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不止要向美元开炮

镇长助理 大树乡御史 2023-07-09


前几日,大病初愈的巴西总统卢拉一到上海,就抛出了尖锐的提问:“为什么所有国家都要用美元来结算呢?为什么不能是人民币或其他货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呢?为什么(金砖各国)不能用自己的货币来结算呢?”


巴西总统卢拉在上海访问新开行总部


近来,美元颇有墙倒众人推的意味。


去年俄乌战争一声炮响,俄国正式打响了去美元化交易的第一枪。


世界各国都在看俄罗斯会不会走向崩溃,卢布会不会变成废纸。但作为资源国的俄罗斯,军事上没有那么亮眼,反倒是金融的坚挺出乎各国意料。


于是在美元潮汐袭来之时,人心思动。


今年以来,先有伊拉克宣布允许以人民币直接结算对华贸易,后有法国道达尔跟中国海油完成首单人民币结算的液化天然气交易,现在巴西又宣布与中国直接进行本币结算。


印度这个东方大国一直跳脚,宣布愿意与面临美元短缺的国家进行卢比贸易;中国的后花园东盟更是火上浇油,决定切实推进金融交易中东盟本地货币使用。


资源国们将目光投向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其它的小生产国们也蠢蠢欲动,亦步亦趋。


形势是喜人的。犯罪学里有一个著名的效应叫“破窗效应”,说的是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变化的起点,如果不加以遏制,很可能形成新的趋势。


令人欣喜之余,就有人开始高呼打倒美元,开始高呼人民币国际化。


然而大树却要在这泼个冷水,去美元化不等于不要美元,人民币走出国门不等于人民币能很快国际化。


美元当年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货币,根子在于当年美国强大的国力。


二战以后,美国保持了全球第一大顺差国地位二十年。1948-1966年期间,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而二战刚刚结束的美国,GDP占到了世界的56%,工业产值占到了世界的40%以上,黄金储备更是占到了世界的75%。


现如今,全球198个国家,中国是其中12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美国、中国、欧盟占全球GDP比重分别为24.2%,18%,16.7%,美国早已不是一家独大。


如今的去美元化只是让美元在全球交易中不再一家独大,让美元回到它应有的位置,离抛弃美元还相去甚远。甚至可以说,当下要是完全不用美元,全球贸易是要出大乱子的,而中国还没准备好承担美元的重责。


欲戴王冠,必先承其重。美元称霸全球的同时,是无数普通美国平民的财富相对富豪们不断缩水,导致贫富差距、社会矛盾极度尖锐。在我们没找到破解“美国病”之法前,社会根本没办法接受这个代价。


与之相对的,我们人民币离国际化也相去甚远。


首先先看看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定位,在20大报告中关于金融专门的描述很简短: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当下我们有两个大的目标,向上是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向下是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实际上是承认我们离现代金融制度还尚有距离,基于此,我们要前进,但国际形势现在很复杂,所以我们的动作只能是快跑,这是最理性的选择。


而要跻身主流国际货币行列,必然要大幅金融开放,迎接世界资本的大幅进出,可我们准备好了吗?


当前的情况是,一个国家若大量持有人民币,当下它只能买卖货物;如果想做更多的事,比如大量投资中国国债,比如自由买卖中国的好公司,投资股市,这都是办不到的。换句话说,贸易有余,增值不足。


要想让持有人民币的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的金融市场,我们得制度先行,法律先行,更关键的是,人民的观念和风险承担能力先行。


有人说直接金融开放有啥不好的,内外一起竞争,不是就能倒逼我们的进步吗。


这种想法用在商品领域可能可行,但在金融领域却行不通。


一辆车好开就是好开,安全就是安全,出的事故多了自然就没人买了。可是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很多普通老百姓根本不具备金融知识,也很难真正去学习,就比如做空做多、久期错配、宏观对冲这些概念很多人都讲不清。


信息差、知识差就是国际资本割韭菜的机会。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监管不到位,制度有漏洞,那他们就可以合理合法地割韭菜,而这就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差异。


再退一步讲,真要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严惩不贷不就好了?


那这又绕回来了。首先得有法可依,能明确判别这是违法行为;其次配套制度要跟上,不是你在这个领域犯了事罚了就完了,最好是要跟个人征信相关,这样违法犯罪的成本很高,但恰恰我们的征信体系建设还很不足。


我们的基建可以一日千里,但是法度的建设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这是关乎人心和公义的基石。有雄心是好事,可步子别迈得太大的话,承担代价的一定是抗风险能力最低的普通人。


这也是我们当下的难处:去美元化之路等不得,但是我们的法度建设急不得。


不过啊,从来没有什么坦途。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其他文章推荐


■  大反转真的来了吗?

■  为什么说贾跃亭和诺基亚依然是赢家

■  惊涛骇浪的2023,该如何保卫我们的财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