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险法:用案例打破学科边界

北京大学教务部 北京大学教务部 2023-09-17

专 题

WECHAT ID: DEANPKU  


关键词:本科教学改革项目



为促进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北京大学于2015年底制定《北京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2021年3月,教务部组织专家对北京大学2020年的本科教学改革项目进行评审,由经济学院贾若老师负责的《适应经济专业本科生学习的法律课程建设》本科教改项目获评结题优秀(本项目主要建设课程保险法)。


近几年来,经济学院不断深入推进研究和教学改革,贾若老师主持的《保险法》课程改革是其重要改革项目。本期推送,我们就将聚焦这一教学改革实践的具体过程和意义,走进经济学院贾若老师的《保险法》背后的故事。



经济学院 贾若老师

缘起:

跨越学科边界、打破固有思维

2004年,贾若老师进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习,保险学的精妙机制和保险行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作为本科生的他进入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事前筹集保费,事后风险分摊”的保险运行机制是保险学的核心,能够有效提升社会福利,这一点立刻激发了贾若老师在该领域进行深入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出于对法学的兴趣,贾若老师也主动选修了众多法学院的专业课。最终,在经济学院郑伟老师、法学院谷凌老师,开设的两个《保险法》课堂上,贾若老师找到了可以结合他对于保险学与法学兴趣的研究方向。回到北大任教后,教授《保险法》这门课程的任务也就自然而然落在了贾若老师身上。


《保险法》是经济学院开设的唯一一门法律课,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注重体现经济学与法学的学科融合。课程从保险学中最重要的“信息不对称”概念出发,试图启发学生从法律的角度解决“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虽然在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备受关注,经济学中试图通过不具备强制性的经济激励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具备强制性的法律后果来约束双方行为则为解决信息不对称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在《保险法》课程中,贾若老师希望为经济学、管理学学生补充在未来工作中会涉及的民商事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以交叉学科的形式把经济学和法学研究中不同的学科视角介绍给学生,帮助他们以全新的眼光审视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现象。在课程开始的时候,会有一部分内容专门介绍法学思维与经济学思维的不同。他希望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能够跳出效率-公平目标追求的思维框架,更多考虑秩序正义、人权、自由这些价值目标;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他也希望《保险法》这门课程能够说明法律规则的执行需要有经济学的效率和成本作为基础和保障。

设置:

案例导向教学、灵活分散考核

《保险法》课程内容十分注重理论与实务的结合。在课堂内容讲述的过程中会穿插大量的案例,指引同学们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对案例的思考当中。案例教学的方式收获了同学们的好评,充分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同学们在思辨的过程中常常提出新颖的观点,取得了意料之外的良好教学效果。此外,课程还设置了基于案例的辩论环节,最大限度地调动同学们的辩证思维。课堂辩论即将开始前才决定立场,因此同学们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需要就原告和被告两个角度都有所准备。这对同学们的多方复杂法律关系分析能力、法条检索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同学们从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课堂辩论的案例


在考核方式方面,《保险法》也对于常规的考核方式做出了调整,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考核机制。与多数课程以期末考试作为主要考核手段不同,《保险法》课程不设置期末考试,而是将期末考试拆分成若干次随堂测验,分散在课程的各个阶段。这样一来,同学们就不需要考前突击,而更加注重平时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有效促进了对课堂知识的掌握。除了随堂检测,《保险法》课程还将平时课堂发言与案例分析作业纳入考核之中,以激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并在案例分析中灵活应用法条、呈现清晰完整的法律逻辑,面对争议性案件能够提出与众不同、另辟蹊径的观点。

挑战与革新:

重视学生体验、把握学科发展

跨学科课程的推进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在教学中,贾若老师针对学生反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优化学生的课程体验。在课程推进中的一大困难,是保险系的同学们由于缺少法律知识存在一些理解上的问题。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贾若老师在讲解一个原理时常常会联系大量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同时会推荐大量的参考书帮助同学们补充背景知识,推动经济学与法学的充分交叉。


论及整个学科的未来发展时,贾若老师认为,中国保险业多年的增长远远快于中国GDP的增长,是一个朝阳行业。同时,现在世界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一些问题实质上都是风险管理的问题,属于保险学研究的范畴——例如,保险可以为解决气候变化、传染病等问题提供有效的融资手段。从这个角度来看,保险学以及法律在保险中的应用有光明的前景。


贾若老师在科研之中培养了敏锐捕捉保险学学科变化与发展的能力,并将这一能力应用在教学中,不断有针对性地改进课程设置,以适应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课程内容方面,他补充新的案例,将近年发生的典型的、有影响力的案例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让同学们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他也邀请法律领域的专业人士在课程中间做期中讲座,通过富有实务经验的专业人士的讲解促进同学们对真实世界中相关法律应用的认识。


作为一门跨学科课程,《保险法》不仅仅通过以案例为核心的课程设置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两门学科融合之处的知识,贾若老师希望,《保险法》能够引导学生打破学科固有思维的边界,启发学生以更宽阔的视角进行本学科的研究。


梁同学

贾若老师的《保险法》是一门非常实用的经济法学课程。这门专为经济学院内没有法律基础的同学们开设的课程,既满足了我们补充经济法基础知识点需求,又极大地与经济学联系在了一起。课程培养了我们的思辨能力,使我们从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中走出来,真正从保险合同双方出发,让理论更有了一丝烟火气息,更容易被接受。

钟同学

2020年春季,我选修了《保险法》。经过一学期的课堂学习、互动以及课后自学,我既学到了《保险法》的具体知识及相关案例,又对法学、经济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具体而言,这门课程主要有以下特色:“法学与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贯穿课程始终;线上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效果不打折。

同学评价


《保险法》课程走在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既不失经济学以效率-公平为核心的传统思维框架,又饱含法学的条理与严正。这门课程作为经济学院唯一一门法律课程,固然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但若仔细品味,则会发现渗透其中的案例与理论均脱胎于现实生活,从这一视角来看则兼具务实性与具象性,在字里行间都蕴含着真实可感的案例的影子。在当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保险法》课程中的知识与思想将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在未来也将会有更多鲜活的案例融入到课程体系中,造就更深刻的思考、更精彩的智慧的碰撞。




采访、撰稿 | 孙咏洁  黄翘楚

封面、编辑 | 曹雨姗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推 荐 阅 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