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 | 元培学院:发展“面向人的教育”

北京大学教务部 北京大学教务部 2022-06-09

专 题

WECHAT ID: DEANPKU  


关键词:元培学院 本科教学改革


引言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一个多样生命、多重选择碰撞的地方。在这里,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人生发展路径。多样性带来了学科的交叉和碰撞,也为共同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元培学院的教育理念究竟为何?她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元培的学生们在何种意义上属于同一所学院?这是元培的教育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元培学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书院制发展路径。

      自2018年开始,元培学院落实教育部拔尖人才培养的精神,提出了书院制建设的新目标和新方向:将书院制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新方向下,元培学院以发展“面向人的教育”为核心,积极探索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通识教育。

走向独特的二十年

      元培学院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始于2001年。在这一年,肩负北京大学教育改革使命的“元培计划”开始实施。这一阶段,元培学院的基本特征有所显现,比如“双自由”(即自由选课、自由选专业)、弹性学制等等。      2007年,元培学院正式成立,其发展也步入了第二阶段,逐渐聚焦于两条核心路径:一是建设了一批跨学科专业,如PPE、外语外史、古生物学、整合科学、大数据技术与数据科学等;二是开始探索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      从2016年开始,在学校的大力协助下,元培学院的学生陆续搬入北京大学35楼。学院学生的集中居住为建设书院制度提供了基本条件。“35楼地下有两层空间供同学们使用,当时基本上相当于毛坯房,条件比较一般。”孙飞宇老师在回忆时说道,“在2018年的时候,李猛院长就想着,要把这些空间装修一下,便于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     自此,住宿制书院迈入实质建设阶段。为此,吴艳红老师、李猛老师和刘建波老师、李泊桥老师等学院领导曾专程奔赴日本、香港等地的著名大学进行考察,学习通识教育与书院制建设的心得经验;并积极邀请兄弟院校前来参访、交流,为建设中国特色住宿制书院体系群策群力。元培把地下空间的改造和书院制的建设结合在了一起。     在李泊桥等学院领导的辛苦付出与校方的大力支持下,元培的地下空间于2020年完成了翻新,推动住宿制书院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地下空间从生活配套、情感体验、思想交流等不同维度满足学生们多层次的需求,设计理念以“交流”为核心,意图通过设计优化空间,创造社交机会,落实共同生活,培育学术精神,形成了元培学院独特的文化氛围。

元培书院地下空间改造前

元培书院地下空间改造后

回归人本,作为内卷的对抗

      在教育部拔尖计划的大背景下,书院制建设成为许多大学教育改革积极探索的方向。元培作为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致力于为同学们提供自由学习的良好共同体氛围,并力图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配合与促进。      元培学院对于“通专结合”的探索,来自于对大学教育的思考。李猛院长在上任之初就提出了一个中国大学本科教育的问题:其教育结构至今仍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也即以专业教育为主。本科生在大学期间的主要经历就是专业学习,而缺乏在生活方面的经验和人格成长方面的培养。与此相应,通识教育在本质上是面对人的。所以,即便是已经有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仅仅通过上几门不同专业课的方式所建构起来的通识教育,是无法实现人的成长的。元培学院更希望看到同学们在大学里面尝试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并在本科四年里获得人格方面的健全发展。      与目前普遍“内卷化”的状况相应,元培学院在本科教学改革方面的核心与最大特色,在正在于“面向人的教育”。     在建设拔尖学科和培养基础学科人才的大背景下,如何实施通识教育?如何培养学生们健全的人格?在这方面,元培学院的书院制建设或许可以成为一个范例。    元培书院制建设的主要出发点,是探索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通识教育。发展“面向人的教育”,是元培学院为此做出的一个重要努力。

王楠老师在元培书院地下影院举办观影沙龙

在书院,敞开生活

      元培住宿制书院的建设意图之一,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某些比专业学习更重要的东西。      地下室翻新为书院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一整套管理制度也需要随之建立。书院充分动员学生参与到制度建设中,将书院管理服务中的相当一部分任务委托学生组织负责,为同学们提供了实现书院设想的平台。      元培地下室中的健身房、图书馆、自习室等功能性空间,从设计管理规则到组织志愿者排班,都由同学们自己负责。来自元培交叉学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方向以及信息科学方向的同学们为学院开发了智慧校园项目,实现了线上预约、管理设备、记录学生成长生涯等多种功能。书院内部社团还自主安排了健身房专业指导、地下电影院放映等诸多活动。      “我们特别强调志愿服务,是希望同学们能够体会到大学除了学习之外还有另外的东西——一个是生活,一个是社会责任。” 孙飞宇老师如是说。      另外,元培还结合国内外书院建设的经验,开设了“书院成长课程”。这些课程既与一般课程具有相似性,又有其自身特色。在李泊桥院长的主持下,成长课程充分考虑了书院教育的特色,强调五育并举,尤为突出实践育人、美育育人、共同参与和兴趣特长的结合,涵盖体育、美术、舞蹈、瑜伽、长跑、影视、设计等不同领域。内容丰富的成长课程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所帮助。      在老师们的期待中,元培学院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场所,更需要有家的感觉。曾经,元培的同学们彼此之间由于专业方向差异大而“没有归属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今,地下室的共同生活空间营造了家的氛围;“元培策划大赛”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主体性,帮助同学们树立责任意识、主人翁精神,让同学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书院的建设;特色成长课程和对于体育活动的重视给了同学们更多相互接触、交流的机会,让同学们在思想碰撞的同时增强了集体感和凝聚力……      学生们在这里找到了更多的元培认同感与归属感,元培学院也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家园”。

元培书院活动中,奥运冠军丁宁和同学们互动

培养为自己创造幸福的人

      成效已现,但挑战不会停止产生,探索的步伐也不会停止。下一步,元培将继续推进住宿制书院的建设,并将持续探索多元评价体系。元培还将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探索相应的课程和培养,拒绝假大空和形式化,让同学们能在元培得到实现感、获得真正的成长,从而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将来有能力为自己创造幸福的人。正如元培书院总监吴艳红教授所言,真正的教育最终永远是自我教育。元培学院的改革方向,就是要使这样的教育成为可能。      教育的对象是人。“面向人的教育”需要以更多的人文关怀体察学生,并引导学生朝着“成人”的目标成长。在书院中“尚自然展个性”,也在书院中“化孤独为共同”。元培学院,将一直走在前行的路上。


受访者 | 孙飞宇老师

撰稿 | 林牧阳 黄昕昕 刘慧玲 赖赖

编辑 | 刘慧玲 林牧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推 荐 阅 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