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永远不要为别人的情绪买单

快乐人生99 2022-06-26

作者:洞见Uki

美国洛杉矶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加利·斯梅尔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

他让一个乐观开朗的人与一个郁郁寡欢的人同处一室。

结果,不到半个小时,这个原本乐观的人也开始唉声叹气起来。

加利·斯梅尔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证明:

只需要20分钟,不良情绪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传染给别人。

人的坏情绪就像病毒一样,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和传染性。

善待自己最好的方式,是远离别人的坏情绪。

01

  • 不与别人的愤怒纠缠。

在抖音上看到一个视频,内心挺有感触的。

有一位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正在走路,路过一辆车的时候,车上的男子突然推门,差点把年轻人撞到。

他还没来得及说话,男子却厉声吼道:“你会不会走路,没长眼睛啊!”

明明自己有错在先,不仅不道歉反而还十分嚣张,年轻人准备教训他一顿的时候,母亲刚好打来电话。

“什么时候回家,饭菜都准备好了,就等你了。”

接完母亲的电话后,年轻人改变了主意。

他走到男子的面前鞠了一躬说:“对不起,是我的错,下次走路一定会注意的。”

对方翻了个白眼说“你有病吧”,然后驾车而去。

如果不是母亲的电话,他很可能会和对方大动干戈,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生活中,有些人就像是一辆行走的垃圾车。

他们身上装满了愤怒、恐惧、失望、暴躁等各种负面情绪,急于找到一个地方倾泻。

你若是与之纠缠,结局只会是两败俱伤。

尼采曾说:“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会变成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与其为别人的垃圾情绪买单,不如放平心态,避之则吉。


02

  • 不被别人的沮丧传染。

前两天,堂妹跟我说,她正在找新房子,准备搬出去。

原来,堂妹去年毕业的时候,在单位附近租了个房子,和一个女孩子成为了室友。

一开始两人相处得还不错,距离拉近之后,女生便常常到堂妹的房间串门聊天。

只不过,时间长了,堂妹就发现,她的生活里似乎永远充满了不如意。

女生常常和堂妹抱怨自己的处境:

工作不顺心,时常被领导刁难,被同事排挤;
感情不如意,男朋友总是对她爱搭不理;
没出生在一个好的家庭,让自己受尽了委屈……
一开始,堂妹总是耐心地劝解她,时间长了,自己也觉得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恶意。

于是,堂妹开始有意无意地躲避她。

也许是感觉到了堂妹的疏离,前两天女生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世界上哪有什么感同身受?掏心掏肺地把人当朋友,换不来一点真心!”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身边有一个负能量的朋友,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

有个高赞回答说:“痛苦,这是我最深刻的感受。我感觉那个负能量的朋友,就是我生活中最大的负能量来源。”

每个人的身边,也许都有这样的人。

他们抱怨工作,抱怨生活,抱怨命运,希望得到所有人的同情。

然而,负能量是会传染的,总和消极悲观的人待在一起,自己也会变得颓废沮丧。

植物都喜欢向阳而生,有阳光的地方,就有温暖。

人也一样。远离负能量的圈子,才能还生活一片净土。


03

  • 不被别人的焦虑裹挟。

相信你也听过不少这样的说法:

“女人过了28岁还没嫁出去,就是大龄剩女。”
“男人到了30岁,就开始变得油腻。”
“人到中年还没有混出个名堂,这辈子也没什么希望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身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焦虑:

职场焦虑、身材焦虑、容貌焦虑、年龄焦虑……

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只不过是被世俗的标准绑架了。

在金鸡奖论坛的舞台上,50岁女演员咏梅拿到这样一个命题:40+女演员的现状。

咏梅没有抱怨年龄给自己带来的困扰,她只是平静地和大家分享了一件事:

每次参加活动,工作人员总是把她的照片修得毫无瑕疵,闪闪发光。

她便跟工作人员商量:“我的图能不能尽量不修,如果非要修的话,能不能别把我的皱纹都修平了,那可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

她说:

“小姑娘在担心变老的时候,我已经跟我的皱纹和解了。现在我不仅不会对皱纹感到紧张,反而有些骄傲。

年龄不是我的敌人,我的故事写在我的脸上。而这张脸,就是对时间最真实的一种致敬。”

咏梅的一番话,像是一剂良药,治愈了许多迷茫和焦虑的人。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承担着别人赋予的种种压力。

有句话说得很好:

在命运为我们安排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一切都刚刚好。

你不必为别人的期待而感到焦虑,也不必被世俗的价值观所捆绑。

一个人只有发自内心地接纳自己,才能活得自在坦然。


04

  • 永远不要为别人的情绪买单。

马思纯曾在微博上发布过一则视频,分享自己患抑郁症以来的心路历程。

以前的她,总是想要讨好所有人,害怕别人生气,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

甚至在坐车上高速的时候,因为怕司机麻烦,想要上厕所却不敢说,结果憋了一路。

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她总是以别人为中心,很少考虑自己的感受。

即使心里感到不舒服,也会继续忍着,装作并不在意。

直到和抑郁症抗争多年后,马思纯才开始学着与自己和解,不再讨好所有人。

你是不是也这样?

