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0年9月3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我在北大做学术” | 北京大学首届“未名学士”风采展示(一)

专 题

WECHAT ID: DEANPKU  


关键词:拔尖计划 未名学士


编者按

2009年,北京大学作为第一批启动试点院校开始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和环境科学等6个具有传统优势的理工科为试点,大力开展基础学科优秀人才创新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该计划自2009年启动实施以来,各试点高校大胆改革、先行先试,在本科教育教学和优秀学术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引领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创新。2019年,北京大学确定了以“未名学者计划”(PKU Junior Scholar Program)为名的探索与实践,开启了“拔尖计划2.0”的培养新征程。

 

为鼓励北京大学本科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促进学生在基础学科学术研究等方面全面发展,特设立“未名学士”荣誉奖项,本年度获奖者为来自十五个院系的四十九位优秀学子。教务部官方微信公众号特此推出“未名学士风采展示”系列专题,共三期,本期获奖者分别来自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元培学院。


01

侯霁开 统计学

从事理论机器学习与统计学方面的科研。他被选入应用数学及统计拔尖计划之后,在大三暑假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暑期科研,进行有关统计学的研究。在此过程中他解决了概率方面的一个问题,并写了一篇独立作者的文章。这个概率问题有关非独立的经验过程,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就在关注这个方向,但一直没有什么成体系的结论。侯霁开的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为此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并且对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问题给出了完整的回答。



02

李知含 信息与计算科学

在班级的综合测评中获得了多次较好的评议成绩,获得了2017-2018学年的国家奖学金。在计算系的本科生出国排名中位列第一,在2018年的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得了应用数学方向的金奖。李知含在大三暑假到斯坦福大学访问,进行了本科生学术科研活动,在讨论中受到启发,在导师的支持下完成了一篇一作论文(在投)。他还积极参与学生间的学术讨论,在讨论中获得合作机会,和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了一篇会议论文(在投)。



03

马思浩 数学与应用数学

本科期间,他选修了9门研究生课程,更是在黎曼几何引论、纤维丛与示性类等课程中拿到了99分的成绩。凭着优秀的成绩,他在2018-2019学年荣获三好学生和北京大学三等奖学金。他还自发组织成立了现代几何学的读书讨论班和代数拓扑的读书讨论班,与同学们一起学习探讨书中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后,他在大三参加了丘成桐数学竞赛的团体比赛,并获得了银奖。他以其本科生科研内容参加了基础数学拔尖计划的科研汇报会,并最终拿到了一等奖。



04

傅颢硕 数学与应用数学

傅颢硕在学校要求的课程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许多课程取得了接近满分的成绩。在校期间两次获得三好学生称号,此外还获得了优秀毕业生称号及其他奖励奖学金。他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了Hodge理论和层论,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反常层和Beilinson-Bernstein-Deligne-Gabber分解定理,以及Hodge模的理论,并且利用这些工具研究了两类特殊的全纯辛流形,得到了其上同调环上的一点性质。


05

杨远 数学与应用数学

攻读数论和代数几何方向。在校期间,他获得过明德奖学金,2016-2017年度三好学生,同年度的方正奖学金;2018-2019年度北京大学一等学习优秀奖。在第十届丘成桐数学竞赛上,他勇争力夺,获得了几何分项的银牌,并且作为代数方向的参与者得到团体银牌。

06

亓瑞时 物理学

自大二起加入北京大学电子显微学实验室,跟随高鹏老师进行本科生科研,主要利用电子能量损失谱对极性材料中的声子性质进行实验研究。对于半导体材料氧化锌纳米结构中的表面声子极化激元,利用电子束代替光束对其进行激发和探测,避免了近场光学手段在远红外波段缺乏合适激光光源和探测器的困难,相关工作已经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Nano Letters上;利用电子能量损失谱探测了正交相三氧化钼中的双曲型声子极化激元,相关成果已经总结成共同一作文章,目前正在Advanced Materials审稿;此外还有多篇合作文章。


07

吴典 物理学

跟随中科院的王磊老师进行本科生科研,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应用。当代物理学中的许多问题即使用计算机也难以解决,而他将前沿的计算技术引入物理学中,试图攻克这些问题。在大三时,该生作为第一作者完成了论文《基于变分自回归神经网络求解统计物理问题》,发表于物理学顶级期刊PRL,并且获得编辑推荐。在大三的暑假,该生前往UCSD进行暑期科研,继续用前沿的计算技术处理广义辛变换和重整化群等问题。研究成果已经受到了领域内专家的一定认可,论文在发表后的一年内获得了40多次引用,并且有希望应用于多体局域化等热门问题中。


08

刘子鸣 物理学

致力于物理学和机器学习的交叉领域。机器学习启发物理学:他以第一作者和宋慧超老师合作了两篇文章,其中一篇被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C接收,另一篇投至Physical Review C并获得积极审稿意见。物理学启发机器学习:他有三篇第一作者的文章,分别在投于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Springer Nature Computer Science和 NeurIPS 2020。


09

汤玮辰 物理学

荣获2017年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专业全国奖一等奖、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大一时,与同学们组队参加校内CUPT比赛并获第四名。此外,他积极参加了本科生科研项目,在方哲宇老师的指导下,研究表面等离激元的强弱耦合及耗散等对多粒子量子纠缠的影响。最终项目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凝聚态物理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B上,并获评全校本科生科研优秀项目。在大三春季学期,他在德国德累斯顿马普所复杂系统物理研究所进行科研实习,研究具有长程跃迁关联的双参数的随机矩阵模型。


10

尹超 物理学

在杨景老师指导下,研究性实验课的部分成果已投稿中国物理B;数据结构与算法课中的算法竞赛中作为队长赢得冠军。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获得一等奖。英语成绩优异:TOEFL 111, GRE V168+Q170+AW3.5。该生科研突出,现有4篇文章发表或在投,均为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


