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济危机有救吗?

观雨大神经 观雨大神经 2020-08-25

引子

—————


一般来说我不建议炒股。A股价值很小,泡沫很大。


不过炒股有一个好处,尽管你会亏钱,但是你可以从中很直观的体会到一个道理: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有起伏。冲得再高,也有下跌的一天,跌得再狠,也有反弹的一日。


永远上涨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如果一个东西永远在上涨,那就意味着风险一直在积累,得不到释放,迟早有一日......

 

对,我说的就是美股

(图为道琼斯指数2008底年至今的走势)

 

股价涨涨跌跌,人生起起落落,运气好好坏坏

 

循环往复,才是天道

说虽这么说,但是当大跌真的到来的时候,人们还是会被吓尿


比如八十九年前的那个冬天...



危机

—————


1929年的美国,是盛世的辉煌,是华彩的乐章。历经7年的柯立芝繁荣,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当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总和。


此情此景,柯立芝总统骄傲的声称,美国人民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也于1929年9月向公众保证:“这一繁荣的高潮将会继续下去。”


一个月后,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雪崩,666


......


美国人还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就跌入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中----“大萧条”

 

上个月还欣欣向荣的美国突然就出现了大面积的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全美上下一时间哀嚎遍野,瑟瑟发抖。


这个时期的美国佬出门一看,左邻右舍基本都是失业群众。人民甚至流离失所,生活水平从“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一下子掉到地狱。


美国人,吓尿了。


记录美国那段历史的著作《光荣与梦想》中曾这样描述大萧条时期的民生状况:


“千百万人只能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跟美国这个大萧条比起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洒洒水

 

但是美国亡国了吗?没有,现在仍然是世界第一强国,所以说经济危机并不是末日,慌个毛。

 

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先看看美国总统当年是怎么玩的。

 

1929年新上台的美国总统叫胡佛。3月份上台,10月份撞上经济危机,这哥们运气也是一言难尽。

 

应对这场看起来要毁天灭地的大灾难,胡佛是矛盾的

 

他表面上延续柯立芝总统的理念,号称经济问题应该交给市场自己解决。实际上却开始积极利用政府资源调控市场。


胡佛为了挽救危机干了这么几件事:

 

  • 增加国内税收

  • 提高进口关税,开启贸易战

  • 对各个行业进行补助(尤其是农业)

  • 降息,扩张信贷

  • 大量建设公共项目,以工代赈

  • 规定企业不准降低工人工资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一边抢钱,一边撒钱,一边命令大家给我顶住


经过胡佛的不懈努力,美国GDP成功的从1929年的810亿美金腰斩到1932年410亿美金。最惨的时候钢产量爆跌80%,汽车产量暴跌90% 。


1900年-1939年美国钢产量:

我觉得这个时候美国人炖了胡佛的心都有了。

接下来就是新一届美国大选,不得不说胡佛这哥们脸皮是真的厚,自己已经搞成这样了,还是兴致勃勃的参加竞选。

 

结果在选举中毫无悬念的以52票对472票惨败 


战胜他的,正是大名鼎鼎的美利坚天降救星:富兰克林.罗斯福



悬案

—————


罗斯福总统的历史地位就不需要过多介绍了

 

面对胡佛留下的烂摊子,罗斯福拿出了什么新药方呢?这就是如雷贯耳的“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里装的灵丹妙药非常令人期待。但是如果看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你们就会发现这个新政其实完全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


“胡佛2.0”

 

没错,所谓“罗斯福新政”就是加大了胡佛药方的剂量……


这一点也在多年后得到了罗斯福新政的主管人的证实:“虽然当时我们并不承认,但实际上,‘新政’就是胡佛所启动那些项目的延伸。


大体上罗斯福“新政”包括下面几个措施:

 

  • 银行经营权需要通过政府批准

  • 取消美元的金本位

  • 印钞

  • 美元贬值,促进出口

  • 限制就业自由

  • 提高国内税收

  • 更大规模的公共工程

  • 对消费品实行限价

    

你们看,跟胡佛那一套基本上是一回事,都是利用政府资源调控市场。

 

有趣的是,同样的招数到了罗斯福这里,似乎就起了作用。罗斯福任上再也没有出现胡佛任上的那种大跳水。


于是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罗斯福力挽狂澜


那么问题来了,套路都一样,凭什么胡佛一败涂地,罗斯福就大获全胜呢?