总是小心翼翼地照顾着所有人的情绪,生怕惹得对方不开心。

宁愿委屈自己,也不肯拒绝别人。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说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边界,它就像是一条护城河,将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

如果一个人有清晰的界限感,他就会意识到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哪些是别人的。

为别人的情绪负责,是一种越界的表现

人生在世,你永远无法让所有人满意,更没有义务讨好任何人。

有人欣赏你,就有人讨厌你;有人羡慕你,也有人看不起你。

总想顾及所有人的心情,只会令自己疲惫不堪。

我们之所以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

一个人最清醒的认知,是明白别人的情绪,与自己毫无关系。

----------------------------------------

      从前有一位菩萨示现为猕猴,不但孔武有力胜过所有的猕猴,聪明智慧也超过人类,而且心怀慈悲,常常想去普遍地救助众生。这只猕猴住在深山里,有一天它爬到树上采取野果,远远地看见有人坠落山谷底,好几天都在那里悲痛哀号乞求:『救命啊!』猕猴听到那个人的哀号声,难过地流下眼泪,心里想:我立下誓愿要成就佛道,不就是为了拯救苦难的众生吗?今天如果不把这个人救出来,他肯定会穷尽力气而死掉!我应该想办法下去谷底把他背上来。


     于是猕猴进入了山谷底,背著那个人,然后抓住崖壁上的杂草慢慢地往上爬;猕猴爬上去之后,就把那个人放在平地上,并且指示出去的道路,告诉他说:『回到你住的地方去,千万不要作坏事。』猕猴因为费尽力气来救人脱困,所以非常疲惫地躺在地上休息。


      那个人心里想:当初我被困在山谷时,差点饿死,现在如果没吃东西也会饿死,这样和困在山谷底有什么差别呢?于是心中起了恶念:我应该把这只猕猴杀来吃,来救济自己的性命,也没什么不可以啊!于是他拿了一块石头,猛力地捶打猕猴的头部;猕猴立刻头破血流,地上都染红了鲜血。猕猴受到突然而来的攻击,惊吓地从地上站了起来,就跌靠在一棵大树旁,心里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同情他怀有恶念。


      猕猴心里想:这个人不是我所能度化的,希望他未来世能经常值遇诸佛,信受奉行诸佛的教化而得度,生生世世不要再像这样心怀恶念。那只猕猴就是因地的释迦牟尼佛,受困山谷里的人就是提婆达多。佛说菩萨的忍辱波罗蜜不可思议,就是要这样修忍辱行。


      什么是忍辱?忍就是接受当一个人能接受时,他就能安忍。为什么用辱这个字呢?因为忍受耻辱是世间人最难以忍受的,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就用忍辱两个字。什么是波罗蜜呢?就是到达解脱的彼岸。忍辱波罗蜜就是以忍辱来到达解脱的彼岸,这是菩萨六度波罗蜜的第三度。


     忍辱波罗蜜分为四种忍,第一生忍,什么是生忍?生就是众生,生忍是说对于众生不好的行为,或不合理的对待都要能安忍。就像故事中的猕猴,对于忘恩负义的人,仍然心怀慈忍,希望他未来能值遇诸佛而得度。又譬如日常生活中,如果受到委屈,或者说自己已经尽心尽力在作事,可是还被人家嫌东嫌西的,这些都要安忍。所谓历事炼心,境界来了,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功课,当作是逆增上缘,历缘对境来修除自己的性障;因为修行是修自己,不是修别人,这是生忍。


     《优婆塞戒经》卷7佛开示说:【善男子!生忍因缘有五事:一者恶来不报、二者观无常想、三者修于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断除瞋恚。善男子!若人能成如是五事,当知是人能修忍辱。】(《优婆塞戒经》卷7)意思是说:想要发起生忍,有五件事要作。第一恶来不报:菩萨不会有报复的想法,如果众生对菩萨有恶事,菩萨也不会以恶事回报。譬如,如果有人用恶口骂过来,菩萨也不会用恶口骂回去;因为如果同样用恶口骂回去,那就失去菩萨的格调。有智慧的人,不会用互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何况世间法的骂有两种:一种是真骂,一种是假骂。


      真骂是说我真的作错事了,确实该骂,那就接受吧!接受了就不会生起瞋心。如果别人骂的是假话、诬赖的话,那与我无关,又何必生气呢?如果因此而生气,就和他一样在造口业,甚至因此而下堕三恶道,那一点都不值得。


     譬如,佛世时有个女人,每天到了傍晚世尊在讲经时,她就走进精舍,故意众目睽睽下让大家看到,等到大家都走光了,她才最后一个走;到了明天大家要来听经时,她又故意绕到后面去,再从精舍里走出来,让大家误以为她是在精舍里过夜。过了没多久,又在肚子那边绑个木盆,当众诬赖说那是佛跟她怀的孩子。最后释提桓因看不下去,就变成一只老鼠,把绑木盆的绳子咬断;木盆掉了下来,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大家几个月来的怀疑,都是这个女人的诡计。所以如果遇到了被冤枉、诬赖,就想想这个典故。连人天至尊都会被人诬蔑,五浊恶世的众生本来就是这样,我们正好修忍辱,把烦恼化为逆增上缘