11

唐钺 物理学

于17年秋季加入量子材料中心王健教授课题组进行本科生科研学习,研究方向为二维材料中的超导电性。经过两年半的努力学习和刻苦钻研,唐钺已有两篇文章发表,两篇文章在审,做出了系列突出成果。例如,唐钺与组内博士后合作,在实验上首次证实了量子反常金属基态,并以共同作者身份将文章发表在Science上;唐钺改进了已有的模型,对组内量子反常格里菲斯的发现和理解做出重要贡献,文章以共同作者身份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唐钺对于二维超导薄膜中的线性磁阻发现提出了新的模型,文章以共同一作身份在物理学权威期刊PRL在审等等。科研项目被评为了“北京大学本科生科研优秀项目”,科研课题获得了北京大学“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一等奖。


12

曾耀萱 大气科学

曾耀萱的本研项目“潮汐锁相行星上的风生海洋环流”被评选为北京大学2018年立项优秀本研项目,并且分别于2019年6月在美国加州贝尔维尤召开的AbSciCon和2019年12月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召开的AGU Fall Meeting国际会议上进行了口头报告和海报展示。目前,这项工作已经以第一作者身份已经完成文章,并投稿至Nature Geoscience杂志,正处于同行评议阶段。其次,他还参加了导师杨军老师的科研项目,以第三作者身份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 Astronomy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海冰流动对潮汐锁相行星气候影响的文章。


13

李嘉轩 天体物理

曾获得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唐立新奖学金、廖凯原奖学金等荣誉奖励。热爱科研,有过三段科研经历,曾前往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和耶鲁大学交换学习,目前有一篇四作文章发表在天文学顶尖国际期刊、两篇一作文章再投、一篇文章写作中。这些成绩都体现了李嘉轩作为一名天体物理研究者的巨大潜力。曾担任北京大学青年天文学会会长一职,,为学会争得“十佳社团“称号。他热心科普教育,曾担任中国天文奥赛国家集训队主教练,也曾在央视一套《开讲啦》节目上作为青年代表发言。

14

刘静嘉 化学生物学

选修了多门英文专业课、小班研讨课和本研合上课程并取得优秀成绩,多次为低年级作学习经验分享。本科生科研工作为镉离子结合蛋白的计算设计,该工作曾在全国化学类专业大学生科技活动交流会上作为学院的代表之一进行展示。曾于2019年赴斯坦福大学进行暑期科研交流,工作受到导师肯定,并获化学学院暑期科研成果一等奖。在校期间连续三年获得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奖励,2017年起获唐立新奖学金(多年制),获化学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化学之星”荣誉称号。


15

沈星宇 化学

选修了多门物理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为未来在物理化学方向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与此同时,还完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的学习。曾获三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学习优秀奖、学术创新奖、三好学生等奖励奖学金,此外还获得了化学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荣誉奖和“化学之星”荣誉称号。完成了本科生科研工作和飞秒激光对材料表面进行加工相关的课题,完成了关于纯有机化合物室温磷光机理探究的毕业论文。相关工作已发表一篇文章并申请专利。


16

荣自超 材料化学

大四时在Nanoscale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Co5.47N loaded N-doped carbon as an efficient bifunctional oxygen electrocatalyst for a Zn–air battery”。于2019年夏参加北大化院-芝加哥大学化学系暑期科研项目,在芝加哥大学化学系的Dmitri Talapin教授课题组从事有关功能性无机纳米粒子的直接光刻研究,并在项目结束时做题为”Fabrication of dense ZrO2, HfO2, ITO patterns through DOLFIN”报告。本科期间每年都荣获奖学金和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称号,被选为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并获化学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荣誉奖和“化学之星”荣誉称号。

17

段佳丽 生物科学

大一至大三均获得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称号及奖学金,获2020年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及生科院“沈同奖”提名奖。自大一寒假起加入了生科院李毓龙老师实验室进行神经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课题获“优秀本科生科研项目”、毕业设计为神经-生理方向第一名获“北京市优秀毕业论文”推荐资格并参加2019年冷泉港亚洲国际会议被选中进行15分钟英文口头演讲。自2017年春加入生科院强化挑战班以来,她在每学期的文献讨论课程中均取得优异成绩,获得校内外许多嘉宾的好评;在三年的年会中,获三次优秀海报奖和一次优秀口头报告奖;参与组织多位来访学者的讲座。


18

刘然 生物科学

获得学习优秀奖、社会工作奖、北京大学一等奖学金、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等多种奖励和称号。主动加入了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强化挑战班和吴虹课题组,积极学习生命科学各领域的前沿知识,并致力探究癌症代谢的重编程和致病机理。在挑战班年会上两次对她的工作进行演讲汇报,获得了“最佳口头汇报”和“最佳海报奖”。出于对代谢生物学和学术交流的兴趣,刘然同学亦于大三暑假赴美国哈佛医学院Marcia Haigis实验室进行了暑期科研实习,并得到了Haigis教授的高度评价。


19

魏泽林 生物科学

在北京大学生科院宋艳老师实验室参与本科生科研三年余,与实验室两位研究生合作在Cell子刊上发表关于神经元分化分子机制的研究文章(Liu, X., et al, Dev. Cell, 2020)。独立完成的部分也被国家创新训练项目评选为“优秀本科生科研项目”。同时,魏泽林也在2019年暑期赴哥伦比亚大学Oliver Hobert实验室进行关于线虫神经元时序分化的暑期科研。整个本科科研过程中,魏同学在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研究逻辑、团队合作等多方面收获巨大,也更加坚定了从事科研工作的决心。



编辑 | 胡雅琳

封面图 | 麦田

推 荐 阅 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