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应把握机遇参与绿色金融发展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也从市场层面着力激发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绿色金融市场主体的活力。
毋庸置疑,在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发展绿色金融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发力点。
究其原因,绿色金融能够引导和激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有效优化生产要素的供给结构,削减传统产业过剩产能,促进新兴产业加速发展。通过绿色金融产品,资本要素供给可向环保节能行业倾斜;通过绿色金融市场,资源要素供给能向高效率、低污染行业倾斜。
从目前来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作为目前少数设立了绿色金融事业部的商业银行之一,兴业银行已完成了清晰的顶层设计,制定了明确的绿色金融战略与规划。据了解,截至今年4月末,该行已累计为众多节能环保企业或项目提供了绿色金融融资1.2亿元,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达到5670亿元。但从银行业整体推进绿色金融业务的进程来看,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原因之一是发展绿色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较慢,部分金融机构对绿色产业存在的风险仍有所顾虑。与房地产、制造业等行业相比,绿色产业常常是节能、旅游、文化等轻资产行业,相对缺少抵押或者担保,不容易获得金融支持。
其次,绿色金融涉及水利、生态保护等领域,所需贷款周期较长,而传统信贷基本投向短期贷,这都使绿色金融的理念很难落地,更多停留在口头上。
再者,绿色金融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离不开一个成熟的“绿色市场”——包括绿色产业、环保产品、环保服务等的支撑,而我国目前的发展尚处于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的阶段,相关配套设施发展不健全。
因此,我们认为,此次试验区的设立将为推进绿色金融事业提供机遇,除了从顶层设计出发来激发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金融机构更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到绿色金融创新中去,将发展绿色金融提升到战略高度。在做好政策研判和风险防控的基础上,积极鼓励推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举措。
此外,在绿色金融建设中,诸多金融机构和资本如小额贷款、金融租赁、创投、私募基金、保险等都可以参与绿色投资,在共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同时,把握住更多发展机遇。
【相关阅读】
来源:中国经济网,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