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个关键词!辞旧迎新

奋进的 北京大学教务部 2022-06-09

专 题

WECHAT ID: DEANPKU  


关键词:2021教务部工作关键词



编者按

2021,建党百年,十四五规划开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扬帆起航。这一年,教育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学校也迎来了中央巡视的检阅。这一年,岁末年关回首,新时代的烙印前所未有的清晰。所幸,方向已明,体系初成,改革提速,未来可期。

2022开篇,我们盘点了教务部2021年的重点工作,用20个关键词,一窥全貌。谨以此自勉,不忘初心,戮力同行。



关键词 1:学习  

2021年,教务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有关教育的系列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留学生回信精神等,以月月有活动的标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

各月学习活动情况


张少刚主讲“新发展格局与自由贸易区战略”



关键词 2:整改  

2020年底,学校党委第七巡察组对教务部进行了巡察;2021年,中央第六巡视组对北大党委开展巡视。根据反馈意见,教务部重点加强机制建设,加强资源供给,健全个性化培养体系,加快教学改革力度,在五育并举、思政课、课程思政、四史教育、教师育人、教材建设、招生等领域进行重点整改,坚决完成各项整改任务。



关键词 3:规划  

2021年,学校制定“十四五”规划,开启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经过广泛研讨,教务部凝聚了本科教育教学重点工作方向,主要围绕育人机制、育才机制、重点改革专项和配套机制,包括:五育并举、通识教育体系、拔尖人才培养、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跨学科培养、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个性化培养、荣誉学士学位、元培育人模式、教学方式创新、教育评价、教学质量保障、教育资源开放共享、信息化建设和教学管理服务等,为2025本科人才培养工作谋篇布局,构建了闭环体系,明确了重点工作。



关键词 4:思政  

思政工作关乎育人方向。2021年,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务部牵头制定了北京大学本科思政选择性必修课程建设方案,组织成立本科“思政选择性必修课程”建设专家组,梳理建设了包含41门思政选择性必修课的课程包。

根据《北京大学深化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学校启动了北京大学2021年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及示范课程建设和认定,2门本科课程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务部在本科教学改革项目中设立了课程思政建设专项,组织召开了课程思政建设交流会和课程思政专业建设专题研讨会。


1月20日,召开课程思政建设交流会



关键词 5:体育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这一年,《北京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实施办法》出台,推动制定学生体测达标实施细则(2021级开始实施)。自此,从2022级本科生开始,体测合格正式成为了毕业要求。



关键词 6:劳动教育  

2021年,劳动教育真正意义上被提到了与德智体美并列的高度。11月,《北京大学本科劳动教育教学实施方案》出台,12月,包含70门课程的《2021年北京大学劳动教育课程目录》发布。北大劳动教育课程的特征是理论与实践并举,注重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开展劳动育人。


2021年春季学期生命科学学院“大学生种植实践”课程的劳动成果



关键词 7:教材  

教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是育人和育才的共同载体。2021年,教务部牵头制定《北京大学“十四五”教材建设规划》,同时指导各院系制订自己的教材规划,为未来的教材建设工作做好了部署。

学校重点支持国家级和校级教材研究基地开展教材研究工作,推荐文学、政治学、社会学3个基地参评第二批国家级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遴选化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2个基地为北京大学教材研究与建设基地。教材选用等方面,继续开展学校境外教材选用审定工作。积极推动专项教材建设,遴选支持课程思政教材9项、数字化教材15项及其配套纸质教材9项。

教材荣誉奖励成果显著。我校入选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26种,入选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3项,组织申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及各学科重要论述摘编5个,入选工信部“十四五”规划教材(专著)2种,入选住建部“十四五”规划教材5种,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5项。顾海良、王浦劬二位教授获评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教务部获得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


北京大学教务部被评选为“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



关键词 8:专业  

专业继续动态调整,稳步建设,重点布局重要领域、急需领域和跨学科领域。2021年,学校获批新增本科专业2个,申请新增本科专业1个,新增教育项目(含跨学科项目)5个。组织21个本科专业申报第三批国家级本科专业建设点,组织4个本科专业申报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新增专业和项目(含跨学科)



关键词 9:课程  

课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落脚点。2021年,我们进一步抓牢课程建设,组织申报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有86门课程申报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组织申报2021年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和“优质本科教学课件”各5项。

设立慕课和混合式课程建设专项,本年度共27门慕课及10门混合式课程立项,目前累计开设慕课220余门,牵头编写《中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报告(2020年)》。

组织建设ON CHINA全英文授课课程18门,国际暑期学校项目英文课程18门。



关键词 10:基础学科  

重视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是北大的优良传统。2021年初,教务部组织召开了北京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论坛,研讨交流各学科人才培养经验。这一年,组织申报了第三批6个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并获批,至此,教育部确定的17个基础学科领域里,北大共有19个基地入选“拔尖计划2.0”项目,数量位居全国之首。主持教育部拔尖计划“线上书院”第一周运营,组织了以“未名论道”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首届“问题与猜想”活动,荣获唯一特等奖,另有一等奖和二等奖各2项。2个项目荣获2021年度“拔尖计划2.0”创新案例奖,18位师生荣获优秀教师奖、优秀管理人员奖和优秀学生奖。开展第二届“未名学士”评选工作,50位学生入选。制定《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学生学籍管理补充规定(试行)》,初步拟定《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学生本研衔接培养实施办法(试行)》,完善了强基计划管理机制。


