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我为了给自己三年来的坚持打打气,鼓鼓劲,于是写了一篇名为 #今天,我写公众号整整三年了# 的文章,但没想到的是,在文章发出后的两周时间里,我收到了近百条有关公众号运营的相关问题。
就像很多朋友们描述的那样,我一直自认是一个 “外表粗旷,内心细腻” 的上海爷们,相比 “留言” 或者 “群聊” 这类 “有一嘴没一句” 的碎片化形式,我更愿意把这些信息集中起来,并通过一篇相对完整的文章进行传递。
这样,你看得过瘾,我也能妥善保存。
有人问,你还保存?存着给儿子看嘛?不,我可能还有孙子,孙子可能还有儿子,我打算万古流芳……
好了,不调侃了,直接进入正题。
从去年开始,我常被朋友问:“你现在公众号粉丝多少了?”
我也是个直肠子,甚至连脑回路都懒得走,脱口说:“一万多点。”
没想到这句话刚一出口,对方立即惊讶的说:“啊?看你写的那么勤快,我以为你的粉丝早破10W了,没想到才这么点啊?”
这还不算完,随即又跟上一句:“既然才这么点粉丝数,也就是说你写公众号不赚钱?那你的目的是啥?闲着蛋疼吗?”
好吧,虽然这话有点不中听,但也算大实话。
从2017起,随着系统进入稳定期,突然感觉一切似乎都变得按部就班,虽然也会有些紧急项目冒出来,但总体上的压迫感不在了。
那种感觉,就像庄稼人一下子没有了地,内心很空虚。
一时间,难以接受。
于是,我开始学着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补充一些之前 “没时间” 整理的技术文档,尝试着通过文字的方式,而不是讲座的形式,将自己的经验转达给团队小伙伴们,一来能沉淀知识,二来锻炼自己的写作水平。
也许是我自负的性格,总觉得自己的东西很有价值,总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就这样,一来二去,搞了个公众号,把这些东西转载上去,并将它们转发到一些群里……
没想到,这一坚持就是两年。
没错,当初为什么开始写公众号?
说的粗鲁一些,就是因为闲着蛋疼。好在我每天健身,为了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天天都要吃5-8个鸡蛋,所以蛋比较多,不怕。说的文绉一些,就是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大环境下,如果你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持久的耐力,加上身边也没有优秀的人引导你、督促你,惰性会慢慢腐蚀你的思想,吞噬你的健康,于是你就会越来越懒,越来越不愿意思考,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我是一个行动派,与那些喜欢把自己关在书房闷头读书的思考派不同,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更喜欢试错,即便撞得头破血流,就算被批的遍体鳞伤,只要努力过,尝试过,失败了?没事,站起来,重新再来就是了。不过,这多亏了天生诙谐的性格,和基因中自带的悲观属性,让我在失败中成长,使我在口水中升级。尽管在别人眼里,那些粉丝数没到几十万的公众号根本没什么价值,但通过这三年的尝试,这种方式让我在当前环境下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的节奏。就像我常在星球中跟大伙分享的那样 —— 在我看来,写作是为了抚平心灵,健身是为了保持健康,仅此而已。你还别说,我的这番论调曾今遭到过某些大佬们的批判,大致的意思是:”别总把自己说的跟上帝似的,那还不是因为你的流量还没达到某个量级吗?等到了,你不割韭菜?鬼才信你!“对,说得有理。
但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根据这三年的实践,我自始至终都一直把写公众号当做工作之余的兴趣爱好,不仅精力和时间的投入很有限,而且自己在内容创作及推广上的能力是严重不足的。
说白了,对我来说,几十万也好,几百万也罢,那基本是无法达到的高度。
或许有人说,你这是鸵鸟思维,还没做就打退堂鼓了?这不像你的风格啊。
那倒不是,我只是比较理性,毕竟事实胜于雄辩。
下面我就基于原创号的主旋律(转发号没搞过,没资格评价),总体分成四个维度来谈一谈。
2017年,我刚开始写公众号的时候,某天无意中看到一组数据,大致是说自2012年微信公众号上线以来,公众号注册数量已超过 1000 万个。
随着公众号的泛滥,仅仅依靠内容营销迅速获取粉丝已经很难在千军万马中突出重围,有人断言“微信内容营销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公号的未来运营需要谋求新的出路”。虽然网络上有不少教你 ”走捷径“ 的套路,但多半都是大道理,没什么用。说白了,之前那种 ”顺手撸一篇,长个脑袋就会点开看“ 的场景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你花了好几天,甚至熬个通宵,投入了很多精力,自认为这篇东西能让别人的人生达到高潮,但其实在对方眼里不仅什么都不是,甚至连点一下的欲望都没有。就像一个朋友对我说的那样:”我微信号才不到500人,微信订阅号就有600多个,而且大部分的主题都差不多,你觉得我能看得过来吗?“看得太多,都长得差不多,眼睛花了,兴趣淡了,腻了。而且,根据我这二十年职业生涯的观察,只要经济一走下坡路,什么自媒体啊,什么小视频网红的人群就会增长迅速。为什么?瞧瞧下面我在知识星球写的这段。
▌我在内容创造上的能力和经验都严重不足
不管年龄、性别、信仰、经济地位、种族、背景多么的不一样,然而在人性方面却有着非常相似的一面……
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深信,自己要比其他普通人要强。每当人们用非常有创意的方法解决一个难题的时候,人们会感觉到自己是天才,会认为自己比普通人聪明,一旦他人超越自己的时候,人们嘴上恭维着对方,语气却是明显的带着酸里酸气的味道。