     接著说发起生忍的第二件事:观无常想。当众生骂我时,这个我只是五阴和合而有;五阴虚妄,不但自己的五阴虚妄,众生的五阴也虚妄骂者是空,被骂者也是空,辱骂这件事也就空了。因为一切都是刹那变异,无常败坏之法,那就随他去骂吧!能够这样如实观察就可以生忍。


      第三修慈悲心:是说以悲心看待众生悲是拔苦,觉得众生很可怜,愿意帮助众生离开无明之苦;有了悲心,然后再生起慈心;慈是与乐,愿意给众生在法上得到安隐快乐;有慈有悲才能生忍,才能生起忍法,才能忍于五浊众生的恶劣啊!


      第四心不放逸:如果专心在法上用功,对世间法的种种就不会这么在意了;因为认真学法、亲证佛法才是最重要的,这样对众生就能安忍。


      第五断除瞋恚:古德说『瞋火能烧功德林』。如果能够把瞋心去除,对众生就可以安忍,就可以平息怨恼。最后佛作个结论说:『善男子啊!如果一个人能够成就以上所说的五件事,应当知道这个人就可以修忍辱。』


     《优婆塞戒经》卷7佛又开示说:【如是小事不能忍者,我当云何能调众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忍果,我若不种如是种子,云何获得如是正果?】(《优婆塞戒经》卷7)如果连世间法的小事都不能忍受了,如何能当个菩萨?又如何能调伏众生进入佛法中呢?


      忍辱就是修成佛菩提的正因,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修忍辱所得到的果实。如果不能种下忍辱的种子,未来如何能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正果呢?也就是说,忍可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若小事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忍辱不是胆小怕事,而是韬光养晦。譬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复国;又譬如韩信能忍胯下之辱,最后成就大业。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忍辱负重,也就是佛法所说的生忍。


      接著说第二个法忍,什么是法忍?是说对于闻所未闻法──了义正法,听不懂也要安忍。只要不断地反复熏习,也就渐渐能懂;如果都不听闻熏习,就永远都不懂。学法要有长远心,听不懂没关系,先把了义正法的种子种入心田里,有因缘时再亲近正法道场修学第一义佛法,总有缘熟的一天,将来菩提种子一定会发芽,一定有明心开悟的机缘,这是法忍的部分。


      第三无生忍,什么是无生忍?无生忍分为二乘无生忍以及大乘无生忍。二乘法是说要把五阴十八界统统灭尽入无余涅槃,未来世不再出生叫作无生;能够忍于自我在未来世永远都不再出生,这是二乘法的无生忍。但是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斥责说:『二乘的无生,是将灭止生。』不是本来无生,是用灭掉自己来停止未来世再出生;由于未来不再出生,所以称为无生,这是二乘无生忍。


      什么是大乘无生忍?是说第八识如来藏本来无生。也就是大乘菩萨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能忍于如来藏的本来无生,就是大乘无生忍。大乘菩萨所证得的第八识如来藏是本来不生,不是灭了以后才不生,这与二乘法有很大的不同。二乘法是把有生的五阴十八界灭除,灭除以后变成未来不生,叫作无生;那是以灭来停止生,是灭掉五阴十八界而不再有生,叫作将灭止生。菩萨所证得的第八识如来藏是本来无生,无始以来就不曾出生过,那就不会有灭;是五阴十八界存在的当下,就已经不生,所以菩萨证得的是本来不生。


      为什么说如来藏无生呢?因为如来藏心无始以来本来就存在,本来就无生,所以无始以来不曾断灭。有生之法才会断灭,无生之法不会断灭,所以叫作不生不灭。能见能闻的觉知心是有生之法吗?是有生之法。过去世的五色根毁坏之后,见闻觉知心紧跟著坏灭;等到中阴身现起,见闻觉知心才又依于中阴身的微细色法为俱有依而又现行;但是得到父母缘受生入胎后,前一世的见闻觉知心就永远断灭,才又另外依于这一世渐渐形成的五色根为俱有依,也就是依于这一世的五色根,在母胎中分分形成这一世的见闻觉知心,才又分分现行;一世又一世都是这样,所以说见闻觉知心是有生之法。但是有生必有灭,无生才无灭。


      接著说第四个无生法忍,什么是无生法忍?大乘的无生法忍就是现观万法都是从十八界来,而十八界都是从如来藏心出生,所以契经说:『如来藏即一切法,一切法即如来藏;如来藏无生,故一切法无生。』能够安住于一切法无生的现观智慧,生起道种智,分证解脱果与佛菩提果,乃至满证解脱果与佛菩提果,证一切种智,叫作无生法忍。也就是说,地上菩萨所修证的道种智以及一切种智就是无生法忍。

  


来源: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14集忍辱-忘恩负义

https://www.zhengfaxuexi.com/m/tv/jz12/gs14.htm

作者:刘正莉老师


更多阅读推荐:

会过上怎样的人生,你的选择会给出答案

心中的怨恨,会一直消耗你的能量

缘份的秘密!【王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