 

有两种可能:

 

一、胡佛本来就是对的,只不过运气不好,没扛到胜利的那一天


二、罗斯福其实并没有力挽狂澜,胜利是虚幻的

  

要解开这个谜团,我们就要来看看在罗斯福的任上都发生了什么

 

罗斯福上台后,政府开始参与更多的生产活动,政府开支剧增,各种补贴频现,私人投资和私人经济活动大幅衰减。

 

罗斯福创建了公共工程局。仅1933年到1935年,这个部门就支出了33亿美元来建设34599项工程计划,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普通人的直接感受是突然有活干了,政府开始雇佣大家,给大家发工资。对于在失业浪潮中挣扎的人们,这当然是一个天大的好事

 

但是美国是否真的复苏了呢?

 

  • 1930年到1940年的这11年间,在胡佛和罗斯福的共同努力下,美国私人净投资总共减少了31亿美元。


  • 1931年美国失业率是15.9%(大萧条之前是3%左右),到了1939年罗斯福的第二个任期,失业率仍有17.2%


  • 1929年私人投资占GDP的16%,到1941年仅为14%


  • 1938年刚刚有点企稳趋势的美国经济再次下滑,史称“罗斯福萧条”


  • 1939年的人均GDP仍低于1929年

 

我们可以看到,罗斯福投入了巨额的资金来维持本不存在的就业机会,创造了大量的钢筋水泥。但是美国并没有真正爬出萧条的大坑。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些巨额的资金从哪里来?


罗斯福不是魔法师,不能凭空变出钱来。资金的来源主要是靠增税、举债和印钞。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几个获取资金的方式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增税透支经济活力,举债侵蚀未来空间,印钞消耗居民财富。


底牌,总有打完的一天。

 

如果我们回到1939年,会出现一个疑问:假设罗斯福新政继续下去,接下来靠什么维持?搞出这么多钢筋水泥,难道还能当饭吃?

 

卧槽,还真能当饭吃!

 

1939年欧战爆发,美国进入战时经济体制,罗斯福新政结束。1941年,日本人在珍珠港投下炸弹,美国直接加入二战。


 

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下钢筋水泥全派上用场了。

(二战美军在太平洋的钢铁洪流)

 

战后美国一举成为全球的债主,战争的代价连本带利赚了回来。1946年,也就是罗斯福逝世的第二年,美国的私人资本投资实现了18年来的第一次增长。1954年,道琼斯指数终于回到了1929年的水平。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巴德对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有着另一种解释,意思大致是:


市场起伏本是自然周期,跌入低谷的时候,你不理他,他会自己恢复;你去瞎折腾,搞不好会适得其反。正是罗斯福新政让大萧条缠绵病榻十几年,如果罗斯福不捣乱,大萧条早就好了

我们不可能让时间倒回去再重新验证一次,所以没有办法去确定这个观点是不是对的,但是至少我们应该看到:


罗斯福到底有没有挽救大萧条,其实是个悬案。



病根

—————

  

我的朋友文轩得了重感冒,于是吃了一堆感冒药,然后康复了。那么他到底是怎么康复的呢,理论上可以有三种解释:

 

  • 免疫力打败了病毒所以康复了

  • 感冒药打败了病毒所以康复了

  • 免疫力打败了病毒感冒药后才得以康复



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不能代表逻辑上的因果关系,现代医学判断一个药是不是有效,主要是依靠大量的样本来进行双盲实验。


而经济危机的样本太少,也不可能拿各个国家来做双盲实验,所以罗斯福药方到底有没有效,基本上属于玄学范畴。

既然不能确定药有没有效,那么我们就不妨先来看看病是怎么回事吧。


经济危机是怎么来的?

 

关于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抛开战争或者大型天灾不谈,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资源错配

 

简单的说,就是企业或者普通人把资源投入到了一个赔本的买卖中。

 

如果资源投入的太多,就会造成虚假的繁荣,让市场误以为这是个赚钱的买卖,进而有更多的资源涌进来。


等到钱全投光了,再也没有新的资源投进来的时候,大家才发现:


于是嘭的一声,泡沫破裂,经济危机爆发

 

自由市场并不能未卜先知,他总是在不停的试错和危机中蹒跚前进。

 

那么罗斯福解决了这个问题吗?


