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院士说期刊 | 探索适宜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理想途径

小福团 学会服务365
2024-08-24

导读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与《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要求,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于2020年9月23-25日在长春召开。论坛召开期间,两院院士与科技期刊主编共聚一堂,探索适宜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理想途径。学术期刊记载着大量学科信息内容,既是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经验的平台,又是深化学科研究、创新科研方向,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科学技术的催化剂。探讨科技期刊发展意义深远,今天,小福团特将院士专家论坛期间访谈内容摘编整理,分享给大家,以资借鉴。



苦练内功,办好我们自己的学术期刊


张伯礼说,应用学科建设的任务,应该服务于经济建设,特别是现在的评估体系也在往这方面靠拢,无缝对接。把企业的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进行研究,这正是学科发展的内涵动力。有些基础学科的发展要抓前沿问题,而应用学科的发展则是要解决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中药学正是这样的一个学科,当然不排除也有基础研究。


3年前,天津中医药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药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作为国内中医学科最有影响力的期刊《中医杂志》《中国中药杂志》《环球中医药杂志》《天津中医药》等刊物的主编,张伯礼始终相信,期刊是科技创新成果首发竞争的主战场,是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体系。记载和传播科学创造与发现是全世界科学共同体创办科技期刊的重要目的,代表了全世界科学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导向。


可除此以外,他认为,中国科技期刊也是传承中国科技领域创新发展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引领复兴伟业大军的冲锋号角、是集结中华先进文化的宣传阵地,是中国科技创新思想和学术话语的忠实代表。


“中医药是我们的原创学科优势,也是我们具有中国文化的学术特色,但科研成果、学术观点在国外期刊发表却非常困难。”对此,张伯礼直言,如何练好内功,办好我们自己的杂志,是下一步中国学术期刊发展的重点


他指出,首先需要培育中国核心科技期刊品牌;其次,要注重特色发展,特别是中国科技领先的方向和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领域;其三,一方面要注重国际合作交流,同时也要坚持对等原则。


原文直通车↓


张伯礼院士:苦练内功,办好我们自己的学术期刊



更大音量发出中国科技期刊声音


钱旭红认为,东西方在发展知识学科体系中方式方法不同。他从中西知识学科的演化与发表、趋势和教训,谈到历史上学术期刊在科技创新中的突出作用,并得出结论:现在的科技期刊不仅仅是为了发表,更重要的是为了建立独特的知识学科认知体系,从而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我们不仅要知道树叶的脉络,也要知道森林的模样,特别关注跨尺度、介尺度,从而使得分解还原和整体关联在新的水平上体现出来,这就是我们科技期刊应该承担的重要责任。”钱旭红说。


在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的现状时,钱旭红指出,近年来,中国被SCI收录的期刊有较大比例增加,但总量基数较小,与欧美国家的差距非常大;卓越计划的“领军期刊”二级、三级学科期刊多,影响因子近年来增长较快,但与国际传统大刊差距巨大;国内期刊发文量偏低,故总被引频次较低,影响力不够。


针对如何改变办刊策略,提升期刊质量这一问题,钱旭红总结了一系列经验做法。他在担任综合性工程类期刊Engineering执行主编时,创新了一种办刊模式——研究型办刊,把脉全世界工程研究和开发的前沿,用格局引领专题、综述及邀稿


原文直通车↓


钱旭红院士:更大音量发出中国科技期刊声音



高质量期刊建设要有信心,扎实走好每一步


袁亚湘认为,建设一个高质量期刊,不单纯是科技期刊的问题,更需要考虑整体的科技生态环境,要让广大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能够安心、潜心、舒心做研究,能够凭借兴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发现科学规律、证明科学定理、解决科技问题作为最高宗旨,而不能一概以获奖和发表论文的数量、引用率等来衡量、评价科技人员的成绩。科技界应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把大部分精力用在科研上,潜心科学研究,攀登科学高峰。


袁亚湘表示,现在编辑人员的待遇偏低,不利于建设高水平的编辑队伍,也制约着期刊高质量的发展。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编辑队伍,专业化编辑可以和科学家保持密切、通畅的合作,从而吸引优质稿源。


在编委会方面,袁亚湘提出:“编委会的国际化不是狭义地理解编委会成员要来自不同的国家,而实际上是要求成员具有国际视野,处理问题能够站在国际的高度。” 一个期刊要真正成为国际期刊,成为全球科学家瞩目的杂志,就要吸引国际化的读者,这样才会逐渐提升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谈到中国期刊近年来的发展,袁亚湘认为,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跟十年前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十年前,大部分中国期刊的国际知名度较低。经过十年的努力,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无论是指标、影响力还是吸引到外部稿源数量,都能证明进步是肯定的,而且进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


袁亚湘认为,数学期刊与其他领域不同在于,数学家对期刊的评价并不是简单地以引用数、影响因子等来衡量,而是以同行的科学家能否从中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成果,以其发表的成果对学科发展的重要性进行评价。


大数据时代,数字化是方向。袁亚湘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要重视科技期刊数字化电子化方面的建设,出版界也应做好准备,迎接期刊在技术领域将要发生的深刻变化。


原文直通车↓


袁亚湘院士:高质量期刊建设要有信心,扎实走好每一步


注:文章由小福团整理自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院士访谈,若有不妥,欢迎批评指正。


 往期热文回顾:

● ISMTE服务理念及为我国科技期刊发展赋能

● 学术交流视角下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思考

● 让更多一流科技期刊呼之欲出


本文由丨学会服务365 xhfw_365丨精编发布

欢迎留言、分享、点赞

转载、投稿、咨询

邮箱:xhfwzx_wx@163.com

小福团微信:xft20200115


———— 猜你喜欢————

(点击蓝字跳转)

学会百问研究视窗法律小讲堂举个好栗子


版权保护声明:

本公众号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可能会对内容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本号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小福团联系。


我知道你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学会服务365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