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百多年前的那场疯狂内卷......

观雨大神经 观雨大神经 2022-07-15


接上期:欧洲惊雷,一个帝国的起死回生


顾问:谈书



德意志的红眼病

———————————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出海抢劫”就成了欧洲国家崛起的不二法门,而且动手越早占的便宜越大。这是因为那个年代没有全球化的产业链协作,谁能赚钱主要看谁的原材料和资源更便宜。

 

那当然是跑去殖民地“零元购”最便宜了。


 

所以欧洲国家只要翅膀硬起来了就会去海外开疆拓土,要不然竞争不过别人。

 

德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完成了统一和崛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欧洲工业实力最强的国家,陆军战力上更是独步欧罗巴。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这个时候世界上的好地方都已经被欧洲大佬们分得差不多了,留给德国的大都是些列强不要的边角旮旯、歪瓜裂枣。中国青岛已经是他们在海外最好的港口了。


于是别人可以躺在殖民地上坐享其成,德国人则只能苦哈哈的攀科技搞生产。


 


为了帮助本国企业应对这种不公平的国际竞争,德国的办法是对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通过产业保护政策保护民族工业(1878年,德国开始对农产品和工业品都实行高额的保护税率)。


这基本就是贸易战了,既然如此,别人当然也是“来而不往非礼也”:你收我的税,我也要收你的税。


于是德国国内的民族工业虽然得到了保护,但是出口型的企业就遭了个大殃。


怎么办呢?为了应对这个矛盾,德国政府只好自掏腰包补贴出口企业,把这个游戏玩下去。


这一套组合拳确实为德国的工业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但副作用也很大:


  • 征收高额进口关税意味着人们生活成本增加,企业不提高工资就活不下去;而企业一提高工资,企业自己就活不下去。


  • 政府补贴出口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同时也出现了大量为了骗补而生产的产品,造成了资源浪费。


恩格斯在1888年的时候干脆毫不客气的指出:“德国的保护关税制度正在杀害一只下金蛋的母鹅。”



等到十九世纪末的时候,这只“德国母鹅”终于精疲力尽,下不动蛋了。


自己经济乏力的时候,就容易眼红别人,尤其是眼红那些可以坐享其成的人,没错,就是那些抱着殖民地躺赢的老牌列强们。“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巨大的落差让德国人再也无法按捺掀桌的冲动。


老子也要出海!好地方都已经被占了?不怕!只要有强大的海军,德意志照样可以虎口夺食。

于是威廉二世在1897年任命提尔比兹为帝国海军大臣并出台规模宏大的海军扩张法案,就此开启了德意志海军崛起的大幕。


威廉二世(左):

 

 

一山不容二虎

———————————


军舰是人类目前为止能造出来的尺寸最大的兵器。

 

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铁甲蒸汽舰的普及和人类造舰科技的日益精进,各国海军的军舰逐步发展成了以下几种类型(档次由高到低):

 

  • 战列舰:排水量万吨以上,大多数装备直径254-305毫米(10~12英寸)级别的巨炮,全身遍布厚重的装甲,是舰队的核心战力。之所以叫战列舰,是因为在作战时他们往往会排成一列,然后集体用重炮轰击对手。

 

图:战列舰的主炮管,口径能塞进去一个人

 

  • 装甲巡洋舰:排水量通常6000吨以上,一般装备203-254毫米(8~10英寸)级别的主炮,装甲不如战列舰厚重,但是拥有更高的航速,适合前往远洋执行掠袭破交等任务。必要时候也能协助战列舰参与决战。

 

  • 甲巡洋舰(轻巡洋舰):排水量6000吨以下,一般装备152毫米(6英寸)级别的速射炮,防护只有很薄的穹甲,拥有很高的航速,是前线侦查的主力。

 

  • 驱逐舰:本质上由大号鱼雷艇演化而来,没有装甲,吨位小且速度快,在战场上的任务以施放鱼雷为主。


军舰之间的对决有一个铁律:高阶战舰对低阶战舰是降维打击,两者战力的差距无法通过数量来弥补。

 

比如说对于战列舰而言,无论面对多少巡洋舰或驱逐舰都不怕,因为它们的炮弹根本无法击穿自己的装甲。

 

 

 

所以作为“阶层最高”的军舰类型,战列舰就是战场上的神明。对于当时的列强来说,战列舰的数量基本就等同于制海权的大小,你可以理解为这就是十九世纪的“高达”。

 

 