这就取决于罗斯福能不能未卜先知了......

 

如果不能未卜先知,那么由罗斯福主导的资源配置,一样有可能是错误的。也就是说罗斯福砸向市场的资金,很可能对市场释放出了错误的信号。


比如说在政府资金和政策的影响下,本来应该滞销的商品突然热销了,本来应该无法盈利的行业突然利润爆表了。

这种情况下企业很容易盲目扩大产能,社会资金也很容易涌入到这些没有前途的行业中。等刺激效果一过,就是一地鸡毛。

 

从这个角度看,罗斯福药方非但没有根治经济危机这个病症,反而可能会增加资源错配的数量。

 

但是不管怎么样,至少从时间上来说,大萧条是在罗斯福新政后结束的,所以罗斯福药方已经成为了美国的常备药。


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人类商业文明空前繁荣,科学技术空前发达,美国政府空前强大,国际社会相比上个世纪也空前安定。

 

然而在罗斯福药方的庇护下,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率却一点也没有降低,

 

真的没那么严重吗?

 

大萧条时期,美股从1929年到1932年狂跌89%,市值蒸发达1200亿美元

 

如果我们以消费物价指数为基数来计算美元的购买力,那么1932年的1200亿美元的购买力,大致相当于2008年的1.7万亿美元。

 

而在2008年次贷危机中的美股市值蒸发了多少呢?

 

7.3万亿美元

之所以2008年的美国看起来没有大萧条时期那么惨,并不是因为次贷危机的严重性比大萧条时期小,而是因为美国自身实力比大萧条时期强,他扛得住而已。


所以美国的常备药方到底在起着什么作用,实在令人怀疑



印钞

—————


虽然罗斯福药方的效果成疑,但是药力却在战后大幅增长。因为绑定美元和黄金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1年的时候崩了......


从此美联储的印钞机彻底摆脱了束缚,罗斯福药方再也不缺资金

那么美国到现在到底印了多少钱?

 

说到印钞,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么一个词:M2(广义货币)。我们常说的货币量多少多少,一般就是指这个M2的数量

 

我们也经常会看到中美M2的一个对比

 

比如说2018年3月中国央行公布的中国人民币广义货币供应量、也就是M2数字达到173.99万亿人民币(约25万亿美元),而同期美国M2余额是13.92万亿美元

 

这么看起来,似乎美国的货币量还不如中国。美国的GDP是中国的1.5倍,广义货币量仅为中国的56%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实际上这个比较方式有一个非常大的漏洞:中美两国M2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中国的M2和美国的M2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我们知道M2大致等于“狭义货币+存款”。但是中国M2的这个“存款”包含了所有的存款,美国M2的“存款”仅包含1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存款

 

这是一个巨大的差别

所以美国的M2数额偏小是非常正常的,他包含的范围本身就比中国的M2小很多。而且在美国以外流通的美元和别国的美元外汇储备都不计入的美国的M2货币供应量。

 

可以这么说,中国的M2基本上体现了人民币的货币供应量,美国的M2仅仅是美元货币供应量的一部分。


而且美国的金融工具极其发达,其货币流动性远大于中国。直接拿两国的M2来对比是一个很业余的行为。

 

如果硬要拿来和中国M2对比的话,美国的M3更接近于中国M2的标准

 

美国的M3:M2+欧洲美元、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大额定期存款(10万美元以上)

 

美国的M3是多少呢?对不起,美联储从2006年起就不再公布M3的数量了。一年后,次贷危机爆发。和之前的很多次危机一样,美国最终靠印钞扛了过去。


美联储还随时可以通过买入国债的方式来发行货币,而目前美国发行的国债总量达20万亿美元。


天量的货币供应到底向市场释放了多少错误的信号,根本无法计算。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错误的市场信号越多,资源的错配也就越多。资源的错配越多,未来危机的严重性也就越大。

(CDO:担保债务凭证,2007年引发次贷危机的主要证券)

 

所以如果未来美国爆发比次贷危机更严重的经济危机,我一点也不会意外

 

 

救赎

—————

现实的情况是这样的:自由市场,资源错配会逐渐累积;行政干预,又会进一步增加资源错配的数量。而大量的资源错配,最终会遭到惩罚。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如果资源错配不会受到惩罚会发生什么?

