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赚钱,没必要心虚
最近有些忙,所以昨晚没更新,今天简单聊聊最近的感受。
今年以来政策非常密集,有很多新词,比如最近强调比较多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又比如前几个月提出的“共同富裕”。
总的来说,今年的政策变动比往常几年加起来还多,各行各业都感觉变化太快。看到如此大的监管动作,越来越倾向于保守,可以说是变化很明显。
今年以前,讲的都是各种创新,讲市场的、资本的创新,动辄要颠覆旧有的,要创造新的行业,要去赋能传统行业。比如去年这个时候互联网金融剑指传统金融监管,又比如年初字节跳动号称要把教育打造成第二个万亿业务。
当然,这些创新调子很高,起的快,跌得也快。就在这周,字节已经开始对旗下大力教育大规模裁员。
最近小镇看了不少行业的、资本的还有体制内的报告,明显没了锐气,动不动就要拿种种新提法戴帽子,浑然不顾沾不沾题,这其实也不对。
就比如装几个检测空气质量的传感器都要号称搞物联网,装个太阳能板就说要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去乡村捐款捐物就说要搞乡村振兴,不能说没关系,但就很荒诞。
一些文件,题目格外大气,让人非常振奋,结果打开一看,第一部分论述国家政策旁征博引,恨不得穷举这几年所有的政策文件,结果到了第二部分谈问题,就来了个大跳水,到了最后谈措施直接从天上到了地下。
互联网公司也是如此,以前看各大公司的财报,这里面还是能看出来很多有意思的创新,包括商业模式又或者单纯的贬低竞争对手,不管实际影响如何,确实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从这里面也能了解到各行业的发展。
结果最近三季度的财报简直写成了政府的报告,个个四平八稳,大半篇幅都在讲慈善、讲社会责任、讲乡村振兴、讲双碳,就是不讲主营业务,偶尔提一提业务发展也是含含糊糊,一看财报全都搞得不赚钱、业务萎缩一样,生怕被人知道过得太好。好像一夜之间,资本和公司们都转性了,都开始做慈善不想赚钱了。
这其实大可不必,毕竟市场价值才是企业最应该追寻的,正大光明合法赚钱一定会受到保护,不可能在当前经济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去做杀鸡取卵的事。
不过小镇也理解,毕竟现在的舆论环境,社会责任、共同富裕等等已经成了绝对的正确,不管做什么都想着先套一个名义,事情做不做、成不成不重要,首先不能有风险。
小镇不能说这样对还是不对,过去长期过于偏向市场和资本的倾向,确实需要调整,由于时间窗口太短,内外压力巨大,这种改变不可避免的存在“矫枉过正”,但还是要思考一个问题:
当企业都把自己真实在干的事情,藏在一个个正确正当的名义下面,我们反而不知道这些企业未来会怎么做。毕竟,无论企业怎么说,盈利始终是企业第一追求。
我们不能指望真的会有企业按照纸面说的去做。因此更该担心的是,这会不会成为一阵风?
当监管一放松,当政策一松口,会不会来一波急速反弹?我们有没有做好这样的应对准备?
又或者,会不会有些公司、资本,拿着国家政策当做自己经营不善的推辞,把裁员说成被迫,把劳资矛盾转移给国家?
又或者,在当前对共同富裕等等政策舆论上一边倒的支持,会不会产生“捧杀”的结果,看上去都在投身“共同富裕”,但是这里面有多少仅仅是口号,又有多少是过度包装?
现实的问题终归需要现实的措施去解决,倘若事情没做多少,口号喊的满天响,甚至口号化虚为实,让人以为好像真的做了很多,更让一些真实的声音传递不出来,那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会不会在一些不被人关注的地方不断发酵?
三季度经济数据陆陆续续出来了,非常不如预期,如果剔除掉出口价格和大宗商品暴涨的影响,国内经济比纸面数据还要不乐观,也许接下来还要面临更大的冲击。
房地产和建筑业已经负增长了,十几个关联行业受到冲击,国内消费一直提不上去,资本投资也转为保守,四季度如何调整、明年如何开局,都是客观存在的难题。
政策的出台一定是给市场和社会充分的准备时间,绝不会突然蹦出来。国内政策改革不是敌我战争,不会出其不意,改革一定要团结最多数的人,这就意味着越重大的改革,一定越慢越稳。
比如今天全国人大决定授权国务院开展房地产税试点,就不要看到试点就觉得房地产税一下子就来了,还是小镇之前说的不要慌不要急,还早,更有许多难题需要靠试点一点点探路。
我们当然相信没有什么难关是过不去的,但是难关过得快不快、损失大不大那是截然不同的,对个体更是不同。
还是希望少一点口号,多点实实在在的动作,不要让口号把好的政策唱歪。
其他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