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还要赚得更多

镇长助理 大树乡长 2022-12-04


我国7月份贸易顺差又创历史记录了。


为什么说又呢?因为我国自疫情后出口数据太亮眼了:一直保持高位顺差,一直保持高速增长。除开上海疫情那波,我国出口增速的中枢值接近20%。


过去一年中国出口总值同比增长图


如果和其他工业国相比,那我们的成绩就更加突出:


2022年上半年,德国贸易顺差为343亿欧元,比去年同期减少622亿欧元;今年5月份德国还破天荒地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首次的贸易逆差,30年来头一回。


而法国6月份贸易赤字达到133亿欧元,创造了单月历史新高;在过去十二个月内,贸易逆差累计高达1139亿欧元,同样刷新历史纪录。


这是欧洲制造业大国的表现,那我们的邻居日韩呢?


根据日本财务省8月公布的数据,日本已经连续12个月出现贸易逆差,7月贸易逆差达1.44万亿日元,也创造了历史同期新高。


韩国对华贸易已经出现连续3个月逆差,而且大概率将出现与中国建交30年来首次连续4个月贸易逆差,这又会诞生一个新纪录;同时韩国今年截至目前的贸易逆差额也已达到254亿美元。


至于前一段时间网上吹的最狠的越南,前7个月贸易顺差仅为7.64亿美元,中国单7月份一个月贸易顺差为1012.6亿美元,根本不够看的。


可以说,世界主要工业国均创纪录地连续出现逆差现象,而我们则在不断刷新顺差的记录。


除中国外的工业国普遍疲软,与之相对的是大宗商品出口国如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等则在出口中赚得盆满钵满。


如果把世界的需求看成一个蛋糕,别人逆差我顺差其实就意味着中国的工业制成品有相当的竞争力,在吃掉越来越多的需求份额;


而其他国家的供给是跟不上他们的需求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Made in China是一种刚需也不为过。


这里面既有疫情控制的因素,也有能源供给稳定的因素。


日本既有疫情失控,又有能源危机


当然,光看总数容易让人飘飘然,但其实看看出口结构,会让人更开心。


在大家过去的印象中,我们似乎就是生产衬衣袜子、箱包玩具,但实际上,我们在产业升级的路上已经走了很远了。


今年7月我国出口风头最劲的三类产品是什么?是汽车、钢铁产品和纺织品相关产品。


其中,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7月份新能源汽车出口5.4万辆,环比增长89.9%,同比37.6%;各类车全年出口将有望超过240万辆,全年超过德国汽车出口也是很有可能的。


在这里大树想说,甭管是不是中国品牌,至少我们把产业链、把产能都留在了中国。


汽车可不是什么来料加工,搞搞组装就完事了,汽车的产业链之长、供应链之复杂远非服装可比,汽车出口大国也至少比衣帽出口大国更好。


此外,针对出口的对象不同,我们的出口结构也有所变化。


在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中,我们卖的主要是机电产品,这一部分增长最快,虽然很难打进老牌工业国的本土市场,但产业升级也得一步一个脚印,能在新兴市场站稳脚跟至少说明我们的产品是有性价比的。


相比之下,我们卖给发达国家的产品主要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一方面欧美饱受通胀之苦,的确更需要便宜的商品降低居民生活成本,另一方面受制裁、受消费观念等因素影响,我们的升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行文至此,大树当然可以高呼“中国赢了”,但果真如此,也辜负了读者朋友们的一番信任。


中国顺差逆势上涨,总体来说是好事,但并不是事情的全貌,更谈不上“大赢特赢”。


让我们再深入下去,多问几个问题,比如:


我们作为外向型经济体自然要保持顺差,但是这种全世界工业国逆差只有我们高额顺差的格局健康吗?或者说可持续吗?


就短期而言,最近很多工业国逆差是因为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进口成本相较平时大幅攀升,因此带来了贸易条件的恶化。


这个因素和我们无关。


和我们有关的是,如果越来越多的产业链和产能集中到我们国家,这并不一定是好事。


道理很简单,人不能吃独食。


网上有人说,我们是发达国家的碾碎机,通过竞争我们在逐步蚕食高附加值行业。



我们该不该进军高附加值行业?应该,中国人也有权利过上好日子。


但是我们不能吞下所有行业、所有份额,这会让别国也过不上好日子。


最直观的,这些国家明明是在竞争中落败,但是善于玩弄民粹的政客却会煽动反华情绪:“是中国制造抢走了我们工人的工作”,以此树立外部敌人来获取选票。


这对我们进一步开拓市场相当不利。


而且,当前美国正在全球组建反华包围圈。如果我们断了其他国家的生路,就等于把一个又一个国家站在我们的对立面,届时,反华包围圈也就真正大成了。


更重要的是,以贸易顺差“吃独食”赚的小钱,会影响我们赚取真正的大钱。


什么是真正的大钱?即,人民币国际化。


当我们的体量和制造业水平来到这个位置,仅仅挣贸易的钱对我们而言有点不够了。更何况我们赚的并不是早期全球化时代的真金白银,而是别国的主权信用货币,简称纸。


这堆纸在手中,一是财富值并不稳定,完全由他国的政策决定,加息降息间就能让中国人民的财富灰飞烟灭;


二是有了钱你还不能自由买卖,比如你想买技术,花多少钱人家也不卖;不买技术,买高新技术设备总行了吧,这个也不卖。


要想好好保管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取得的财富,甚至想让我们的纸也能印出财富,就必须推行人民币国际化。


所以,我们要就要分利。


一方面要更加开放,打开市场,增加进口,让其他国家赚到人民币。


另一方面,我们要在产业链上做好融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只有市场和产业链上均和中国融为一体,在中国主导的体系下大家各司其职,有买有卖,有来有往,这才是人民币成为国际硬通货、取代美元的必由之路。


嗯,注意了,这是在中国主导的体系下。作为世界工业第一大国和不久后的世界经济第一大国,我们有这个实力成为主导者。而直到此时,我们才算是赚到了真正的大钱。


看到这是大钱的不止我们一家。


过去美国主导了“石油美元”,奠定了美元以纸换财富的基础。随着新能源的铺开和技术的迭代,美国又找到了新的锚定物,打起了“芯片美元”的主意。


美国提出与韩国、中国台湾、日本组成所谓“芯片四方联盟”(Chip4)的构想即将落地,月底的美日韩台芯片四方联盟预备会几乎可以确定成行。


我们坚持的是互利共贏的对外开放战略,不会拿枪顶在别人的脑门上搞什么“联盟”。


也因此,我们不光要输出产品,赚一点顺差,更要输出产能,整合供应链,有饭一起吃,有钱一起赚,这样才能跳出包围圈,把朋友搞得多多,把敌人搞得少少,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良好基础。


有顺差,是好事,为充满阴霾的经济形势缓了一大口气;


但我们的眼光要放长远,当前的小钱之外,还有着新秩序的大钱等着我们去建立,去实现。


其他文章推荐


■  再谈俄乌冲突:一场必然发生的救亡图存之战

■  收复台湾:一把枪对着敌人,一把枪对着自己

■  美国反对美国,苏联推倒苏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