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呼唤更多的“绿色金融”落地

2017-06-20 绿金会

  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进而在更大范围推广。


  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在投融资决策中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绿色金融的核心是处理好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使绿色经济能够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我省进入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期,绿色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对金融的需求也日益强烈。 2016年安徽银监局统计数据显示,12类绿色信贷项目贷款已接近1200亿元,工业转型升级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和文化产业贷款突破1400亿元。绿色信贷分量持续提升,社会效益也日益明显,全省绿色信贷有力支持了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轨道交通和“上大压小”火电建设等200多个绿色信贷项目。据测算,安徽银行业目前在绿色信贷领域提供的产品和金融服务,可以支持省内企业每年节约428.9万吨标准煤,节水1224.7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06.8万吨、化学需氧量10.25万吨。


  绿色金融的提出已有时日,且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是由于发展绿色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较慢,落实到具体政策中常常遭遇信贷瓶颈。比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偏重于重资产,如制造业或者房地产业,这些行业有抵押或者担保,比较容易获得金融支持,而绿色产业常常是节能、旅游、文化等轻资产行业,很难获得金融支持。其次,绿色金融涉及水利、生态保护等,动辄5年以上的长期贷款,而传统信贷基本投向3年以内短期贷,这都使绿色金融的理念很难落地,更多停留在口头上。改变这些,需要商业银行改变过去的放款理念、风险考核指标等。


  绿色金融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还需要与各项环境生态指标的量化与开发有效对接才能实际运用,如碳排放、水资源、大数据节能技术等。同时,绿色金融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些商业化的金融机构在这一领域已有很好的尝试,如支付宝开启“行走捐”,每天累积5000步,即可兑换成企业捐赠,用户的一小步,汇成低碳出行的一大步。因此,绿色金融建设中应鼓励小额贷款、金融租赁、创投、私募基金、保险等多种社会资本参与绿色投资,共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相关阅读】

★ 国家推五省试点,绿色金融缘何如此重要?

★ 探索绿色金融模式(治理之道)

★ 合力推进绿色金融落地生根

★ 我国农村绿色金融发展的基本逻辑

★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源:经济日报,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