不过即使是一件如此完美的兵器,也不是没有缺点,它的最大缺点就是一个字:贵。

 

要造出一艘战列舰,首先需要耗费上万吨特种钢铁,然后还要安排上各种最先进的装备,以及海量的燃料弹药储备和昂贵的日常维护费用。

 

十九世纪的生产力远没有今天这么发达,因此造舰成本极高,光是生产一门巨炮就得耗时一两年;而一发大口径炮弹的成本就相当于普通家庭一年的开销。

 

所以即使是世界上的列强,举全国之力也养不起几艘战列舰,每年海军预算的一半都得拿去喂这些吞金巨兽。

比如说当年在甲午战争后得到巨额赔款,一下子收获三四年财政收入的日本,掏空家底也才堪堪凑得出6艘战列舰,

 

在对马海峡的最后决战中,日军用其中的4艘(有2艘之前沉了)捶翻了同样是俄国最后家底的4艘博罗季诺级战列舰,并以此奠定了自己东亚霸主的地位。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多一艘或少一艘战列舰,直接就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沉浮。

 

不过相比其他列强的精打细算,十九世纪末的新锐帝国德意志就比较气势如虹了。


随着德皇威廉二世的大手一挥,德国海军在世纪之交一口气开建了24艘战列舰。

 

这样的造舰规模超出了大多数国家的理解能力。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既然要入海争雄,就不得不直面海权争夺的特点:一山不容二虎

 

海洋没有什么险关隘口,不存在什么咽喉要道,军舰想去哪就去哪,后勤补给也比陆军要简单得多。所以在同一片海域内,不存在几个势力分而治之的情况,一片海域的制海权只会属于一支海军,就是这片海域内最强的那支海军。

 

最强者决定着这里的游戏规则,他想封锁谁就封锁谁,想切断谁的贸易线就切断谁的贸易线;至于其他海军,唯一能做的就是守卫本国的海岸线。

 

所以向海图强这个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强。

 

而与德国海军处在同一片海域的,是英国皇家海军。


港口里的英军舰队:

 

此时的日不落帝国已经统御大洋近百年,就算是德国人一口气怒造24艘战列舰的壮举,对于他们来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就是造舰嘛,我也多造几艘就是了。英国工业底蕴深厚,他们为了应对德美等新兴海军崛起而开工和购买的战列舰数量是52艘。

 

这是英国海上霸权最鼎盛的时期,其海军军力常年维持在世界第二与第三之和的水平,史称维多利亚时代。

 

然而看着兵强马壮的舰队和埋头苦干的造船厂,有一个英国人却皱起了眉头,他就是在1904年新上任的海军大臣约翰.费舍尔。

 

 


英国大聪明

———————————

 

费舍尔13岁就加入皇家海军并上舰服役,后来参加了数次大战,甚至还包括和大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在大沽口战役中被大清击败,英法联军伤亡400余人,清军仅伤亡30余人,不过费舍尔因表现积极获得晋升)。

 

这位大佬对当下英德海军之间这种以凑数为主的竞争模式非常不满。



你一艘,我一艘,婆婆妈妈的什么时候是个头?总不能一直下饺子下到把港口都塞满为止吧?到时候连海员都不一定能凑得够。

 

新官上任三把火,费舍尔打算换个思路:一步到位地解决问题。

 

但是怎么个“一步到位”法呢?难道和德国舰队约一架么?

 

当然不是,打了一辈子仗的费舍尔虽然表面上看是个糙汉子,但他粗狂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一颗发明家的心。“驱逐舰”这种军舰类型正是在他的主导下开发出来的。

 

而这一次,他仍然打算通过搞发明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在费舍尔看来,挫败对手海军大梦的最好办法不是造比对手数量更多的军舰,而是让对手的军舰在一夜之间成为废物。而这就需要用革命性的理念去创造出一种能够碾压当前所有战列舰的超级战舰出来。

 

正如前文所说,海战中有一条铁律:低阶战舰无法通过数量去弥补其和高阶战舰之间的战力鸿沟,所以只要这个想象中的“超级战舰”真能造出来,德国人之前攒出来的军舰数量就毫无意义。

 

那么费舍尔的造舰理念是什么呢?他有一句名言:“战争的本质是暴力,战争中的中庸便是低能

 

翻译过来就是:不要求面面俱到,但火力优势要做到极致。

 

说干就干,1905年10月,一艘新战舰在朴茨茅斯造船厂敷设龙骨,在费舍尔的亲自督促下,一年后这艘战舰就下水出现在了世人面前。

 

因为大家从来就没有见过这个模样的怪兽。

 

该战舰的结构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款战列舰,完全颠覆了大家的认知,费舍尔也因此被后世称为“海军狂人”。

 

那么这艘全新的海上怪兽和之前的战列舰有什么不同呢?