而事实证明,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花了很多的力气来思考,来做抉择,最终还是只能度过平凡的一生。我曾经听一名公众号作者气势如虹的对我喊:”这篇文章你一定要看,我敢保证,如果你不看,你肯定会后悔一辈子。“不好意思,我天生驴脾气,你说我会后悔?我偏不看,气死你。一转眼几年过去了,可能是因为没看那篇文章的缘故,我不但没有后悔,而且生活质量还一天比一天好。在我接触的很多公众号作者中,包括我自己在内,即便是那些创业血泪史,或是踩坑、掉坑的悲惨经历,不仅整个过程相似程度太大,而且还由于时代背景、缺乏写作技巧等原因,使读者们越来越感到审美疲劳。即便有那么几篇所谓的 ”爆款“,有个叫张三的夸了你几句,又有个叫李四的给你点了个赞,或是给你打了几块钱赏,那也并不能证明你内容创造的能力和经验有多牛逼。就拿我那篇10W+的文章来说,我更愿意相信这是自己走了狗屎运,或是无意之间扎中了某个人群的痛点,或是这段悲惨的经历博得了某些人的同情,于是他们给你点个赞,给你打个赏。也就是说,这种幸运跟买彩票中500W的概率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从事实结果的角度来看,除非你的每篇文章,或是2/3的原创文章都能获得几万,甚至10W+的阅读量,并且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否则,你可千万不要一时脑充血,误以为这是自己内容创造能力和经验的一种体现。
很多人说,这次的疫情来势汹汹,也像一个照妖镜,照向了人性最深处。
而对写作者来说,你写的文章就也同样是一面镜子,原汁原味的照出了你的三观。在我看来,你写出的文字是什么样,你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就长成什么样。2、我不喜欢使用 ”上帝视角“,更喜欢通过对话形式来描写事件经过,并在最后跟一段个人感悟。3、我总说自己不相信什么成功学,也不相信什么总结和捷径,更相信大多数成功都与时代、运气有关,每个人身上有不同的特质,都走了不同的路。4、我不喜欢冷冰冰的理性表达,喜欢在文章中增添许多浓厚的感情色彩和生活气息。5、我很讨厌那些动不动就 “乱带节奏” 或 “标题党” 的人,经常在文章中怒怼或者调侃他们,所以得罪了不少人。就像我一个朋友说的那样:“你这 ‘三观’ 过于倔强,所以你的文章注定火不起来。”的确,写公众号也好,写书也罢,靠写作赚钱也好,靠写作释放情怀也罢,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被阅读,但由于三观不同,所以相同的题材在不同人的笔下所传递的意图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人,会为了提高阅读量去造谣,去编造,去对一些热点事件评头论足。有的人,会为了获得更多的粉丝数,开始爆料,开始通过指名点姓的贬低某某来博取读者对他的关注。有的人,会为了能更快的把流量变现,开始卖保险,开始接广告。不过,这些做法原则上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大家的初始目的有所不同罢了。
最近,我发现不少文章里都提到了 ”副业“ 这个词语,而且有意无意的把 ”写公众号“ 和 ”第二职业“ 连系在了一起。
私下也有朋友在问我:”写公众号真的能成为一种第二职业吗?“我回答的也比较干脆:”对于大部分来说,包括我在内,写公众号无非是一种兴趣爱好,最多只能算一种自我提升,及扩大社交圈子的一种方法。“”如果一定要把它跟职业,或者是副业联系在一起,我个人觉得比较牵强。“我说,我见过不少口口声声说 ”写公众号是副业“ 的人,不仅每天把超过50%(或更多)的有效时间花在公众号上,而且还要腾出大量睡眠的时间去运营读者群。对大部分人来说,当你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某件事情上时,你就会比别人干得出色,也就会更容易成功。但反过来,你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某件事情上时,其他的事情自然就会逐渐被荒废。所以我觉得,除非你是一名自媒体自由职业者,靠流量吃饭,靠粉丝生活,否则这就叫不务正业。对我来说,写作也好,健身也罢,既不是副业,也不是什么镰刀,它只是我众多兴趣爱好中的其中一个。通过写公众号,我能记录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聊一聊曾经走过的路,回忆下曾经发生过的某段经历,仅此而已。而对读者来说,如果觉得这段经历和你类似,或者能够给你带来启发,那挺好,我也很高兴。如果有人觉得这段经历纯属扯蛋,或者这位作者价值观已歪,那也无所谓,碰上个客气的,看个热闹之后,摇摇头后就走了,碰上个不客气的,怼你几句,直接取关。为什么?因为对我来说,写公众号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在公司,我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工作上,毕竟企业把一支团队交给你,是对你的信任,而小伙伴们跟着你,你需要对他们进行指导和鞭策,这是一种责任。在家里,我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孩子的教育和生活的经营上,毕竟我是爸爸,更是丈夫,家庭的幸福和谐离不开日复一日的投入和耕耘。到了周末或假期,我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健身和旅游、摄影上,毕竟对一名技术中年男来说,健康的身体,舒适的心情,才是革命的本钱。我每天平均花在公众号上的时间差不多在2个小时左右,时间段也基本集中在晚上21点-23点之间,每周的发布频率也只有一篇。
好了,说了那么多,最后来总结下。
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对我来说,写公众号不仅是在践行一种坚持分享、坚持改变,自我驱动成长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兴趣的释放。
-----------------------
公众号:头哥侃码(ID:kidd_wyl)
微博:头哥侃大山
长按下图二维码加我好友,加入读者群,让我们一起在这个寒冬中学习、成长,不定期福利+深度讨论。感谢您的阅读,下面是1个抽奖链接按钮,3月20日早上8点开奖,一共200元,50个红包,碰碰运气,凑个热闹吧。