 

如果资源再怎么错配都不会影响收益,那么肯定是所有资源都集中到一个最挣钱的行业里。

 

比如说大家发现造汽车最挣钱,于是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到汽车行业里,社会中的所有人不是在造车就是在卖车。你出门想买个衣服,看个电影,吃个大餐,对不起,全都没有,满大街全是4S店。


 

幸好在现实中,资源错配是会遭到惩罚的。


资源错配到一定程度,天降危机,咔嚓一下淘汰掉大部分傻逼的企业,避免了资源继续流向这些错误的方向。社会经济经历一场阵痛后得以朝着正确的方向轻装上阵。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起起落落,好好坏坏,循环往复才是天道。如果你接受了这一点,那么所谓的经济危机,其实是个伪命题。


经济危机不需要救赎,经济危机本身就是救赎


正是经济危机在不停的修正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


自由市场虽然不完美,经常会出现危机,但是却有一个优点:他的运行是可持续的。不管是巅峰还是低谷,只要不掀桌,买卖总能做下去。


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如果我们把经济危机看成一种病,那么确实没有一个保证有效的药方。但是不管药有没有效,强身健体总没错。


市场越健康,就越能够及时的释放风险,积累成经济危机的概率也就越低。


资源配置的基础,在于每一个普通人的自由选择和承担。所以打造一个更公平,更自由,更开放的市场,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及时释放风险。


小政在朝不在民,大政在民不在朝。


遗憾的是,当今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并不打算这么做。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主要搞的都是这些东西:


推动价值1.5万亿美元“特朗普基建计划”,

积极寻求“联邦政府无限借债的权利”,

提升关税开启贸易战,


当然有人会说特朗普他减税了,这一点跟罗斯福不一样。实际上正如文章之前所说,美国政府聚集资金有三个手段:增税、举债和印钞。仅仅改变其中一个手段,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在同一时期还有另一组数据,美国国债的增长势头非常迅猛,预计未来10年美国债务将从目前的20.5万亿美元上升至2028年的29.9万亿美元。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毕竟2013年美国政府才刚刚经历过停摆危机,到了2018年又面临一次债务上限违约。


美国政府对资金的需求一点也没有降低,该拿的钱他们一分也不会少拿,减税,不过是搏个好口碑而已。


我们稍微回头看一下,2000年经济衰退,2007年次贷危机,以及2013年和2018年的美国政府债务危机,资源错配一波接一波,问题从来就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却一直在积累。


和自由市场不同,靠财政刺激带来的经济增长不可持续,在天量资源错配的背景下,美国二季度漂亮的GDP增速不值一提。而未来美国至少会面临三个巨大的压力:


  • 财政刺激效果的结束,

  • 美股泡沫的积累,

  • 贸易摩擦引发的全球衰退


可以这么说:


美利坚大祸之期不远矣。


这个时间点大致在2020年,美国爆发危机并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这对全球来说都是利空。对于普通人来说,需要做的是降低杠杆,维护好现金流,度过这段时间就可以。


等危机真正爆发的时候,按照罗斯福药方的尿性,新一轮量化宽松是可以期待的。


你懂的,THE END





长按关注“观雨大神经”




珍珠港


二战初期,美国孤立主义盛行,很多孤立主义团体坚决反对美国介入二战战事。尽管罗斯福总统积极号召国民支持反法西斯战争,但是终究无法突破国内孤立主义的反对。


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的反战势力甚至一同组成了美国第一委员会(America First Committee)以阻止美国参战。


1941年11月20日,日本特使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美国解除对日本的经济制裁并停止对中国的援助


11月22日,美海军截获日本电报,判断出11月29日后美日之间将会爆发“重大事件”。该电报作为急件呈送总统府


11月27日,罗斯福向日本发出警告“如果日本奉行希特勒主义,最终会导致失败”。随后,罗斯福对左右的人说,预计几天之内,日本就会挑起战争。此时,日本联合舰队已经起航。


12月6日,海军部再次截获日本电报,这份电报不仅表明了日本方面要不宣而战,而且给出了具体进攻时间


但美国最高当局没有采取任何紧急措施,甚至也没有向前沿部队打声招呼,以至海军前哨仍处于麻痹状态之中,没有采取任何应变措施。 


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向珍珠港投下炸弹。


珍珠港的炸弹将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炸得无影无踪


12月8日,罗斯福对日宣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