 

之前各国造的这一堆战列舰,其舰上的火炮配置非常丰富,既有大口径的主炮,也有口径小一点的二级主炮,还有数量众多的口径更小的副炮。

 

 

这种火力配置的好处就是可以比较充分地利用船上的空间。

 

空间大的地方就放上主炮,空间小的地方就放上小一点的其他副炮。军舰嘛,当然是火炮越多越好,最好能把每个空闲的地方都塞上一门炮,整得跟个刺猬一样。


布满炮管的船体:

 

等遍布船体的火炮呼啦啦一阵齐射的时候,对方就会体会到什么叫“残忍”。 

 

但这个打法到了实战中就碰到了一个问题:

 

当时的军舰是没有雷达的,火炮瞄准全凭肉眼。而肉眼瞄准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根据上一次炮击的炮弹落点来校准下一次炮击的角度。

 

这一发打远了,下发就打近一点,反之亦然。理论上多试几次就可以很快命中目标了。

 

然而真到了战场上开始齐射的时候,观察员就会感到非常懵逼。因为这一堆主炮和副炮的口径并不统一,所以弹道完全不一样,于是一起打出去的炮弹就如同仙女散花,散落在很大的一片区域里。

 

结果观察员根本分不清这些炮弹是从哪个炮口里打出来的,自然无从校准。

 

所以当时的战舰齐射虽然看起来很热闹,但命中率则往往只能随缘。

 

那怎么办呢?

 

说好办也好办,既然问题出在火炮口径不统一上,那咱把船上的火炮全部统一起来不就得了?

 

不过战场上打的就是火力强度,所以不可能为了统一弹道而把主炮改成和副炮一样小。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把副炮全都改成主炮。

 

这就是大英帝国的新宝贝:“全重炮战舰”。

 

这艘战舰被命名为“无畏”号,它的火力布局十分简单粗暴,各种乱七八糟口径的大炮小炮统统不要,舰上统一五个主炮塔安装10门清一色的305毫米主炮。(配有防鱼雷艇偷袭的76毫米速射小炮。

这下齐射的时候炮弹落点就一致了,观察员可以轻松校准,统一调校,很快就可以集体命中敌舰,将其打成马蜂窝。

除此之外,这艘“无畏”号战列舰还有一大绝活:

 

在费舍尔对于航速近乎偏执的要求下,该舰用蒸汽轮机取代了传统往复活塞式蒸汽机,开了英国海军的先河,使得其航速一下子从18节飙升到21节。当时的任何战列舰碰到它,都将面临既打不过又跑不掉的局面


从这以后,这类全主炮战舰都被称之为“无畏舰”,此前那些火炮口径杂乱无章的战列舰则被叫做“前无畏舰”

 

面对这头压迫感十足的怪兽,其他列强恍然大悟,纷纷开始仿制,世界海军一夜之间进入到“无畏舰”时代。

 

德国只能捶胸顿足,之前造的24艘“前无畏舰”全部白搭,同时捶胸顿足的还有造了25艘“前无畏舰”的美国。以及日本法国意大利沙俄等等这些列强。

 

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英国这么个玩法也革了自家那52艘前无畏舰的命,之前攒的数量优势作古,大家全部又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了。

 

不过这个新怪兽只是解决了正面战场的问题,大英帝国还有全球最庞大的海上交通网,无数商船在上面日夜为帝国的财富奔忙,他们的安全也是个大问题。

 

在海军的几类舰艇中,巡洋舰特别适合去偷袭商船。他的火力和装甲虽不如战列舰,但船体相对轻便,速度较快,打完了就可以跑。

 

而对付这些搞偷袭的高手,如果你派战列舰去围剿,那肯定追不上;如果也派巡洋舰去围剿,那打起来就没有必胜的把握。

 

怎么办呢?

 

对于费舍尔来说,没有什么问题是搞发明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再搞一次。

 

新设计方案依旧简单粗暴,不就是追不上嘛,我把战列舰的速度提上来不就完事了?

 

问题是战列舰装甲厚,重量大,速度提不上来啊。

 

那好办,重装甲不要了,空出来的重量全部堆锅炉!

