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
(作者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当前,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实现绿色发展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科技和制度等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是要不断挖掘绿色发展新动力,建设长效机制。
建立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绿色发展机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经济制度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坚实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划,以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为依据,以建立空间、总量、项目准入“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为手段,合理确定城市、农村、湖泊、林地等各类区域的功能定位,根据各主体功能区定位设立不同的考核目标,进一步完善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实行绿色发展“一票否决制”“问责制”和“约谈制”。构建符合生态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产业体系,明确产业分类标准,确定排污总量的控制指标,着力推进绿色产业、低碳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对没有总量指标的产业项目禁止入驻,从源头上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在项目核准、土地供应、资金筹措等方面严格控制限制类产业的规模扩张,建立淘汰产业退出机制。设立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集中用于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环境保护突出问题。坚持谁污染谁担责、谁受益谁补偿、谁环保谁获益的原则,完善环境保护的责权利机制,有序构建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污染者付费、治理者受益”的区域内水污染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河湖管理与保护,建立河湖管护长效机制,完善河湖分级管理制度,建立促进跨行政区域的水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建立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逐步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
建立有利于绿色发展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资源价格、财税、绿色金融等政策工具的正向激励作用,引导市场主体绿色生产和消费。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进水权、土地、林权、探矿权、采矿权等的评估、审批、交易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探索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资源初始产权有偿取得机制,培育产权交易市场。推行分质供水和阶梯式水价制度,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水价,对非居民用水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收费。建立绿色电价机制。建立并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初始权有偿分配、排污许可证、排污权交易等制度,建立完善排污权交易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组建专业的排污权交易中介机构,在进行环境承载力总体评价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排污总量的控制指标,对积极减少排放、出售排污权的企业从资金、税收、技术等方面予以扶持。建立森林碳汇交易试点,实施碳汇项目,将碳汇融入国际国内碳汇交易市场。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积极鼓励城乡居民购买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发展绿色金融,提高绿色信贷规模,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减排、新能源、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建立绿色公益基金和绿色创业专项资金,扶持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绿色创业项目,鼓励生态环保类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积极培育有条件的生态环保企业上市融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投融资相关体制机制,鼓励创业投资和民间资本进入生态环保领域。
强化绿色发展的依法治理机制。加大绿色发展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把发展绿色经济的社会共识转变成法律意志。健全绿色发展、清洁生产和消费、资源综合利用等地方性法规,完善各种自然资源开发生态影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从源头、过程到结果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相关法制。建立健全环保行政执法体系,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推行重大事项行政决策生态环保风险评估制度。强化过程监管,利用大数据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在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执法监督体系和应急综合指挥系统。将资源环境核算纳入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绿色产业和低碳消费等目标进行细化和量化,定期监测、评价和公布绿色发展绩效。建立政府部门与公众、企业有效沟通的协调机制,切实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营造绿色发展的舆论氛围。
【相关阅读】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