2021年1月21日,召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会议

2021年7月12日线上书院“凌云之路”拔尖学生科研历程分享会海报



关键词 11:新工科  

2021年,新工科人才培养工作大踏步迈进。朱松纯领衔在元培学院开设通用人工智能跨学科专业,以交叉学科课程提供“AI+”的方向选择,比如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人工智能与艺术、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人工智能与哲学等课程。目前,已组织完成第一届和第二届“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共计52名同学的招生工作,完成了一年级上下两学期包括3门新开课程在内的共计8门课程的开设。生物信息学、计算艺术、环境+X等跨学科专业和项目已正式启动,同时,“材料+化学”双学士学位和“数字经济与管理”、“公共管理+计算机”、“社会学+计算机”等一系列富有鲜明北大特色的文理工交融的跨学科项目正在大力建设,“北京大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也已完成前期调研。


元培“通班”培养方案



关键词 12:新文科  

北京大学新文科建设旨在通过文科的基础性作用,带动全校本科专业结构优化和内涵的提升,促进学生跨学科思维融合能力提升。2021年,教育部公布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北京大学“新时代中国经济学专业改革与实践”等12个项目入选。



关键词 13:教学改革项目  

2021年,继续设立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鼓励各院系和老师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组织了2020年立项的教改项目评审,110项结题通过,其中10个获评优秀项目;2021年,新立项110项(含32个慕课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程项目)。推荐5个项目入选2021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其中“面向未来的多层次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获重大项目。



关键词 14:本科生科研  

本科生科研训练为本科生提供一个接触、了解和参与科学研究工作的机会,实施以来,学校在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开展过程中,形成了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等一系列制度化的工作环节。2021年,教务部完成了2020年立项的本科生科研结题答辩443项,有557名学生获得学分;同时,566项本科生科研完成新立项,参与人数684人。


2018-2020年各院系本科生科研项目统计



关键词 15:质量保障  

2021年,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教务部的重要工作。落实本科教学工作量核算指导意见,主要引导院系教师加强师生交流,强化教师指导工作。加强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细化教学评估标准,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学监督,组织专家听课,加强价值观引领。完善思政课教学评估,设计符合思政课特点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同时,联合人事部完善教师评聘标准,将教学质量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学生层面,修订了《北京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上线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并开展毕业论文抽检与反馈工作。



关键词 16:交流  

2021年,全球疫情持续,学生交流必须探索新形式。暑期,我们联合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通识教育联盟学校首次设立通识教育联合暑期学校,推出11门核心通识课,吸引了309位校外学生和316位北大本科生线上学习。项目着力打造一个全国性的通识教育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促进通识融通,涵育通识文化。此外,与国际合作部合作 “全球课堂”,推出6门北大课程(含4门英文课程)同步直播给海外合作院校学生,吸引了36所海外大学的191位同学,使中外学生“云端”相聚。


首次启动通识教育联合暑期学校



关键词 17:运行  

2021年,校本部完成了13231名学生的学籍/学年注册工作,其中3947名学生采用“自助注册”方式进行了注册,405名受疫情影响无法返校的学生采用“线上注册”方式进行了注册。顺利完成双学位、转系、毕业和各类学籍异动(休学、复学、延期、退学、转系转专业、恢复学籍、保留入学资格、放弃入学资格、重新入学等),切实保障教学运行。



关键词 18:服务  

2021年,教学管理服务质量继续稳中有升。建成并完善了学业进度查询系统,方便学生便捷查询学分完成进度,合理进行学业规划,同时方便院系线上完成毕业审查。为便利学生疫情期间的学习,充分利用全球在线学术资源,转学分政策进一步开放,学生可以在专业院系和老师认可下同时学习北大和海外大学课程并申请转学分。与计算中心和光华管理学院紧密配合,推出了英文版转学分申请系统,为外籍学生转学分提供便利,提升了教学管理服务国际化水平。


毕业审查系统



关键词 19:招生  

2021年,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项目“大钊班”首次通过高考招生,生源质量优异;进一步优化人才选拔和培养方式,高质量完成强基计划招生;主动融入高考改革,倾情服务广大考生,顶尖学子齐聚北大;科学应对疫情挑战,做实做细各项招考工作。



关键词 20:荣誉  

2021年也是丰收的一年。教务部组织了北京大学2021年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共有120项教学成果获得北京大学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20项,一等奖60项,二等奖40项,并推荐79项成果参加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组织申报北京市教学名师,5位老师获评北京市教学名师,另有2人获评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


北京大学教师获评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




编辑 | 陈一芃


推 荐 阅 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