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彩报告 | 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指委周潜: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对策

i小奕 联奕看教育
2024-11-11


导 读

今天为大家分享来自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研究专委会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周潜在【2023智慧校园广州论坛】上所作报告《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对策》。


为了探究高职院校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存在的挑战和瓶颈,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下,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与腾讯教育联合发布问卷调研了1000+职业院校、8000+教师以及150000学生,通过文本分析法分析了20+项“十三五”、“十四五”期间相关法律政策以及615份高职院校年度质量报告,并综合使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深入研究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形成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21版),对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挑战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报告首先从学生信息化学习、信息化教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支撑条件、信息化体制机制六个维度总结了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信息化学习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对象,实际上未能真正体验到新兴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所带来的优势,一方面新兴技术的发展虽然在教育研究中备受关注,但并没有与教育课程实现良好的结合,因此在学生学习中难以落地,同时信息技术对学生高阶学习目标的达成和高阶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在线学习的过程中,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注意力容易分散,也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还有部分院校的软硬件对学习支持不足。


二、信息化教学

尽管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建设了先进的智能教室、虚拟仿真实训室等信息化教学环境,但在教学环境的建设过程中,没有考虑专业建设需求和教学环境的易用性,导致越是先进的教学环境,教师越不敢用,以至于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新环境“被闲置”和“被冷却”,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而在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运用上,主要集中于“提交作业”“观看回放”等辅助功能,缺乏探究性学习、学情分析等深度赋能的场景应用。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对于教师来说,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的进程中,只是简单地将线下的课程搬到线上,并未深入思考互联网传播规律与线下教室、实训室上课传播规律的不一致,没有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不足,培养学生高阶能力的实践效果不显著,新兴信息技术工具、设备的熟悉度与应用水平仍需提升。


四、信息化管理与服务

近几年虽然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已经逐步完善,但在校企合作的信息交流、数字治理的转型提升以及就业和实习实训服务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短板,有待进一步提升。



五、信息化支撑条件

在信息化支撑条件方面,高职院校已经普遍具备了信息化基础环境,但也存在着基础网络的稳定性偏弱、校园满意度低;教学环境可操作性、易用性不足;平安、绿色校园开展的比例较低等问题亟待解决。



六、信息化体制机制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体制机制的保障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目前大部分院校在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时,并未与学校整体事业发展规划协同考虑,系统性不足;另一挑战是信息化领导力普遍不足,领导层具有信息化建设的价值认知能力,但在工作调控以及绩效评价方面还未能达到要求;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分层培训体系尚未建立;此外,院校的经费保障意识也要提升。信息化的建设和运维是长期的过程,目前大部分院校在信息化建设后,但并未统筹考虑运维经费、教师学生培训经费、校本信息化研究经费等,经费保障机制的调节效应有待强化。


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对策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现存挑战和问题,报告提出了四点对策:提升师生信息化意识和能力、借助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数据驱动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夯实技术基础并完善组织保障。


并着重阐述了发展数据驱动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具体落实:



对比分析2018年与2021年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可以发现大部分职业院校已经完成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比例从18.3%提升至61%,但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并不乐观,还有一定数量的高职院校尚未建立数据中心或推动数据治理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散导致学校数据冲突、数据不一致的现象频发。


因此,建立信息化标杆校的标准,提供普适的、具有指导性的分级评定标准和评价方案,促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高水平发展,促进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同时也为相关企业服务方向提供依据和引导,明确高质量数字校园产品开发与技术服务的大方向,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致性的标准参考。



信息化标杆校的标准研制过程中,以应用为王、重视绩效、重视特色和创新、坚持以评促建、创新评价方式为主要思路。



在评价标准中,条件保障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但应用为王才是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所以师生发展、教学资源和管理服务相关的场景应用评价权重远高于条件保障。



典型场景的筛选也遵循了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为核心、以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为关注点,兼顾职业教育的特色、场景的使用普遍性和数据获取的可行性、全面性和典型性相结合的原则,以智慧校园最终目标——人(师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筛选出例如是否支持了学生就业、教师、企业实践等典型的场景应用,并基于多个维度评价典型应用场景深度。



有了明确的评价标准后,为了能够更加真实、客观地进行评价,以信息化的方式进行信息化标杆校认定,基于职教院校大脑中台进行评审,“让数据说话”,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数据驱动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提升,明确基础标准,遵循大数据中心建设指南进行学校数据中心的建设与完善,并积极与全国职业教育智慧大脑院校中台进行对接。




真正实现学校战略统筹规划、应用驱动、育人效果良好、师生满意度高和定性+定量的科学实证分析评价,让数据治理发挥应有作用,实现高职院校信息化标杆校的以评促建,不断发展和提升。



联奕数据治理体系

联奕数据治理体系完全遵循全国职业院校大数据中心建设指南中所要求的大数据中心平台框架,帮助学校全面分析学校业务发展方向,理解把握学校的数据需求,明确业务数据、流程、组织和系统之间的关系,建立合理的数据架构,来保证数据能够高效地存储、集成、共享和使用。



联奕将数据治理工程细化为了六大工程体系,涵盖数据管理、治理的三大工程(数据资产管理工程、数据仓库建设工程、数据质量提优工程),涵盖数据应用、数据分析的三大工程(数据智能决策工程、数据上报支撑工程、一张表应用工程),旨在通过数据治理项目来搭建数据治理的工程体系及控制体系,构建学校数据治理的生态闭环,保障数据治理工作能够常态化进行,为信息化标杆校的评价提供数据基础。



*本文基于演讲者发言内容整理,未经本人核实,仅供参考。



责编 | i小奕

出品 | 全国营销中心·市场部

素材 | 南区·wx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言且获得许可,署名联奕科技






点击下方名片进入【联奕看教育】



点赞在看

期待更多嘉宾报告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联奕看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