 

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一种战舰:

 

火力布局和“无畏舰”一样,但装甲很薄,重甲很少,到了战场上想活命主要靠微操。

 

这就是费舍尔搞出的第二款怪物:战列巡洋舰。

 

因为火炮和无畏舰一个级别,所以战列巡洋舰的射程比传统的装甲巡洋舰更远,于是只要速度够快,就可以一直保持在敌方装甲巡洋舰的射程外进行远距离炮击,俗称“放风筝”。

 

费舍尔为这个理论喊出了一句著名的口号:“速度就是装甲!”

 

而为了让这个疯狂的口号走进现实,英国工程师也豁出去了,他们在一艘船里硬堆了31台锅炉,驱动四台蒸汽轮机,输出马力高达4.1万匹,超过无畏号近一倍,总算是实现了25节以上的航速。

 

1907年,“无敌”号战列巡洋舰下水。其排水量达1.7万吨,安装清一色的8门305毫米主炮,吨位和火力基本等同于无畏舰,但航速快得多。

 

 

因为其动力系统过于豪华,所以该舰的造价甚至比“无畏”号还贵,堪称军舰中的法拉利。为了供养这些疯狂的新玩具,费舍尔不惜封存和出售了一大批老战舰以积攒资金,大英的国库在海风中瑟瑟发抖。

 

而德国人的跟屁虫策略则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他们才刚刚开始研制“无畏”号的竞品,这下又得赶紧加班去研究“无敌”号的图纸了。

 

虽说被英国佬的这种“恶性竞争”的行为搅得身心俱疲,但德皇威廉二世对海军发展的目标依然十分坚定,那就是:

 

英国人有的我们也要有!

 

不过德国人的战列巡洋舰没有完全照抄,他们也加入了自己的理念:

 

德制战巡的主炮口径要小一号,航速也稍慢一些,但是披挂上了更多的重甲,为的是确保在和英国的薄皮战巡决斗时能取得优势。

 

德军战巡“冯德坦恩”号:


 

内卷无极限

———————————


有大英这种既优秀又努力的卷王之王在,其他列强也只得硬着头皮跟着卷。很快,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法国、奥匈、俄国等强国也一窝蜂跟风效仿推出自己的无畏舰。

 

不就是堆主炮吗?你大英的无畏舰堆了10门主炮,我就堆他个12门,就不信卷不死你。

 

于是一艘艘拥有着更多的炮塔,更大的吨位,更厚的装甲,更高的航速的钢铁怪兽被释放到海面上。

 

看着大家热火朝天的干劲,卷王大英又开始琢磨起新的内卷方向。

 

当时各国已经把炮塔数量堆到极限,想在体积有限的船体上继续增加炮塔数已经十分困难,于是英国人就换了个思路:既然增加不了炮塔,那我就增大火炮的口径。

 

不能比你多,那就比你粗。

 

之前无畏舰主炮的口径基本都是305毫米的水平,然而就在第一艘无畏舰下水仅三年后,英国就率先推出了343毫米口径的超大口径主炮,这些主炮首先用在了最新的战舰猎户座身上。

 

这种主炮口径更大,同时又是全中线布局的战列舰就被称为“超无畏舰”

 

  

不过在这艘超级战舰推出后,首先感到紧张的是英国人自己。为什么呢?因为英国人发现这个船太烧钱了。万一又引发一波内卷高潮,大英帝国的国库怕是要烧出一个窟窿出来。

 

怎么办呢?


这一次,英国人打算“像个绅士一样”去解决问题。


他们找到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人,满怀诚意地和他们认真商议:希望今后大家都能克制造舰冲动,理性消费,互相限定一下造舰吨位上限,不要那么拼命烧钱去造这种大杀器。


颇有点“超无畏舰不扩散”的意思。

 

而德国人则觉得英国人有病:自己造完了才跑去劝别人不要造,这不就是典型的“又当又立”么?

