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收复台湾:一把枪对着敌人,一把枪对着自己

镇长助理 大树乡长 2022-12-04


台海的演习还在继续,同时《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发表,我们向着收复又前进了一步。



1949年,国民党之所以溃退到台湾,首先就是因为它遭遇了军事上的失败。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就再无大兵团可与我党抗衡,也失去了继续统治中国的能力。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只有打下天津,消灭傅作义的王牌第35军,人家才有可能坐下来谈谈和平的事情。


但是仅仅是军事上的失败并不足以葬送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它面临的最大失败是人心上的失败,甚至这也是军事上的失败的根源。


1949年5月25日,上海。


清晨醒来的市民推开窗户,打开大门,本该空荡荡的马路上却睡满了可爱可敬的解放军战士。陈毅元帅率领十万大军解放上海,为了不打扰上海市民,下雨天在马路上睡了一宿。



上海市民看到这一幕,就知道这个国家有希望了;司徒雷登们看到这一幕,就知道国民党再也回不来了;荣毅仁们看到这一幕,也留下参与建设新政权了。


这不仅仅是因为军纪严明,还因为共产党带领最广大的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农民分到了田地,工人解除了压迫,人人都在为自己的家园作战,人人都在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奋斗。


国民党输得不冤。胜败有凭,王成寇败。


当年我们把他们赶到台湾,今天我们还要收回台湾。同样地,我们不仅要在军事上挫败台独分子,也要在人心上真正收服。


老百姓为什么支持共产党痛恨国民党,一个最朴素的理由就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


共产党没来之前,国民党宣传共产党是“共产共妻”,是“共匪”,吓得老百姓对共产党有偏见有刻板印象;


结果共产党一来,打土豪劣绅,分田地。共产党一走、还乡团一来,反攻倒算,烧杀抢掠。


你说人心向谁?


同样的问题,我们这次要去的地方一样对我们有成见有刻板印象,那我们这次去了之后能带来什么新东西?


台湾有个好东西叫健保卡,健保制度是台湾人引以为豪的东西,据说很多病住院报销最高能报到96%。


高收入人群平时扣费多,低收入人群扣费少,政府再予以总兜底和总补贴。




这一套制度之所以能成功,一是因为台湾作为亚洲四小龙为自己做大了蛋糕,有蛋糕可分;二是这套制度的确注重二次分配,在医疗方面平抑贫富差距是有效的。


当然,这套制度能不能长久取决于台湾经济还能增长多久,有钱才能办事,没钱硬搞只会拖垮财政;但无论怎么说,健保制度在二次分配上甚至是吊打一众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


所以,收台之后的治台,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容易。


只要台湾经济陷入相对地停滞或者民众福利受损,外部势力随意带一带节奏,发动发动认知战,将一切归因于回归,民众就很容易离心离德。


中国大陆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基尼系数对比,数值越大表明贫富差距越大


所以我们还需要时间,这个时间既包含了我们要将蛋糕继续做大,也包含了我们自己要将蛋糕如何分地更好。


首先,我们的国家太大了,底子太薄了。


要知道上个世纪90年代台湾的GDP一度到达大陆的45%,2000万人经济起飞和14亿人的经济起飞,难度是不一样的。


毕竟,2020年我们才让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们的“新农合”加大保障力度也才是最近这些年的事。


而无数农村老人,至今每月养老金不过一百余元——就这一百余元的念想,还成功大幅降低了农村老人的自杀率。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在脱贫路上因公殉职


做大蛋糕有其经济规律,也许急不来,在现有基础上分好蛋糕是不是可以做的更多呢?


先来看看人类社会通常是怎么进行分配的。


通常而言,分配体系包括三个层次:


初次分配:依靠市场——在劳资间进行分配

二次分配:依靠政府——利用税收平抑贫富差距

三次分配:依靠社会——社会力量的慈善再回馈


如果仅仅从经济角度而言,大国竞争的实质其实就两点:一是不断挖掘出新的增长源泉;二是处理好劳动所得和资本利得的关系。


美国在它登顶世界一极的过程中,在分配上实际做得要比大家想象中的多得多。


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来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这时的美国就有了推动公平的物质基础。


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在任期间他发动“进步主义”运动,打击垄断,建立公平交易法案,推动劳工与资本家和解,保障了初次分配中劳动者的利益。


1932年,西奥多·罗斯福的远房侄子富兰克林·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开始推行“罗斯福新政”,美国经济中政府的角色开始变得重要。


罗斯福将个人所得税最高提至94%,并将遗产税和赠与税变为长期税,通过税收在二次分配上弥合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也开启了美国高福利的新时代。


1961年,肯尼迪当选为美国总统,提出了“新边疆”政策”;在他遇刺身亡后,继任者林登·约翰逊又提出“伟大社会”构想:搞起了美国的“脱贫攻坚”,发起了“针对贫困的无条件的战争”。


此外,他还建立起医疗保险制度并实行了帮助穷人的医疗补助计划;为穷人家孩子提供奖学金和低息贷款,弄了美国的“乡村教师”,为贫困地区提供教育服务。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现在很多人心向往之的“灯塔”,也是一步一步改良过来的。


人家自我改良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美国人自己“前人栽树”的过程。


现在我们国家一有问题就有人谈起“润”,谈起移民,某种程度上也是去美国摘桃子,去一个成熟社会实现“后人乘凉”。


当然,这也因为苏联共产主义大旗的竞争压力下,美国资本家们被迫所为。


而自从苏联解体、美国独霸全球以来,美国的贫富差距又“蹭”地上去了,平民们的生活也越变越差。虽说如此,可曾经的遗泽,仍让美国的底层如今有一杯羹可分。


总之,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一些基本的事实只是让某一部分人明白:


要用动态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要以为现在好的地方过去就一直好,那里并不是天生就是一个天堂;


现在有问题的地方也不要失去信心,要看有没有在发展,有没有在改进,人家成为灯塔也不是按5年10年来计,也是花了数十年之功,不必捧一踩一。


回到我们自己。


有些人说两岸之间为什么有隔阂,是因为文化宣传不到位,是因为独立媒体洗脑太多,这的确是很重要的因素。


但是我党一路走来,从来都是顶着敌对势力的污蔑和歪曲前行,也同样在前行过程中把这些污蔑和歪曲全然化解——


敌人怎么泼脏水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解放区的老百姓过得好不好。


白区的人说延安那里是匪窝,可斯诺来了一趟就被折服,写下了《红星照耀中国》。


既然要去收复台湾,既然要去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那么老百姓过得会不会更好就很重要。


比如,要是台湾人发现,成了特区后房价就向香港看齐了,房价收入比向北上广深杭看齐了,他们会真的乐意吗?


怎么做?在第一次分配中就要节制资本,按效率分配没问题,但要杜绝资本利用自身对劳动者的优势获取超额收益;


在二次分配中,要明确税收主要源自资本利得还是源自劳动所得。税收结构很重要,从劳动者手中收税再转移支付返回给劳动者,某种程度上是伪善。


在第三次分配中,要给慈善明确的支持和规定,不能让慈善成为富人避税的工具,成为富人捞取名利的手套。有机会大树给大家讲讲西方富豪怎么利用慈善避税。


003航母,歼20,东风导弹是武器的批判,我们要掌握;少一点周公子,多一点公义,多一点良治,批判的武器才能诛心。


收复台湾,一把枪要对着敌人,一把枪要对着自己。



“路虽远行则将至”,要有信心。


其他文章推荐


■  佩洛西的台海危局后的巨变与不变

■  警惕那些鼓吹“安倍经济学”的人

■  中国政府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表,有多特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