不是一个仅仅灌输知识的地方,而是一群年龄相当的人进行集体生活的地方,建立友谊,良性竞争,增强心性。”
强世功老师也分享:“线上信息传输和知识教育始终无法取代大学校园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联系、情感的凝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传输,最重要的还是人格的养成、道德的培养,而这需要校园环境、面对面交流才能实现。”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在线教学体验和个人思考💡/
采访 | 田炼
撰稿 | 田炼
排版 | 田炼
封面 | 麦田
推 荐 阅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