所以德国人根本不买账,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你英国海军底子厚没错,但我德国工业实力现在比你强。所以虽然拼积累我拼不过你,但你非要玩造新舰?那我德意志奉陪到底。

 

这时英国人才发现自己火急火燎地在造舰技术上勇攀高峰其实是给自己挖了个坑。因为工业发达的德国只要抄一抄他成熟的设计理念,马上就能用强大的产能追上来。

 

但是没办法,自己点的菜跪着也要吃完,为了维持领头羊的地位,英国人只好硬着头皮开足造船厂的马力,一口气又造了12艘超无畏舰。

 

这下全球军备竞赛彻底白热化了,德美日等一流海军强国马上就跟风推出了自己的超无畏舰,这些新舰的各项技术指标更是层层加码,你搞343毫米的主炮,我就搞350-356毫米的。

 

于是当时军舰更新换代的速度就堪比今天的智能手机,更新一代仅需3年,列强耗巨资建造的军舰,往往还没下水就已经过时了。

 

这种情况搞得大家都很无语,但也都没办法,因为谁敢稍微懈怠一点,就会马上被对手甩开。

 

英国此时已经杀红了眼,干脆一咬牙一跺脚,不惜砸下血本,在1912年开工了五艘主炮口径高达381毫米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超超无畏舰。


 

该舰不仅主炮口径巨大,而且动力强劲,再加上其傲立皇家海军的装甲,俨然就是一个没有弱点的“六边形战士”,她的出现也标志着“巨舰大炮”主义达到了一个巅峰。

 

英国访问德国的无畏舰/超无畏舰列阵:

 

德国无畏舰群列阵叫板,who怕who:


随着博弈成本的日益增加,全球海军内卷逐步进入高端局,越来越多的国家掉队,最后欧洲只剩下英德两国还在坚持互怼。

 

此时全世界都在战战兢兢地注视这两大豪强的对峙,担心这两支全球最强的海军会不会擦枪走火。

 

不过越是大国,处事风格往往越谨慎,即使是对峙也讲究个锱铢必较,日拱一卒。毕竟无畏舰这玩意停在港口里的时候威慑力最大,真出去玩沉了那可就要哭爹喊娘了。

 

所以英德两国尽管已经站到历史舞台的中央开始剑拔弩张,但怼得还是十分克制,终究是没搞出什么大新闻出来。

 

然而再谨慎的大哥身边,也会有那么一些鲁莽的小弟......

 

 

大国吊车尾

———————————

 

1867年,刚刚在普奥战争中失败的奥地利被普鲁士踢出德意志联邦,“国生”跌入低谷。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奥地利统治下的匈牙利则趁着这个机会开始跃跃欲试,意图独立。为了稳住匈牙利,奥地利只好提升匈牙利的地位,把奥地利帝国改组为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名头很响,地盘很大,纸面数据欧洲五强。但是这个国家的民族构成比较复杂,没有一个主体民族占比能超过50%,这也是普鲁士不想将其留在德意志的原因之一(人家只要日耳曼人)。

 

当时欧洲国家的发展趋势是向民族国家进化,即一个国家的人基本上同属一个民族。这类国家的优势是凝聚力强,较容易形成一个共同体共识,在战场上也更能打。

 

而在大国之间的这场“跑步进入民族国家”的竞赛中,奥地利是个吊车尾。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的民族成分复杂,另一方面也因为该国的组织方式仍是一个古典帝国的形态,于是他们的发展便逐渐被其他大国甩开一个身位。

 

奥匈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倒是颇为勤政,为了管好这个成分复杂的国家,这哥们一口气学了八门语言,总算是可以跟大部分国民顺畅交流。


 

但是一个好皇帝并不能弥补国家间的代差,在当时的欧洲,英法德俄才是四大天王,奥匈帝国只能算是个二流货色。


当俄法想着怎么争霸欧洲,英德想着怎么争夺世界的时候,奥匈帝国考虑的只是自己门前的一亩三分地,说到底他们在欧洲舞台上就是个跑龙套的。

然而当他把这个龙套跑到二十世纪初的时候,突然就稀里糊涂的被命运推到了历史舞台的C位,以一己之力把欧洲大佬们全都拉下了水。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个根源还得从俄罗斯说起......


未完待续...


附录,惨遭淘汰的英德前无畏舰们:


德国24艘:


英国52艘:


海权系列:

王座还是绞架?四百年前的英国差点没了

从岛民到霸主,通往日不落帝国的命运决战

从风帆到蒸汽,美利坚的大一统之路。

巨人折戟,清帝国是怎么输掉甲午战争的?

从北美肥宅到海洋帝国,美国是怎么走上霸权之路的?

曾经在东北打响的一场世界大战(上)

曾经在东北打响的一场世界大战(下)

欧洲惊雷,一个帝国的起死回生



(注:如果之前申请过开白的朋友不需要重复申请,因为我开的都是长白)

欢迎加入知识星球,

加入后可以进入观雨的微信讨论群


作者和顾问的微博,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