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一种家风,叫遇事不责备

快乐人生99 2022-06-26
作者:无铭

来源:无铭大叔(ID: wmds988)

在知乎中看到一句话,深以为然:

我们的脾气,总是容易撒给亲人;我们的怒火,唯一的承受对象也是亲人。

为什么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别人,没有人忍你。

我们之所以对生活没有耐心,其实很大一方面是因为心里有苦,没人懂

越发火,越失控,越失控,越生气,就这样一直循环,以至于伤了我们身边的人,而不自知。

让别人怕你,对你小心翼翼不是本事;

让别人关怀,把你呵护备至才是厉害。

01

  • 遇事时的责备,是扼杀温情的利剑。

泰戈尔说:

“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卵石臻于完美。”

打击一个人,永远没褒奖一个人,让人容易接受;

呵斥一个人,永远没和气的语气,让人心里舒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无法对对方感同身受,但是我们可以做到理解,做到包容。

如若两个人,经常挑剔对方,总是抱怨生活,生活的负能量堆积,不仅会让对方不痛快,而且会让彼此的幸福感不断降低。

责备别人,最痛苦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因为当我们责备别人的时候,我们处于一种悲伤的情绪,这种情绪在心底积累,最痛的不是对方,也是自己。

少责备,小事别计较,大事多商量,乐观的生活,积极的交往,才能让我们的家和睦如初,蒸蒸日上。

02

  • 遇事时不责备,是维护彼此的铠甲。

夫妻之间,我们是平等的,谁也不是谁的奴仆,谁也不是谁的婢女。

不是对方离开我们活不下去,而是我们需要对方来填补生活空白

夫妻,是距离我们最近的观众,也是陪伴我们最久的人,需要的是鼓励和珍惜,不要老是挑剔和指责。

一件事发生了,如若我们眼中只在乎这件事对我们带来的坏处,而不考虑对方的心情,很容易就爆发怒火,埋怨、生气,以至于歇斯底里。

但是你想过没有,如若你都不能宽容他,这个社会,谁还会宽容他?

伴侣是需要互相支撑的,不要总是打击对方。

你是选择把对方当成仇人,还是选择把对方当成心灵知己,全在你的态度。

伴侣是谁?

是我们的枕边人,是这个世界上对我们最好的人。

他也有自己的软肋,我们要做的是他的铠甲,而不是伤他最深的刺刀。

03

  • 遇事时不责备,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周国平说:

“家是一只小小的船,要载我们穿过那么长的岁月。”

漫长的人生中,有风平浪静的时候,就有狂风骤起的瞬间,有众多的机遇,也有众多的挑战。

越是有风雨的时候,我们越是要报团取暖,而不是埋怨对方。

家,永远都是讲情的地方,因为有情才温暖,因为情重才长远。

不要一有点风吹草动,就大动干戈,不要因为对方的一丁点的不足,就喋喋不休。

我们想要爱,就多一些爱的付出,我们想要褒奖,就多一些对对方的鼓励,我们想要幸福,就多努力去经营。

好的婚姻,绝对不是战火纷飞的婚姻,好的爱情,绝对不是争吵不断的爱情。

家,是心灵的港湾,不是彼此的囚牢。

家有爱,才有爱的传承,家有暖,才能温暖人心。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在新的一年都能心平气和对待家人,让家庭风平浪静,温暖如春。


和颜悦色施,我们平常对待任何众生,不论是家人或是亲朋好友,乃至同事同学、长官下属时,或在路上遇到任何人时,都可以以和颜悦色来布施


当众生看到我们温和的笑脸,他们的心情也会跟着很好,也更喜欢亲近我们!如此一来,我们就更有机会度化他们了。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中说:【人见欢喜者,前生见人欢喜故;人见不欢喜者,前生见人不欢悦故。】(《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因此,如果我们看到众生都展现出和颜悦色,那么见人欢喜的果报,就是未来也会人见欢喜;这不只是未来世才有的果报,今生我们努力主动地以和颜悦色来对待他人,当他人感受到我们的好意时,也迟早会作出善意的响应的。


相反地,如果我们常常以臭脸来面对别人,那别人也一定不会喜欢我们的;而我们到未来世,也会得到容貌不端正的果报。因为常常生气、皱着眉头,久而久之面容也就不好看。


另外,佛陀在《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中说:【
为人端正,颜色妙好,辉容第一,身体柔软,口气香洁,人见姿容,无不欢喜,视之无厌,从忍辱中来。】(《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由此可知,端正的果报是要内心安忍、不生气


世间人有句话说:“真正的不生气,是让人感到你内心在微笑。”由此可知,我们除了外表要和颜悦色之外,内心也要能够安忍、不生气,这样未来才能得到容貌端正的果报。

 

第三个言辞施,就如同菩萨四摄法中的爱语。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有说:“爱语摄事,于诸摄事最为殊胜。”(《瑜伽师地论》卷46)


也就是说,菩萨除了布施之外,爱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虽然作了很多的布施,常常帮助他人,可是却不用爱语来对待众生,总是板着一张脸,或是爱教训人;那众生虽然接受了他的财物,可是因为常常被他骂,所以心里很害怕对方。


因此菩萨除了慈眼和和颜悦色之外,爱语也是非常重要的。譬如《瑜伽师地论》中有说:【云何贤善?谓如有一远离颦蹙,舒颜平视,含笑先言,常为爱语,性多摄受善法同侣,身心澄净,是名贤善。】(《瑜伽师地论》卷25)


因此我们在跟众生面对面交谈时,以及在网络上跟别人对话或作佛法布施时,都应该要爱语,注意口气要好,要委婉、亲切;这样才可以跟众生广结善缘,而且这也是快速摄受佛土,而又不必多花钱的好方法

 

接着我们再来谈身施。这就是说,我们见到父母、师长乃至修行人等,都要起身迎接、礼拜问讯;这是世间法上的礼节,也是佛法中很重要的善业。


譬如 佛陀在《优婆塞戒经》中开示说:【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供养师长、诸佛、菩萨,头顶礼拜,破憍慢故,是故先得无见顶相。】(《优婆塞戒经》卷1)可见得三十二相中的无见顶相,就是经常礼拜父母师长、诸佛、菩萨而得来的



第五个心施。是说布施的时候,应该要以善心、诚心、恭敬心来作布施。例如在《妙法莲华经》中,有提到无量无数劫前的常不轻菩萨,这位常不轻菩萨其实就是 释迦世尊的前身。


在无量数劫之前,当常不轻菩萨遇到佛门四众时,就会对他们礼拜赞叹;但是在遇到增上慢的佛门四众时,他们就会毁谤、怒骂常不轻菩萨,甚至会用木杖、瓦石来掷打他。但是当常不轻菩萨遭受到这样的屈辱时,却从来不会因此而起瞋,他只是避走开来,但是却仍然会对他们说:“我不敢轻视你们,你们将来都会成佛。”


在经文中有提到常不轻菩萨正因为如此的作为,所以得到了广大的福德而早成佛道,而那些在当时毁谤、打骂常不轻菩萨的佛门四众,却在两百亿劫之中,都无法遇到佛法僧三宝,然后还有千劫的时间是在阿鼻地狱中受苦。这些过去毁谤、打骂 常不轻菩萨的众生,到了无量亿劫之后,释迦牟尼佛的时代,最终仍然是被 佛陀所度化了,一同在法华会上听受 佛陀开演妙法。


作者:陆正元老师


更多阅读推荐:

献给一年到头辛苦的自己!

忙了一辈子,什么才是你的?

《巴黎圣母院》:人生最好的姿态,是不困于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